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认错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做错事了要认错,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比如一些名人做错了事,不是认错道歉,而是百般抵赖,甚至对批评他的人反咬一口。易中天先生从中国认错传统谈起,指出症结所在,分析深刻,论证有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认错这事,越来越难了。而且,越是地位高、名气大、粉丝多,就越难。要么矢口否认,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倒打一耙,要么把水搅浑。痛痛快快说声“对不起,我错了”的,凤毛麟角。
  于是国人感叹:这究竟是怎么了?
  感慨也很自然。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似乎很鼓励认错。“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蚀)焉。”(《论语·子张》)但不知是否有人想过,这其实要有资格的。这资格,就是“君子”。
  在孔夫子的时代,君子首先是贵族,即“君之子”。所以,认错曾经是一种贵族待遇,也是一种贵族精神。那时,一个真正的贵族,如果有错,要么自己辞职,绝不等别人弹劾;要么自己去死,绝不等别人动手。这就叫“刑不上大夫”,也叫“士可杀不可辱”。至于“小人”,则根本就不存在认不认错的问题。他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伏法受刑”,没资格“自裁免辱”。这就叫“礼不下庶人”。
  秦汉以后,贵族慢慢地没有了。最后只剩下两个等级:皇帝和臣民。于是,皇帝以外,包括官员,所有人都没资格认错,只能“认罪伏法”。甚至没有罪,也要声称有罪,比如上奏时口称“诚惶诚恐,死罪死罪”。无罪而称死罪,哪有真实可言?不过是一种“姿态”。结果,认罪也好,认错也好,便都变成了“表演”。
  表演最“出色”的,是皇帝。方式之一,就是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下“罪己诏”。这看起来是“严以律己”,实际上是“自欺欺人”。你想啊,闹地震发洪水,是因为皇帝“失德”吗?那他岂不是神?然而效果却极佳。天下臣民,感激涕零;颂圣之声,不绝于耳。可见所谓“罪己”,名为认错,实为表功;名为自责,实为标榜。就算儒家主张“慎独”,做到的也没几个。道理很简单:既然是表演,没人喝彩,谁肯粉墨登场?
  这,大约就是中国人的“认错史”。由于这样一种历史,我们已经不肯认错,不敢认错,也不会认错了。
  不会认错,也就不会道歉。曾经有某媒体因“报道失实”向某机关道歉,其实这个机关是靠纳税人的钱来维持的。纳税人的钱怎么花,有没有铺张浪费,媒体当然可以质疑,可以监督。就算报道不够准确,有误差,更正即可。即便要道歉,那也该对读者,哪有向监督对象道歉的道理?这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不会认错,也就不会批评,甚至不会提问。比方说,开口就问人家的动机,甚至预设一个“道德污名”,问人家是不是。其实动机这事,往往无法证明,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毫无意义。有分量的批评,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或者看事实有没有出入,或者看逻辑有没有漏洞,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实际上,对自己缺乏反省的人,也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自己的错误都不能发现,又岂能抓住别人的要害?也只能纠缠于表面现象和枝节问题罢了。大家都不讲事实,不讲道理,思维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恐怕就成了永无期日的事。认错,是不是很重要?
  那么,我们何时才能学会认错?恕我直言,恐怕任重而道远。别的不说,面子这关,就多半过不去。
  中国人的心理很奇怪。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另一方面,又往往不能容忍别人出错,更不能容忍别人挑错。在我们看来,犯错误是丢人的。犯了错误又被“揪出来”,就更丢人。这人如果还是名人,那就丢死人了。不但自己丢人,还会连带亲朋好友、哥们姐们、徒子徒孙,一起没有脸面。
  因此,不但自己不能认账,粉丝拥趸们也要一哄而上,百般抵赖,誓死捍卫。哪怕说得漏洞百出、逻辑不通,也得死扛着。死扛着也振振有词:对社会名流和成功人士的追究,会导致其斯文扫地、体面无存,打击我们民族的自信心。
  这可真是奇谈怪论!难道我们民族的脸面是纸糊的,一捅就破?真金不怕火炼,事实就是事实。认不认,事实都不会变。我同意凡事不可过头,但宽容的前提是认账。认账不等于认错。认错是承认错误,认账是承认事实。认账之后,错与非错,还可以讨论商量。但如果连事实都不承认,那就什么都谈不上。因此第一步,是要先学会认账,即弄清事实。这是“真伪判断”。然后,才能讨论是对是错。这是“是非判断”。至于“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只能放在最后,甚至未必一定要有。
  (摘自《新京报》2010年7月17日,有删改)
其他文献
随着水利科技对农田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加大对农田水利科技的投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强水利建设的改革,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水利发展中的转化应用这一工
31岁的蒋晓东死了,死在了日本,那个他梦想挣大钱的地方。他是被累死的。7月2日,蒋晓东成为首例被日方认定为“过劳死”的中国研修生,此时,距他去世已有两年之久。  一个青壮汉子是如何累死在异国他乡的?在遥远的日本,蒋家遗属又是如何抗争查明蒋晓东“过劳死”的?首例被认定的“过劳死”,是否能揭开国内20万赴日研修生群体“过劳”现象的冰山一角?    赴日研修  7月2日这天,身在青岛的蒋华(化名)接到远
由前4年的持续卖出,到进入2010年以来的连续性大量超配,中国外汇当局对于日本国债的态度正在发生着十分清晰的逆转。据日本财务省的最新资料表明,在今年5月,中国买入日本的国债量不仅超过了过去4个月的总和,而且刷新了年度持有量的历史纪录。中国政府对日本国债的突发性青睐不仅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惊诧和警觉,而且也挑起了国内民众的敏感神经。    空前的买入  在2005年达到了2538亿日元的买入高点后,中国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公司战略要求,并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风险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职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民族文化大复苏、大发展背景下的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研究.希望从理论研究层面促进我国中职美术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比喻成美丽的夕阳,让他们快乐地颐养天年,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据资料统计,到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1.3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家在制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老年群体方方面面的优惠,力求使他们的生活愉快而舒心。但是,近年来,老年人在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由于
在失去自由近两年的光景后,杨贤才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名由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腐败案牵出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前局长,因受贿1183万余元和价值1694万余元的来源不明的巨额家产,被距其老家千里之外的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曾因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推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举措,而被外界誉为“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