母子同心,其利断金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hd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奖的爱尔兰、加拿大合拍影片《房间》(2015),片名朴实无华,拍摄手法克制平实,人物关系简单,结构也不错综复杂,而剧情演进却扣人心弦,人性的光芒闪耀其间。
  该影片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2010年,入围几乎所有英国文学奖,并进入布克奖决选名单。爱玛在采访中表示,虽然小说的灵感来自2008年轰动世界的一个囚禁案——奥地利人约瑟夫·弗莱茨勒将亲生女儿伊丽莎白囚禁在地下室24年,但“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去写一个关于暴力、强奸的故事,我也不想把它写成一个犯罪故事。我更情愿把这个囚禁的故事写成一个童话,但又不要那么魔幻,而是一个基于现实主义的童话故事”,“在故事里我要给一个孩子足够多的母爱”。爱玛从一个罪案获得创作驱动力,构建了一个极致的封闭环境,表达她对亲子关系充满善意的判断与想象。放眼当今社会,当罪恶与不幸发生,多的是冷眼相待,甚至助虐为纣,而作家以温暖的情怀拥抱不幸者,给予他(她)们战胜噩运的智慧与力量。

  《周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影片中的“二人”便是相依为命的年轻母亲乔伊和5岁男孩儿杰克。母子二人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同心协力将一起卑劣残忍的罪行——女孩儿被诱拐,囚禁,强奸,生子——断然中止。逃出那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棚屋那一刻,生命掀开新的篇章。
  “早上好,大家!”
  “从前,在我还没来的时候,”一个孩子稚嫩的声音响起,“你哭个不停,整天看电视,直到变成僵尸。”镜头对着天花板,一个小小的四方天窗,可以瞥见一方灰蓝的天光。“然后,我从天而降,穿过天窗,进入房间,我在你的体内踢你,梆梆,然后我冲了出来,落在毯子上,大睁着眼,然后你剪断绳索,说,你好,杰克。”独白的男孩儿明亮的眼睛,一头长发,和妈妈面对面躺在床上,“妈妈,我5岁了。”故事通过男孩儿杰克的视角开始讲述——一个孩子,在5岁生日到来时,这样描述自己的降生。他当然是在重复母亲曾经对他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但他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组织那些生动的细节。母亲是孩子的孕育者,而孩子的降生帮助母亲改变生存状态。
  这是一对特殊的母子。
  “我以前是个小姑娘,叫乔伊,我和爸妈住在一所房子里,你要叫他们外公外婆……房子里有后院,有吊床,我们会在吊床上摇晃,还会吃冰淇淋……在我17岁的时候,我从学校走回家,一个男人,撒谎说他的狗病了……他拐了我,把我关在他家后院棚屋里,就在这里……他把门锁上了,只有他知道密码……我已经被锁在这里7年了,我已经在这里7年了……”当乔伊决定对杰克和盘托出真相,她的内心充满伤痛与挣扎。
  杰克的出生,对于乔伊是哀伤,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违背她自己的意愿;但亦是欣喜,棚屋里有了儿子的哭声、笑声,她便有了活力,不再孤独。“你都这么大了,”乔伊搂过儿子,抱得那么紧,那么深情,泪在隐隐浮动,儿子是她活下去的信念和倚靠。
  杰克,这个快乐敏感、善解人意的孩子,在一个“11英尺×11英尺”的空间里出生、长大,他和妈妈整日相守,这个房间是他的全部世界。“早上好,台灯。”杰克拧亮台灯,轻抚绿植,“早上好,盆栽。”杰克逐一向房间里的物件问好,“蛋蛋蛇是我们最漂亮最长的朋友”,“弯勺先生是吃东西最好的伙伴,因为他比较乖”,“迷卷小姐最麻烦,她总把东西藏起来不让我找到”,“马桶最擅长把便便变没,台灯最明亮,除了断电的时候”……还有毯子、衣柜、电视机、水槽,杰克都郑重地问候:“早上好,大家!”杰克在简陋的房间里快乐而认真地游戏,一点也不伤感。哪怕日出日落,只能从高高的蒙着灰尘的天窗窥视,哪怕花开花谢,只能在旧纸上描摹……一个正常环境里的孩子所拥有的对于事物的美好感受杰克都有,甚至更细腻、更具想象力。
