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信息化技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将抽象的数学逻辑信息转化成核心素养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将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出发,探索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的策略,希望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效率;融合
随着《21 世纪技能框架》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1]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已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与活力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积累扎实的数学知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他们在观看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空间得到拓展.[2]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其具备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和开发性等优势,有利于教师开展更加有趣、生动的数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够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已经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3]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充分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符合课程改革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具有以下意义.
1.优化教学内容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思维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非常困难.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种情况,数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把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上面画图形、线路等,会浪费不少上课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师画图的过程中会开小差,容易走神.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上,能够节约教师的上课时间,学生也会变得更加专注.
3.活跃课堂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学氛围将更加活跃,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更多知识.信息技术通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探索与思考创造了机会.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完善,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学习特征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事物,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对小学生来说便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生动的教学氛围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4]
4.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便于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其在课堂上的适时呈现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扩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授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拓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5]核心素養作为数学教学的结晶,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数学人文、逻辑思想以及数学意识等.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就是学习动机和审美表达.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让他们掌握合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去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统计表与统计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测量、统计、计算”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理解.比如,在图1这个统计图中,已知A、B、C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38%,9%,需要求出整个圆中D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求法为1-46%-38%-9%=7%).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遇到概率题目时,有效地围绕中心思想,即概率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及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6]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且具有趣味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时、分、秒”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把提前准备好的相关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通过电子白板播放有关场景,将运动员甲、乙、丙三人的情况逐一列出:甲只花了80 s的时间,乙和丙分别花了100 s与117 s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那么80 s、100 s与117 s分别对应的是几分钟”,让学生对分秒的转换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效率;融合
随着《21 世纪技能框架》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1]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已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与活力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积累扎实的数学知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他们在观看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空间得到拓展.[2]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其具备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和开发性等优势,有利于教师开展更加有趣、生动的数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够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已经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3]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充分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符合课程改革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具有以下意义.
1.优化教学内容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思维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非常困难.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种情况,数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把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上面画图形、线路等,会浪费不少上课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师画图的过程中会开小差,容易走神.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上,能够节约教师的上课时间,学生也会变得更加专注.
3.活跃课堂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学氛围将更加活跃,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更多知识.信息技术通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探索与思考创造了机会.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完善,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学习特征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事物,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对小学生来说便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生动的教学氛围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4]
4.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便于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其在课堂上的适时呈现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扩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授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拓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5]核心素養作为数学教学的结晶,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数学人文、逻辑思想以及数学意识等.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就是学习动机和审美表达.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让他们掌握合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去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统计表与统计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测量、统计、计算”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理解.比如,在图1这个统计图中,已知A、B、C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38%,9%,需要求出整个圆中D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求法为1-46%-38%-9%=7%).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遇到概率题目时,有效地围绕中心思想,即概率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及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6]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且具有趣味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时、分、秒”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把提前准备好的相关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通过电子白板播放有关场景,将运动员甲、乙、丙三人的情况逐一列出:甲只花了80 s的时间,乙和丙分别花了100 s与117 s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那么80 s、100 s与117 s分别对应的是几分钟”,让学生对分秒的转换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