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收后放再收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收,即刚开始上一堂语文新课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这堂课的内容与目标,具体有一些什么问题要学生明白,从而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什么。这一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开场白,是一个导引,为下面的关键一步“放”打基础。
  后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理解和掌握课文中有关的知识和情感,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分析理解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心理轨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并最终提高语文能力。根据学习要求,可按4至6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各方面去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同一小组在课堂合作探究,达成共识。经过一定时间后(20分钟左右),各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发言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做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以备交流,同时又帮助学生培养了学习习惯,锻炼了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发言展示时,教师不应一味强调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不再预先设计好套路然后生拉硬拽把学生往圈子里套。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来,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哪怕是错误的观点。让他们敢提问题、善提问题、爱提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最大程度解放。
  教师在安排“放”这一教学环节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篇未经讲解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曾到达的彼岸。而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走完这段距离。这中间,走的过程自然应该是由学生发挥自已的潜能,迈动自己的脚步,走出自己的脚印来。但是,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走到什么地方去,却应由教师来指引与点拨。这也就是说,在学生分析与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
  再收,是在不同小组学生发言展示后,教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归纳。教师的归纳要简洁利落,要恰如其分,要提纲挈领揭示知识要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先收”是导引,“后放”是关键,是重点,“再收”是目的。放与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中学)■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作为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应该用自己真挚纯洁的“师爱”为学生编织并支撑起心灵依靠的保护伞,给学生多一点理解与关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当组织全班同学集体活动时,是一位指挥官;当学生犯错误时,是一位贴心的朋友;当学生受伤时,又是一位对儿疼爱有加的慈母。所有这些都需要爱心的投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曾
音乐并不只是旋律、节奏、高低和强弱,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体系。当人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当唱着《我的祖国》时,我们必定会联想到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缅怀那些为祖国的安全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关注那段历史;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音乐欣赏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
语文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和评定,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交流活动,是师生心灵间的沟通。课堂评价要注重情感的体验与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求知欲,营造友善、互助、安全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宽容偏差。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作答、超越“常理”的现象、不合“逻辑”的言论不要简单否定,也不要随意中断,更不能把学生视为评价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为此,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再迷信教师口中的评价,而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成为了开启智力、发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会比教师直接评价的效果更理想。一方面由于同学间平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面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数学教师能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将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引出话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我们班上42个同学一起乘车去龙虎山春游好吗?春游是一件让学生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同学们一听立马就来了兴趣。接着教师顺“
科技的发展势必会为各个行业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得广播电视各个工作环节运行的更加平稳,并且质量更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要进行这项全面训练就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行“以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首先要正确理解语文课之“训练”。不少人认为, “训练”就是做练习题,这种偏颇理解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训”,成了放羊式的“练”。学生的“练”应该是在教师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教师们广为认可并采用。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在合作学习中,总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因为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原因,神情游离,并未真正参与。对于这一现象,我在教学实践中给予了很多关注。  我所教的两个班都是58人,根据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我们固定分成8个6人小组,加上两个5人小组。我在每组内根据学习、表达、协作等综合能力,由强到弱(这一原则绝不公开)给学生编成1~6号,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