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练笔在古诗词教学中穿行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中,课堂练笔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做到读写结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后便戛然而止,学生难以深刻体会诗中的情与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古诗词讲究留白艺术,字里行间给我们留有大量的补白之处。倘若教师能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用写话来拓展和丰富古诗词的内涵,那学生就能真正掌握古诗词表达的情和景了。
  一、领会意境,引发联想
  古诗词无疑是最具想象力的。诗人通过想象赋予诗歌血肉和生命,给予其灵魂。古诗词篇幅虽短小,但诗的意境深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补充和领悟。想象能让学生把一篇篇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首首优美的乐曲、一幕幕动人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想诗人之所想,忧诗人之所忧,悲诗人之所悲,喜诗人之所喜。
  那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呢?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中的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个片段,让学生通过联想,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从而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后,可以让学生动笔将想象的画面写出来。这样的随文练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全面发展。
  二、延伸意韵,表达思想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古诗词最理想的境界是学生与文本产生情与情的交汇、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意韵无法全面、深刻地认识。基于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流于笔端。
  (一)拓展外延,续写全文
  有些古诗词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对象。对于已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在他们领悟了古诗词的内涵之后,可以设计一些续写任务,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把古诗词中“言尽而意未尽”的内容续写出来。例如,对于杜牧的《清明》一诗,笔者让学生以《我来到了杏花村》为题,写出“牧童遥指杏花村”后,诗人是如何来到杏花村的,来到杏花村后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
  (二)揭示道理,引发深思
  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古诗词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这些古诗词除了描写景物、叙述事件外,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其实,很多古诗词在无形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道理,同时让学生写一写对这些道理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古诗词的精髓,还能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授人以渔,教授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的小练笔也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好方法是良好效果的保证,尤其是在学生尝试写诗时,适当的引导与指点是非常必要的。古詩词不仅在章句、声韵上有讲究,而且在谋篇布局上也有讲究。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运用得最多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如《春日》《秋思》《清平乐·村居》等,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不加雕饰,直陈其事,任意铺排;《咏柳》《山行》等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兴”更是俯拾皆是,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离离原上草”起兴,从草的生长揭示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除“赋、比、兴”外,夸张、联想、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也能提高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中悟情,在写中会意,在写中感受诗人的精神与品格,在写中锻炼写作技能。古诗词能滋养学生的心灵,课堂练笔能为学生的心灵提供栖息地,让文字有徜徉的舞台。教师要让课堂练笔穿行于古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解题就是对文章题目的解读.本文以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为例,通过补充出文章题目“潜台词”的言外之意,设置疑问看文章题目“人物”的内涵,给文章的题目添加一个“时
复述就是在忠实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有重点地“说”出来.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复述教学,在许多课后习题中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本文基于简要
中华古诗词,意境悠远却言简意赅,魅力独特而底蕴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进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配以插画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
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的品格及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包括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育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整体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写作测试中出现了新的题型,即读后续写。大部分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读后续写,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传统的指导方式并不适合新题型,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取得写作上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新技术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英语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锻炼思维能力,从问题带来的认知冲突中获得新的问题理解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教
教学改革新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渗透策略和渗透原则两方面入手就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落地生根路径加以探讨,以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强
行走在校园中,每当看到吃剩的馒头、喝完的奶袋散落在角落里,听到学生之间嬉笑着互飙脏话,或者看到自己的学生远远地看见我就躲开,我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刺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五个方向,我们始终把德育置于首位,也一直秉持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理念,教育中无处不彰显着人文关怀,但是在没有教师监管的地方,道德却又常常与学生“擦肩而过”。为什么德育如此孤立无援?德育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教育中,才
期刊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
一切源于那次课上的一个拓展性题目:请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同学们纷纷在脑海中搜索,然后七嘴八舌: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  忽见一名学生在下面偷笑,问他笑什么,答道:“老师,我觉得这些成语都过时了,现在再谈,没有时代意义。”  同学们停止了讨论和回答,看看他,又看看我。  他似乎有些得意,我示意他继续讲下去。他站起来,开始发表观点:“成语嘛,都是过去的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