  杰克的快乐和美好来自母亲乔伊,是乔伊尽一切可能地为儿子创造了一个安全而开心的成长氛围,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杰克保持身心的健康,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乔伊是母亲,温柔细腻;亦是父亲,勇敢睿智。
  我们一起看这几组镜头——
  吃好早饭,乔伊哼着儿歌督促杰克认真刷牙;两人一起卷起旧地毯,搁在浴缸上,腾出一块地坪一起做“伸展运动”;杰克捋一把遮住了眼睛的长发,随着乔伊的指令在狭小的空间里敏捷地从这堵墙跑到那堵墙,一遍遍折返,欢笑声清脆悦耳。
  “唱歌吧。”睡前杰克要求妈妈。“一天晚上,当太阳下山,丛林之火在燃烧,沿山路走下一个远足的浪人。他说,孩子们,我不会回头,我要去那遥远的地方……”乔伊唱起记忆里的歌谣,歌声轻柔,“在巨石糖果山上,有片美丽光明的土地……”
  房间裸露的墙上,贴着杰克用大小厚薄不一的纸画的画,乔伊把能够得到的纸片都保存下来,让杰克学习绘画;用纸板做成的直尺钉在墙上,留下了杰克的身高记录。“我会一直长啊长,变成巨人。”“看啊,妈妈,我像参孙(《圣经》中一位天生神力的犹太人士师)一样强壮,我会成为巨人杰克,巨人杀手,从天窗冲入宇宙,带着我的狗狗‘幸运’,穿越所有星球……”杰克的小脑袋里装了多少乔伊一句句讲述的故事啊。
  乔伊所做的一切,倘在正常环境里,是每一个母亲都会做的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在这个只有一方天窗透进光线的简陋房间里,在屈辱恐惧不知尽头的囚禁岁月里,她需要拥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和不竭的勇气才能做到!
  “我画得最好,跳得最远,长得最快,我几乎什么都会!”因为母亲的爱,这个可爱的孩子在非人的环境里成长得格外健康。天窗在墙上投下一片光亮,杰克在光亮里做手影游戏,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跃上墙头。
  “咱俩的事我做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杰克一天天长大,无论乔伊怎样精心保护杰克的身心健康,不安、迷茫依然在杰克的心里渐渐滋生蔓延。   杰克5岁生日,乔伊和儿子一起动手烤制生日蛋糕。杰克很高兴,说:“像电视里那样吗?”房间里一台影像不太清晰稳定的旧电视是杰克认知外部世界的媒介。“是啊,但是真的。”乔伊希望杰克能够区分影像与现实,但这对于杰克不太容易。杰克和妈妈一起打蛋,放黄油,搅拌,进烤箱。蛋糕烤好了,装在黄褐色的瓷盘里,乔伊用糖霜在蛋糕表面裱了一个大大的“5”。
  “插上蜡烛!”杰克很兴奋。“我们没有。”乔伊歉意道。“你说要做真的生日蛋糕,那就要点蜡烛。”杰克把点蜡烛看得很重要,他一定对电视里小朋友生日许愿、吹灭蜡烛的画面印象深刻,“你应该要蜡烛做生日礼物,不该要什么牛仔裤。”“你知道我必须要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乔伊把杰克当作大孩子讨论问题。 “但老尼克什么都能弄到,用魔法。”——“老尼克”是谁?乔伊转移话题:“你要不要尝尝蛋糕?”“不要!”杰克十分生气。“过来抱抱。”乔伊搂过儿子,杰克体谅妈妈,“等我6周岁时你最好点真蜡烛。”“你是说,下一年吧。”乔伊眼里无限悲凉。
《房间》电影剧照

  “老尼克”,诱拐囚禁乔伊的罪人,杰克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一张平庸的脸,年龄模糊,职业模糊,社会人的所有特征全都隐去,躲在暗处为非作歹。囚禁长达7年,乔伊却不知道他的名姓,“老尼克”只是她与懂事的杰克交谈时给此人的代号。此人有时晚上会来棚屋,带一些母子必需的生活用品。乔伊在屈辱中坚持保护杰克,安顿杰克睡在衣柜里,决不让老尼克见到。“你白天也把他放在衣柜里吗?这小怪物长了两个头?”乔伊不理睬他恶毒的讥讽。
  可是,杰克越来越好奇:“老尼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也许有一半是真的……”夜深,杰克从衣柜里爬出来,站在床边端详老尼克。乔伊惊醒,阻止老尼克触碰杰克,险些被残暴的老尼克掐着脖子勒死,“你再敢这样,我就杀了你!”杰克扑向妈妈,轻抚妈妈脖颈的淤血伤痕,“对不起,我再不这样了!”
