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穿插情感教育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旨在为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字】小学 语文 情感 教育 经验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熏陶作用
我们知道: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逐步扩展的过程。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有意无意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这对于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挖掘他们的潜在智慧、唤起他们的纯真童心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对于他们形成完美的人格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的故事,比如小学二年级的《爱迪生救妈妈》、小学四年级的《父亲的菜园》、《中彩那天》等,发生的都是生活中的事情,事情虽然有小有大,但是都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聪明、懂事、讲诚信的人。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与归纳,就会引导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对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有一定的熏陶意义。
2.调控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在7-12岁之间,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少年时期,对待事物的行为举止以及心理反应的发展都还不成熟,对待事物的感情体验都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指导,去调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三年级《灰雀》一课,讲的是列宁、小男孩与灰雀的故事,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文章的结尾不理解,列宁只看到灰雀还在公园里,那小男孩哪里去了?就这样完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控,引导学生去体会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加深学生的体会。
3.美育作用
教育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加入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素材,小学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事物的感知度也较好,特别是对美学方面的感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島》、《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都是介绍祖国大好河山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协调师生关系 提高教育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前提与保障。作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师,我们更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平时备课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下,学生想要老师怎么去教,什么样的方式讲课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在课堂上,对待学生要温和,小孩子哪有不犯错的,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要大声呵斥,而是要温和的教导他们,有过经验的老师都会体会到:在教学中,“红脸”的教导远远比“黑脸”的教育要有效得多;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哪些地方讲的快了,哪些知识讲的不清楚等等,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更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出现;同时,还要多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情,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以便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 增进感情体验
我们知道:儿童的感情体验是比较浅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独立的去体会到一些特殊的情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中的教材大多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编写的,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我不能失信》一文,讲的就是宋庆龄小的时候在家等候同伴的故事,虽然没有等到同伴,但她还是没有后悔,因为她做到了守信。同样的方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等那个同伴吗?或者如果假如你是宋庆龄的同伴,你因为什么没去,你知道她在等你后,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种假设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心理,进而增进感情的体验。
三、重视课外延伸 塑造健康品格
课本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教材,就会显得有些寡味,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延伸。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刻,但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却很明显。此时的他们就如同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璞玉,只是带着具有家庭特色的朴素外观,很多品格的不完善,对于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都有着潜在的危机。作为教师,我们要对他们的教育负责,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将知识、经验传导给他们,将自己的心得让他们体会明了。这就需要我们还要延伸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每个人轮流做一次小组长,管理本组的语文学习、作业检查项目,或者组织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课堂上活跃,看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最多等等,以这种方式激活学生心中的进取精神,让他们体会到荣誉带来的各种感受,以便塑造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小学 语文 情感 教育 经验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熏陶作用
我们知道: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逐步扩展的过程。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有意无意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这对于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挖掘他们的潜在智慧、唤起他们的纯真童心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对于他们形成完美的人格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的故事,比如小学二年级的《爱迪生救妈妈》、小学四年级的《父亲的菜园》、《中彩那天》等,发生的都是生活中的事情,事情虽然有小有大,但是都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聪明、懂事、讲诚信的人。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与归纳,就会引导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对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有一定的熏陶意义。
2.调控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在7-12岁之间,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少年时期,对待事物的行为举止以及心理反应的发展都还不成熟,对待事物的感情体验都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指导,去调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三年级《灰雀》一课,讲的是列宁、小男孩与灰雀的故事,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文章的结尾不理解,列宁只看到灰雀还在公园里,那小男孩哪里去了?就这样完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控,引导学生去体会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加深学生的体会。
3.美育作用
教育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加入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素材,小学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事物的感知度也较好,特别是对美学方面的感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島》、《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都是介绍祖国大好河山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协调师生关系 提高教育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前提与保障。作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师,我们更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平时备课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下,学生想要老师怎么去教,什么样的方式讲课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在课堂上,对待学生要温和,小孩子哪有不犯错的,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要大声呵斥,而是要温和的教导他们,有过经验的老师都会体会到:在教学中,“红脸”的教导远远比“黑脸”的教育要有效得多;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哪些地方讲的快了,哪些知识讲的不清楚等等,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更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出现;同时,还要多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情,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以便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 增进感情体验
我们知道:儿童的感情体验是比较浅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独立的去体会到一些特殊的情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中的教材大多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编写的,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我不能失信》一文,讲的就是宋庆龄小的时候在家等候同伴的故事,虽然没有等到同伴,但她还是没有后悔,因为她做到了守信。同样的方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等那个同伴吗?或者如果假如你是宋庆龄的同伴,你因为什么没去,你知道她在等你后,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种假设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心理,进而增进感情的体验。
三、重视课外延伸 塑造健康品格
课本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教材,就会显得有些寡味,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延伸。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刻,但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却很明显。此时的他们就如同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璞玉,只是带着具有家庭特色的朴素外观,很多品格的不完善,对于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都有着潜在的危机。作为教师,我们要对他们的教育负责,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将知识、经验传导给他们,将自己的心得让他们体会明了。这就需要我们还要延伸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每个人轮流做一次小组长,管理本组的语文学习、作业检查项目,或者组织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课堂上活跃,看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最多等等,以这种方式激活学生心中的进取精神,让他们体会到荣誉带来的各种感受,以便塑造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