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应用,本文阐述了汽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剖析了多种常用教学模式的利弊,结合专业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重点分析了的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汽车类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汽车类专业教学质量,旨在为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4-01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车辆的迅速普及,对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工院校而言,如何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汽车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特点
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拓展空间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知识更新速度快。汽车的技术日新月异,除了基本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车身电控系统外,网络总新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汽车技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显著提高。
2.理论层次要求高。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等课程,理论层次较高,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同时,在典型工作任务中,例如传感器的检修、数据流的读取、波形分析等,均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做铺垫,从而开展实践操作。
3.实践技能强。在培养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使用先进的诊断设备、专用工具、测量仪器等,能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选取几款典型车系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具备自学解决其他车系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
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通过对汽车类课程特点分析,要想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复杂的专业知识,就必须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往往将关联性不紧密的内容分成多个项目开展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项目教学法内容较广,对于汽车专业课程来讲,学时有限,不利于学生自助开展学习。
2.案例教学模式。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中,针对部分典型维修案例的诊断与排除,可以讲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限,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
3.任务驱动法。根据专业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实施等环节,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学生学习主要知识,教学目标完成效率高。
三、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在采用教学过程中,需要贴近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
1.制定任务工单,明确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重点按照任务实施过程,合理设置任务工單,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展课堂教学,任务工单作为开展课程教学的依据。
例如,在进行《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蓄电池的充放电的注意事项是本节的重点,于是将“如何进行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作为本节课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合作讨论,最后实施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任务。
2.根据任务工单,针对性实施任务。根据任务工单的要求,结合教材和维修手册标准,通过知识预习、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任务实施等环节,针对性开展教学任务,最后达到解决学习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组织学生实施《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从蓄电池的结构、作用、充放电要求等内容开展任务,各组之间制定明确的实施步骤,确定每个组员的分工,最后结合教学设备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
3.结合工单要求,总结任务。根据任务工单完成情况,总结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和纠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根据实施过程中蓄电池的拆装注意事项、测量注意事项、充电步骤等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学习过程中的正确环节,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
4.结合工单的评价考核表,合理评价学习过程。合理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备环节。汽车类专业课,较多涉及到教学设备或诊断仪器、工量具等,建议将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和安全作为衡量标准,结合5S管理要素,加强学生过程性评价。
在“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中,针对任务工单要求的考评内容,合理规范操作,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养成良好的5S工作规范。考核过程中,任务工单的规范填写占总成绩的30%,任务实施占30%,安全和卫生内容占40%。
实践证明,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总结与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熟悉程度进行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学情和专业特点,只有通过不断破解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汽车类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陈勇宏,男(1975年--),湖南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湖南省益阳高级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机械自动化,汽修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方向,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技工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4-01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车辆的迅速普及,对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工院校而言,如何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汽车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特点
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拓展空间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知识更新速度快。汽车的技术日新月异,除了基本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车身电控系统外,网络总新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汽车技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显著提高。
2.理论层次要求高。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等课程,理论层次较高,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同时,在典型工作任务中,例如传感器的检修、数据流的读取、波形分析等,均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做铺垫,从而开展实践操作。
3.实践技能强。在培养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使用先进的诊断设备、专用工具、测量仪器等,能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选取几款典型车系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具备自学解决其他车系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
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通过对汽车类课程特点分析,要想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复杂的专业知识,就必须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往往将关联性不紧密的内容分成多个项目开展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项目教学法内容较广,对于汽车专业课程来讲,学时有限,不利于学生自助开展学习。
2.案例教学模式。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中,针对部分典型维修案例的诊断与排除,可以讲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限,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
3.任务驱动法。根据专业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实施等环节,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学生学习主要知识,教学目标完成效率高。
三、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在采用教学过程中,需要贴近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
1.制定任务工单,明确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重点按照任务实施过程,合理设置任务工單,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展课堂教学,任务工单作为开展课程教学的依据。
例如,在进行《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蓄电池的充放电的注意事项是本节的重点,于是将“如何进行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作为本节课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合作讨论,最后实施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任务。
2.根据任务工单,针对性实施任务。根据任务工单的要求,结合教材和维修手册标准,通过知识预习、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任务实施等环节,针对性开展教学任务,最后达到解决学习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组织学生实施《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从蓄电池的结构、作用、充放电要求等内容开展任务,各组之间制定明确的实施步骤,确定每个组员的分工,最后结合教学设备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
3.结合工单要求,总结任务。根据任务工单完成情况,总结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和纠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课程中,根据实施过程中蓄电池的拆装注意事项、测量注意事项、充电步骤等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学习过程中的正确环节,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
4.结合工单的评价考核表,合理评价学习过程。合理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备环节。汽车类专业课,较多涉及到教学设备或诊断仪器、工量具等,建议将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和安全作为衡量标准,结合5S管理要素,加强学生过程性评价。
在“蓄电池的充放电作业”任务中,针对任务工单要求的考评内容,合理规范操作,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养成良好的5S工作规范。考核过程中,任务工单的规范填写占总成绩的30%,任务实施占30%,安全和卫生内容占40%。
实践证明,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总结与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熟悉程度进行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学情和专业特点,只有通过不断破解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汽车类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陈勇宏,男(1975年--),湖南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湖南省益阳高级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机械自动化,汽修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方向,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