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通常指的是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教育前所要接受的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作为每个学生学习开端,对每个学生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应为幼儿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内容。本文就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模式和相关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教学模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8-01
优秀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我国逐渐开始对学前教育重视起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师通过结合幼儿自身状况、从幼儿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活动设置,进而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过程时,需要对幼儿潜力进行不断挖掘,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健康的性格,使幼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
以往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时,教师通常对幼儿采取教师教幼儿被动学为主的单一模式进行音乐活动,这种音乐活动模式不利于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对幼儿未来造成制约。学前教育活动中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比如灵活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仍然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这会导致幼儿音乐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幼儿艺术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会影响活动质量,对幼儿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的模式和内容,本着游戏为主、全体幼儿参与的原则,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前进行筹划和精心设计。
二、目前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主要模式与内容
1.根据幼儿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需要掌握一定规律。学习和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一定要根据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教师应该以幼儿教育方法和原则、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组织音乐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并且,需要对活动方法和活动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不同教师给幼儿教授同一首歌曲时,肯定会采用不同的活动模式和方法,这就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与幼儿接受音乐的能力进行活动。
2.采用多元化授课方法
在传统学前教育音乐活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取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形式有一定优势,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集体活动虽然能节省活动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但是却不利于幼儿个体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时会选择多元化为主要的活动形式。首先,教师利用集体教授为主要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统一教学活动进度,但幼儿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可以通过随机分组或有目的的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活动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活动时,教师能够分别观察各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程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指导。这样,有利于保证幼儿的实践能力与个体发展;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3.通过愉悦教学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在参加音乐活动时内心是快乐的,他们内心情绪会处于积极状态,并且身体各部分也处于活跃状态。比如幼儿在音乐活动时,教师经常会播放《拉个圆圈走一走》,幼儿们在老师组织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跟着音乐节拍开始转圈。虽然这些幼儿是刚入园不久的新生,但是伴随着欢快音乐的响起,会逐渐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缩短入园焦虑期,会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使他们心中产生快乐的感觉,激发出兴奋的情绪,让幼儿不再对幼儿园有抵触心理,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幼儿音乐活动中,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音乐活动对幼儿产生教育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晕染过程,它无形中带领幼儿在快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在整个教育阶段会逐步影响幼儿心灵深处、内心情感,起到熏陶与感染的作用。
4.采用“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模式
学前音乐活动对幼儿审美方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通过向幼儿提供能够反映出自然界、社会中各种美好事物的音乐活动,从而增强幼儿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作为一个具有娱乐性特点的学科,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把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每个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我们要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人格,使幼儿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学前教育现状而言,某些幼儿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活动形式相对落后、幼儿缺乏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将会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使我国学前教育艺术领域能够迅速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发展,需要学前教师创新音乐活动模式,不断丰富音乐活动内容,重视实践教育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雷.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与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02):56-59.
[2]葛娴.大班音乐活动《神奇音乐谷》案例分析——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20):190.
[3]刘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07):17-19.
[4]杜涓.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课外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启发[J].戏剧之家,2017(21):151-152.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教学模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8-01
优秀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我国逐渐开始对学前教育重视起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师通过结合幼儿自身状况、从幼儿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活动设置,进而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过程时,需要对幼儿潜力进行不断挖掘,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健康的性格,使幼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
以往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时,教师通常对幼儿采取教师教幼儿被动学为主的单一模式进行音乐活动,这种音乐活动模式不利于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对幼儿未来造成制约。学前教育活动中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比如灵活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仍然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这会导致幼儿音乐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幼儿艺术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会影响活动质量,对幼儿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的模式和内容,本着游戏为主、全体幼儿参与的原则,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前进行筹划和精心设计。
二、目前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主要模式与内容
1.根据幼儿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需要掌握一定规律。学习和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一定要根据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教师应该以幼儿教育方法和原则、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组织音乐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并且,需要对活动方法和活动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不同教师给幼儿教授同一首歌曲时,肯定会采用不同的活动模式和方法,这就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与幼儿接受音乐的能力进行活动。
2.采用多元化授课方法
在传统学前教育音乐活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取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形式有一定优势,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集体活动虽然能节省活动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但是却不利于幼儿个体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时会选择多元化为主要的活动形式。首先,教师利用集体教授为主要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统一教学活动进度,但幼儿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可以通过随机分组或有目的的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活动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活动时,教师能够分别观察各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程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指导。这样,有利于保证幼儿的实践能力与个体发展;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3.通过愉悦教学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在参加音乐活动时内心是快乐的,他们内心情绪会处于积极状态,并且身体各部分也处于活跃状态。比如幼儿在音乐活动时,教师经常会播放《拉个圆圈走一走》,幼儿们在老师组织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跟着音乐节拍开始转圈。虽然这些幼儿是刚入园不久的新生,但是伴随着欢快音乐的响起,会逐渐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缩短入园焦虑期,会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使他们心中产生快乐的感觉,激发出兴奋的情绪,让幼儿不再对幼儿园有抵触心理,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幼儿音乐活动中,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音乐活动对幼儿产生教育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晕染过程,它无形中带领幼儿在快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在整个教育阶段会逐步影响幼儿心灵深处、内心情感,起到熏陶与感染的作用。
4.采用“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模式
学前音乐活动对幼儿审美方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通过向幼儿提供能够反映出自然界、社会中各种美好事物的音乐活动,从而增强幼儿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作为一个具有娱乐性特点的学科,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把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每个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我们要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人格,使幼儿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中音乐活动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学前教育现状而言,某些幼儿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活动形式相对落后、幼儿缺乏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将会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使我国学前教育艺术领域能够迅速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发展,需要学前教师创新音乐活动模式,不断丰富音乐活动内容,重视实践教育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雷.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与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02):56-59.
[2]葛娴.大班音乐活动《神奇音乐谷》案例分析——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20):190.
[3]刘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07):17-19.
[4]杜涓.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课外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启发[J].戏剧之家,2017(2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