  时刻处在恐惧煎熬之中的乔伊心里明白,老尼克冷漠暴戾,加之近期失业,经济压力增大,随时可能下毒手,必须尽快想办法逃出去。乔伊明确告诉杰克:“我们不能一直这样过下去,你要帮我。”而5岁的杰克要怎么做?他又能做什么?
  乔伊帮助杰克建立新的空间概念,房间之外有一个很大的世界,安全自由。乔伊抱起杰克看天窗玻璃上的一片枯叶,“笨蛋妈妈,那不是树叶,树叶是绿色的。”杰克乐不可支。“对,在树上是绿色的,但它们落下来以后会腐烂……”
  乔伊给杰克讲基督山伯爵遭人陷害、脱逃复仇的传奇:“然后埃德蒙从袋子里逃了出来,他游啊游,到了基督山岛上,挖出了朋友告诉他的宝藏,然后买下一艘大船,启航回到法国……他决定买下那座岛,自封为伯爵,并发誓向所有对他不好的人复仇……”
  乔伊设想的逃脱办法是:“我要把你的脸弄热,老尼克就会开着卡车送你去医院,你到了医院就喊‘救命!警察叔叔!’”杰克犹豫:“要不,等到我明年6岁时再说。”乔伊冷静而坚定:“今晚,必须是今晚!我会和老尼克说,因为断电,你冻得发烧了。”杰克有些不知所措:“明天吧,求你了!”“不行!我是你妈,咱俩的事我做主!”
  夜晚,杰克躺在床上,乔伊一遍遍用滚烫的毛巾敷烫杰克的脸,杰克小脸通红,烫得直叫:“我害怕!”乔伊从杰克的口袋里掏出一颗牙齿,原来杰克珍藏着妈妈的落牙:“看,我的一部分一直都陪着你,你还有你自己的力量!”
  对于房间和房间里的生活,杰克并不讨厌,他在房间里唱歌、游戏,房间里有妈妈、有伙伴,他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有何异样,也不清楚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但当妈妈做出逃跑的决定,杰克全力以赴配合妈妈,为了妈妈,杰克愿意做任何事情。
  然而,这个计划失败了。老尼克相信了杰克确实病得很重,但他一口回绝乔伊带孩子去看急诊的要求,“别发疯了!我明晚给他带点药来。”“他等不到明晚了!”老尼克若无其事地锁门走了,孩子的死活他根本不在乎,乔伊高估了他的人性。夜已深,乔伊又一次看向天窗,天窗外的一片落叶都那么幸福。要救出儿子,救出自己,乔伊决定破釜沉舟。
  这次杰克要做的事比装病更难,“你要装死!……我把你卷进地毯,这样老尼克就看不到你,他会把你带到外面,放到卡车里送走。”乔伊让杰克躺到地毯上反复练习,“你不能乱动,也不能浑身软绵绵的,你要完全僵硬,像个机器人一样。”乔伊把脱身步骤一遍遍告诉杰克:在老尼克开车时,扭动身体,从地毯卷里滚出来,在第一个停车标志的地方,车慢慢停下来的时候跳车,不管看到什么人就大声喊,我妈妈是乔伊·纽萨姆。“上卡车,扭出来,跳车,跑!”对于一个从未走出房间半步、从未见过外部世界的5岁孩子,这一切是多么巨大的挑战。杰克边哭边练习,“妈妈,我不行!”“加油,杰克,你会扭出来,成功跑掉。”“我恨你!”杰克的愤怒源自离别与恐惧。“我会在你脑袋里,一直和你说话。” 妈妈的爱,是杰克战胜老尼克的力量源泉。
  车速很快。杰克把妈妈的牙齿含在嘴里,死死记住妈妈的叮嘱,滚出地毯。杰克第一次看见宽广无边的蓝天,浓密高大的树丛,连横贯街头的电线都异常美丽。他有些眩晕,风吹乱了他的长发。他站起身,脚步不稳,民居街巷从眼前掠过。卡车减速,转弯,杰克准备跳车,却被老尼克发现,抓住要拖走。千钧一发之际,撞上遛狗的好心人。老尼克见恶行败露,扔下杰克逃走。杰克躺在草地上,伸手捡起一片真的枯黄的落叶。多么好,这个在闭塞阴暗的房间里出生长大的孩子,见到了自然的光,吹到了自然的风。
  有经验的警官赶到,耐心询问惊惶不定的杰克,之后准确判断出棚屋方位,撬开了老尼克的密码锁。警灯闪烁,焦急的杰克隔着警车的窗玻璃看见乔伊走出房间的踉跄身影。母子相拥的一刻,让人热泪盈眶。杰克和妈妈一起完成了自我拯救的壮举。   “这次听我的决定。”
《房间》电影剧照

