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中,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一、课前导入的艺术
课前的导语是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这就必须讲究课前导入的艺术和方法。可以是顺口溜,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是一诗一画,可以是一段小品表演,也可以是一则小故事等等,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氛围,学生就会情思涌动,心随师动。我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讲课前先借助于多媒体,放一组在雪花纷纷扬扬的天空下告别的镜头,在同学们观看的同时,说:“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踊跃发言。接着我又讲:“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勾出来了,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多方面着手,运用不同的教学艺术,包括教学设计艺术、教学启发艺术、教学情感艺术、教学语言艺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讲究教学设计艺术。如能让学生亲自上“舞台”,练习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收获必然是巨大的。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钦差大臣》一文时,安排学生上台,自选角色,自己排练表演,学生的劲头十足,全身心投入,研究文中人物的特点,考虑朗读与情感的表达,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设计,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精心引导,讲究教学启发的艺术。大家都知道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新鲜感。老师应启发学生,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发挥,或发展或创造,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尽量让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有一句:“朝服衣冠”。我让同学们利用平时的积累解释“服”,起初大家都说衣服。我就点拨了一下“衣”跟“冠”,“衣”表示衣服的意思,“冠”表示帽子的意思。学生随即想到,表示“穿戴”,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应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启发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
教师必须精心施教,讲究教学情感艺术。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总是起源于生活,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想象力和情感等相联系的。学生对某一形象的认识,由于各自的体验、想象力、情感的差异,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讲究美的欣赏,讲究以优美动人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直观的陶冶。
三、课堂效果的艺术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一股脑地灌输知识,学生是无法消化的,因为到下课时,学生都没有自主练习的时间,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这就是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原因之一。老师要讲究课堂效果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重点、难点,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就能设计多样化的题型并且能加快加大练习量,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保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乐”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责任编辑 邱丽
一、课前导入的艺术
课前的导语是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这就必须讲究课前导入的艺术和方法。可以是顺口溜,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是一诗一画,可以是一段小品表演,也可以是一则小故事等等,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氛围,学生就会情思涌动,心随师动。我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讲课前先借助于多媒体,放一组在雪花纷纷扬扬的天空下告别的镜头,在同学们观看的同时,说:“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踊跃发言。接着我又讲:“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勾出来了,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多方面着手,运用不同的教学艺术,包括教学设计艺术、教学启发艺术、教学情感艺术、教学语言艺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讲究教学设计艺术。如能让学生亲自上“舞台”,练习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收获必然是巨大的。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钦差大臣》一文时,安排学生上台,自选角色,自己排练表演,学生的劲头十足,全身心投入,研究文中人物的特点,考虑朗读与情感的表达,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设计,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精心引导,讲究教学启发的艺术。大家都知道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新鲜感。老师应启发学生,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发挥,或发展或创造,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尽量让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有一句:“朝服衣冠”。我让同学们利用平时的积累解释“服”,起初大家都说衣服。我就点拨了一下“衣”跟“冠”,“衣”表示衣服的意思,“冠”表示帽子的意思。学生随即想到,表示“穿戴”,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应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启发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
教师必须精心施教,讲究教学情感艺术。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总是起源于生活,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想象力和情感等相联系的。学生对某一形象的认识,由于各自的体验、想象力、情感的差异,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讲究美的欣赏,讲究以优美动人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直观的陶冶。
三、课堂效果的艺术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一股脑地灌输知识,学生是无法消化的,因为到下课时,学生都没有自主练习的时间,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这就是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原因之一。老师要讲究课堂效果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重点、难点,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就能设计多样化的题型并且能加快加大练习量,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保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乐”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