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 在评价中成长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hi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评价用语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的主要方式,然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用语往往带有随意性的特点。发展性课程评价提出,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规范教师的课堂用语,通过过程性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将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教师用语;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03-02
  发展性课程评价提出,评价的基本目标是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一、发展性言语评价应具备的特点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功能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手段科学化,评价结果个性化。针对这些评价特点,有效的教师评价用语应当具有具体性、及时变化性、精确适度性、反馈性、启发性等特点。
  1.具体性。根据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原则,教师在评价学生行为时,应当尽量减少“好!”“很好!”“真棒!”“不错!”“不对!”“你答错了。”这样笼统的评价,而要针对具体事情说明他好或者不好在哪里,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才有理有据。比如:“这个句子用了修辞手法,造得真生动!”“你观察的很仔细,把细节都说得活灵活现!”“你说的和前面的同学一样,请认真听。”批评学生的过错,一定要事实确凿、批评得恰当中肯,这样孩子才能消除抵触情绪,体谅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认识错误,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为改正错误打下思想基础。
  2.及时变化性。根据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把握学生的变化,及时地给予反馈。任何评价都是讲究时效性的,教师若能在事情已发生就给予学生客观评价,既可以遏制一些不良行为的发展,又可以给予孩子明确的导向。
  教师在实施言语评价时,要能考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评价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例:“跟上次作业比起来,你的字漂亮多了,继续努力。”“好像这段时间懈怠了,注意力明显没有前两节课集中了。”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价也要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避免一些一成不变的陈辞滥调、大话套话,多说无益。
  3.精确适度性。根据评价结果个性化的原则,教师的言语应当精确,有区分度,不仅在口语表达方面要语脉相通,条理清晰,而且在表达过程中最好给予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因此要求教师能联系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发出语言信息。同样一句评价用语,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如获至宝,极受鼓舞,而本来表现就一直很突出的学生则反应平淡。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准确的评价。教师在选择评价用语时应当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但表扬时并非一味夸赞,只要让其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即可。孩子犯了错误,教师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批评的言辞、态度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违背适度原则,只凭主观愿望进行批评,很可能因为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表扬和批评,都要因人因事而实行,把握要适度。
  4.反馈性。根据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原则,评价过程中要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强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存,改变目前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教师给予的评价应当参考学生之间的评价,师生共同制定一个标准。
  学生自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师生共同制定的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无论学生和教师都能够看到评价产生的效果。评价的反馈性体现在评价中标准的现实性,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期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5.启发性。教师评价用语还应当具有启发性。启发式是我们一贯提倡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师,担任着学生的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当引经据典,深入淺出的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激起他们思想上的波澜,点燃学生从善的欲望,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反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希望。
  二、关于教师用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场合(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曾说,“若是你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一段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注意技巧(多用侧面引导)。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3.注意形式(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以其母爱一般的关怀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她曾说过“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   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将简单的校园里的师生关系延伸,融入到生活中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体验,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师精彩评价用语参考分析
  在研究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其教学用语的精彩过人之处,而总体而言,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其语言具有启发诱导作用,深入学生内心,更多的是其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总结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用语加以整理,形成自身的教学评价特色用语。此外,在观摩名师课堂时,能够加以借鉴,并充分强调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总体而言具有:
  1.表扬鼓励。(1)你真了不起!你太聪明了!(2)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会说得很好!(3)你的知识面真广,会的知识真多!(4)你的感情真丰富,谢谢你这么精彩的朗读。(5)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得真仔细。(6)你的语言组织得真完整。(7)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8)你的回答很独到,精彩极了。
  2.启发诱导。(1)你的回答比沉默更有风度!(2)再想想,办法总比问题多。(3)问题的三分之一已被你解决了,再想想,能否完全答对?(4)你们看,这个问题提得多好,老师都没想到过。(5)你能不能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6)你别急,再想一想,你会答得很好。(7)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
  3.赏识语言。(1)你在学习上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2)多问,多看,相信你会解决这个难题。(3)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你今天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4)你的想法太奇特了,老师真为你高兴。(5)你真是个好奇的小问号,这样善于提问老师很欣赏。
  4.关注个体进步。(1)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2)谁都可能会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学生。(3)你一定行,你能做好,别灰心,老师很愿意帮助你。(4)你太棒了!不随波逐流,能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的?(5)回答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已经举起了手。(6)你能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真棒!正因为有不懂的,所以要学习,你说对吗?
  以上仅是对关注到的教师用语的部分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不论何种方式,教师在用语上都极富亲切和蔼的特质。首先,教师是在真心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师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其次,教师并不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就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对学生的评价真切到位且用心。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评价方式的改革,更应重视师生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能够对不同的情境下的学生进行适时适当地评价,并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也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2003,(Z1).
  [2]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2).
  [3]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
  [4]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5]娄赫民.必须变革课堂教学的评价内涵[J].天津教育,1998,(11).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Body解剖软件辅助教学在提高泌尿外科临床见习医生对解剖理解和兴趣中的作用。方法:泌尿外科见习医生共30人,按解剖课成绩进行排序并编制序号,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在泌尿外科见习期间,实验组采用3DBody解剖软件辅助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局部解剖教材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后,应用考题和手术录像对解剖结构的辨识来评估教学效果,应用问卷调查来评价见习医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
摘要:《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本科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今的教学要求。本文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视角,认为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遵循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原则、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和现实性原则、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从课前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理论联系实际、课后安排实践和完善考核机制这三个路径进行改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事关千百万学生和家庭的发展。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探讨,以期能够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枯燥,效率低下。学校为此成立课题组,提出了开放性识字教学理念,从识字空间、资源、形式、数量、方法、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开放性;识字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61-02   一、研究背景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
摘要:以2012版教学大纲中的小语种人才素质要求为标准,分析了小语种人才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母语学习力度、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借助社会有利资源延伸知识触角四条培养小语种人才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小语种人才;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65-03  一、引言  “中国文化走出
摘要:在当前高校的文学理论的教学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改造教材,重塑内容;转变观念,直面生活;改进方法,激发兴趣。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教师主导地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4-03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一提到文学理论,大多感到抽象
摘要:磁共振是近年来才应用到临床的新兴影像学检查设备,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采用磁共振检查等待区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扫描间线圈的选择、摆放和患者定位、操作间检查序列的选择、操作及阅片室报告的书写四个阶段的规范化实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有序、高质量地完成磁共振的临床实习,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医学影像学专业;磁共振;临床实习
摘要: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肯定会因为种种原因犯下一些错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于学生在漫长学习生涯中会起到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见解,通过几个实例,来阐述教育教学的自我态度。  关键词:教学;师生关系;教育实例  中图分类号:G4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68-02  记得看过两张图片,第二张图片的内容是一群蜜蜂在追着一个小女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在《构成基础》课程中,研究图像中轮廓结构的视觉特征应侧重于空间中轮廓线的表现、轮廓层次和形式之间的联动状态,对轮廓的视觉识别需要关注静态轮廓和动态轮廓、图像的纹理和质地与轮廓的纹理和质地之间的转化过程,从而通过轮廓的整体特征和对轮廓区域的划分来获得图像中轮廓信息与图像识别的视觉关联。  关键词:图像视觉特征;轮廓线和空间;轮廓信息的图像识别  中图
摘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作文教学创新更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原则,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小组合作——轮流日记法”、“小组对抗——口头作文擂台赛”、“小组讨论——共同批改文章”这三种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整体统一性,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实效性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