  出路在哪里?还好,乔伊有杰克,母子情深又一次战胜邪恶,“这次听我的决定,我为咱俩做决定!”杰克请外婆帮他剪下出生以来一直留着的长发。刚回到外婆家时,外婆曾建议他把长发剪掉,杰克不同意,“这是我力量所在。”现在为什么要剪呢?“我想把头发寄给妈妈,她比我更需要我的‘力量’”。乔伊出院回家,正在院子里和小朋友踢球的杰克扑向妈妈,母子久久相拥。“你现在好点了吗?”“是,在慢慢好起来。”乔伊取出那一缕头发,“你外婆给我带来这个,我知道我会好起来的。”乔伊百感交集,“你救了我,又一次!”端详剪了短发的杰克,乔伊内疚:“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杰克回答:“但你是妈妈啊!”乔伊含笑,落泪:“我是的。”“妈妈”没有好坏之分,没有美丑之别,她就是生命里唯一不可缺少的部分。
  结局
  诱拐——囚禁——逃脱——新生,都是强烈刺激的情节,卷入其中的人物很容易被淹没,主人公的塑造就尤为重要。电影尽可能地将罪人罪恶隐于背景,除了一次乔伊为阻止老尼克接近杰克,遭扼颈毒打,电影里我们几乎没有看清老尼克的脸,乔伊被诱拐也是借讲述得知。而房间,尽管是囚地, 却有着杰克的笑声、乔伊的歌声,有着母子亲密无间、相依为命的温暖。电影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小精灵,一个被迫成为母亲,却以实际行动将“母爱”诠释到极致的年轻女性。
  “我心底藏着一个微小而悸痛的呼喊,不要说因为你看不见它,它就不存在。”(龙应台)“我们可以回房间去吗?”杰克知道妈妈担心,“只是去看看。”看什么?小小的杰克,藏着复杂的心绪。杰克进屋四处走动,“是这个房间吗?它缩小了吗?所有的东西都去哪里了?”乔伊蹙眉站在门边,“都拿去作为证据了,证明我们曾经住在这里。”“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房间里空荡荡的,天窗更显得高不可及,如冷眼,见过乔伊绝望的泪水。杰克向房间告别,向5岁告别。“妈妈,对房间说再见。”杰克的冷静再一次给予乔伊力量。
  走出房间,母子俩手拉手走进飘雪纷飞的暮色,没有回头。房间的门,歪斜倚在墙边,这扇现在看起来单薄的门曾经阻隔了多少欢乐和幸福。杰克说得对,“如果门开着,这就不是房间”。乔伊与杰克的背影越走越远,把这段惨痛的经历永远地抛在身后……
其他文献
没有什么比走进丹尼尔的小屋更令我震动,令我疼痛。  这个小小的展览是给孩子们的。  走进丹尼尔的小屋之前,我们刚刚从死难犹太人的祭堂里走出,心上压着重重的石。死亡集中营的阴霾密布着。我们坐在祭堂宁静的大理石阶梯上。到处是沉重的心和沉重的神情。人们不讲话,也不微笑。翻译仪方为我读着镌刻在祭坛前黑色大理石墓碑上的那段话:不要去杀害你的兄弟姊妹,那是犯罪。  还有:把你看到的这人类相互残杀的历史记下来,
当你离开地球家园时,所带来的那种情感上的冲击是无法预测的。你低头俯瞰地球,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她的上面了。这种场景令人震撼不已,随即产生超现实的神奇感觉:“我们再也不在堪萨斯州了。”我先后执行过美国宇航局的五次航天任务,总共在太空中度过了55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进入太空飞行并不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瞬间,而是既非常神奇又无比平淡。它拥挤嗜杂,偶尔使人不舒服。太空旅行,至少用我们今天这样的方式进行,并不
D.H.劳伦斯称赞她的作品是“天才之作”;徐志摩评价她的创作为“纯粹的文学,真正的艺术”;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日记中写道,她的小说是“我唯一感到嫉妒的作品”。她就是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女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蜚声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位才华卓越的女作家。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她用细腻、诗意的笔触,为世人写下了88篇经典短篇小说。她所生活的时代是现代派文学蓬
