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应在合理科学的高中数学作业观下明确布置数学作业的目的,努力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价数学作业,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让他们主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提升数学能力的目的,以期实现数学作业的有效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观;设计;评价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不过,大多数人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作业的功能仅仅只是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这也是造成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调、题型死板的原因。下面就笔者研究实践谈谈我的高中数学作业观。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分层设计与评价
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效。
针对这些情况,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就针对整个高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48.62%的学生每天大约还是要花费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数学作业,82.64%的学生认为作业量适中但是花费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薄弱,还有11.58%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是老师布置才做,老师没布置就不做,采取消极的态度。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而且是愿意做数学作业的。这说明同学们能充分的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是因为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而被动的学习数学。从而对于作业也是采取任务式的完成,不过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学好数学的,但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由于学生的作业观还是有些消极,对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所以,我们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首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切实落实分层作业,真真正正的做到分层。此处的分层并不是老师去将学生分层,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满,为什么我就是最差的一层呢?从而打击学习的信心,效果适得其反。这里的分层是指老师提供作业题目供学生選择,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去完成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作业,从而分层。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大概就能掌握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班级中的好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够有作业可完成。同时,让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动起来,通过解决基础题来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作业中的错解,我们采取让学生来讲解的方式。上课之前让学生集中作业中主要出现的错误类型和错误情况,把这些错误的作业都呈现在黑板上,让全班的同学都观察自己作业的错误,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为什么错。由于是学生分小组完成讲解,由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实验我发现,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学生们印象深刻。对于作业中的优秀解法,也由学生完成,将每次作业中的优秀解法记录并呈现在黑板上与全班同学分享,很多同学都觉得受益匪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一题多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无穷大,有许多优秀解法让我也从中获益,让我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很聪明,他们的解法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这样的方式活跃了“满堂灌”的死板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实践操作与应用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中学生希望有开放式的、动手操作类的实践形作业。针对这一建议,同时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我们进行了三次这一类作业的布置:①运用所学算法的知识编制一个小程序并上机操作;②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自选题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③认识微积分。通过实践检验,学生们非常乐于接受这一类的作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给与学生完成这类作业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后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同学自己分配任务,既不耽误学习时间,同时大家又共同分享了成果。第二,通过具体的上机操作,对所学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所学知识的作用。第三,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充实了自己的课外知识。这一类作业在学生中的呼声很高,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觉得这类作业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反而要求老师多布置几次这一类作业。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来,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应将数学、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猜想和再创造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运用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不但要教正规的演绎推理,而且要教非正规的合情推理。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新教材把类比猜想和演绎证明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猜想”的重视。所以,下一步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要向这一方面发展,我们要在学生的作业中加入这一元素。例如我们已经让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进行自编习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之,站在合理科学的高中生数学作业观下进行作业设计和评价,其实是一项非常值得大家去深入研究的工作。一堂完整的优质课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45分钟,课下的训练和巩固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合理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吸收。同时,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学生长期的教育价值,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将课下的教育与课堂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观;设计;评价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不过,大多数人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作业的功能仅仅只是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这也是造成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调、题型死板的原因。下面就笔者研究实践谈谈我的高中数学作业观。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分层设计与评价
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效。
针对这些情况,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就针对整个高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48.62%的学生每天大约还是要花费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数学作业,82.64%的学生认为作业量适中但是花费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薄弱,还有11.58%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是老师布置才做,老师没布置就不做,采取消极的态度。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而且是愿意做数学作业的。这说明同学们能充分的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是因为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而被动的学习数学。从而对于作业也是采取任务式的完成,不过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学好数学的,但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由于学生的作业观还是有些消极,对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所以,我们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首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切实落实分层作业,真真正正的做到分层。此处的分层并不是老师去将学生分层,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满,为什么我就是最差的一层呢?从而打击学习的信心,效果适得其反。这里的分层是指老师提供作业题目供学生選择,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去完成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作业,从而分层。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大概就能掌握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班级中的好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够有作业可完成。同时,让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动起来,通过解决基础题来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作业中的错解,我们采取让学生来讲解的方式。上课之前让学生集中作业中主要出现的错误类型和错误情况,把这些错误的作业都呈现在黑板上,让全班的同学都观察自己作业的错误,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为什么错。由于是学生分小组完成讲解,由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实验我发现,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学生们印象深刻。对于作业中的优秀解法,也由学生完成,将每次作业中的优秀解法记录并呈现在黑板上与全班同学分享,很多同学都觉得受益匪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一题多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无穷大,有许多优秀解法让我也从中获益,让我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很聪明,他们的解法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这样的方式活跃了“满堂灌”的死板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实践操作与应用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中学生希望有开放式的、动手操作类的实践形作业。针对这一建议,同时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我们进行了三次这一类作业的布置:①运用所学算法的知识编制一个小程序并上机操作;②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自选题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③认识微积分。通过实践检验,学生们非常乐于接受这一类的作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给与学生完成这类作业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后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同学自己分配任务,既不耽误学习时间,同时大家又共同分享了成果。第二,通过具体的上机操作,对所学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所学知识的作用。第三,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充实了自己的课外知识。这一类作业在学生中的呼声很高,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觉得这类作业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反而要求老师多布置几次这一类作业。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来,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应将数学、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观之猜想和再创造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运用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不但要教正规的演绎推理,而且要教非正规的合情推理。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新教材把类比猜想和演绎证明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猜想”的重视。所以,下一步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要向这一方面发展,我们要在学生的作业中加入这一元素。例如我们已经让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进行自编习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之,站在合理科学的高中生数学作业观下进行作业设计和评价,其实是一项非常值得大家去深入研究的工作。一堂完整的优质课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45分钟,课下的训练和巩固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合理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吸收。同时,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学生长期的教育价值,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将课下的教育与课堂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