航班已经晚点4个小时,我漫无目的地在阿尔伯克基机场的候机楼里闲逛着, 这时候喇叭响了,“如果有人懂得阿拉伯语,请立即赶往4号登机门。”那不正是我乘坐的航班使用的登机门吗?未及细想我就走了过去。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她穿的传统巴勒斯坦刺绣长袍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跟她谈谈,”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催促我,“我们告诉她航班延误的消息后,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弯下腰去搂住她,用不太熟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很醒目。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等农作物为食。金翅雀羽色鲜艳,叫声动听,是鸣禽中的佼佼者。  【微评】 小精灵似的金翅雀非常机警敏捷,一般情况下很难近距离地拍到它。这组片子表现出金翅雀展翅飞翔的瞬间以及在溪涧戏水的
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  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  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  因为是作家,便较之那些纯粹的评论家有了更为质感的思考。那或者来自作
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亲犹的幌子罢了。  日本人和犹太人的渊源  在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对不幸婚姻产生的恐惧感,导致不少美国男性不愿再涉足婚姻而选择单身生活。这项调查是一名49岁名叫卡尔·怀斯曼的美国人进行的,而怀斯曼本人就是单身汉。有1533名单身男性接受了调查。  怀斯曼在接受路透社的电话采访时指出,害怕跟不投缘的女性结婚的男性,是不结婚男性的10倍。特别是他们属于生活在失败婚姻家庭成长起来的一代。其中有的男性认为不结婚可能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也有的男性
面对父辈,后来人的目光多半是仰视的,这符合人伦秩序的规范要求。即使评说,也多谨遵“为尊者讳”的教诲,以免担了“弑父”的罪名。这样的观念中西概莫能外。因此,当我观看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2013),编导直面父辈“二战”经历,将那骄傲荣耀之下的迷失背弃摧残撕开给世人看的勇气令我肃然起敬。  《我们的父辈》是三集剧,单集90分钟,内容含量极大。编剧积多年努力,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很多战争幸存者,从当代
一  索尔的故事,是一场对死亡的挑战。  索尔是匈牙利犹太人,集中营囚犯特遣队员。在纳粹集中营的语境下,此特遣队特指一群特殊囚犯,亦被称为“秘密搬运工”,为纳粹打扫毒气室、焚尸炉、万人坑。毒气室处死一批人,他们整理衣物和犹太人最后藏匿的贵重物品,清理堆积如山的尸体,装上拖车送去焚烧,擦洗、冲刷墙上地上的秽物和鲜血。毒气室再成“浴室”,继续“运转”,周而复始。  索尔,一个瘦削的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