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对比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对比法辅助学习,提升他们的音乐赏析水平。比如,对比表现形式,展开个性化创编;对比同一作品的不同表演风格,思考表演者对于情感的表达有何不同;对比音乐作品语言,并探究其变化。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
  关键词:对比法  欣赏水平  初中音樂
  音乐赏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音乐赏析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参与到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而对比法无疑是音乐赏析教学中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将具有相同特点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赏析,分析其中的细微变化,体会不同的作品给人的感受。
  一、对比音乐形象,启迪想象
  在音乐作品中常常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但音乐和视频、文字等不同,不能清楚、明晰地展现形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比音乐形象的时候,要启迪他们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音乐中的人与事物,并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这样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感悟作品的形象。
  比如,在引导学生倾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音乐作品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些作品在体现音乐形象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笔者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欣赏展现鸟儿和山水的视频、图片,帮助他们进入想象的情境。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感受到了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差异性。
  因此,在指导学生对比音乐形象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节奏的快慢入手展开分析,学生会发现音乐的起伏常常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走向,进而起到塑造形象的作用。而速度的差别能表现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将欣赏者带入特定的情境,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二、对比表现形式,个性创编
  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有自己的特色,能体现出不同的意境,让欣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画面。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比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围绕作品进行个性创编,思考用何种形式表现该作品才更为合适。
  在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作品《春天在哪里》和《渴望春天》时,笔者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更好。学生发现《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十分欢快,展示的是看到春天的喜悦之情,可以用童声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就能更好体现出愉悦、明朗的情绪。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说一说《渴望春天》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并对照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进行感悟。学生发现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坎坷,创作此曲时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音乐语言简洁而具有表现力,可以选择有力量的男声独唱,能更好地表现出莫扎特渴望并憧憬春天的情感。在对比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表现形式的不同,带给人的听觉感受和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若要提升学生的对比欣赏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比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三、对比表演风格,理解情感
  音乐演奏或演唱是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不同的艺术家在展现同一个作品的时候,会运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这是因为不同的表演者生活经历和艺术造诣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有所不同。
  在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分别倾听朱明瑛和黑鸭子合唱团演绎的作品,并说一说不同的表演者分别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朱明瑛的演唱给人深沉、真挚的感觉,让人感觉是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故乡。黑鸭子合唱团的演唱则使用了和声的方法,让声音变得更有层次感,给人的是干净、清爽的感觉。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发现相同的作品可以用不同的风格进行演绎,都能体现出作品的特点,同时展现了表演者波动的情感。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表演,思考用何种方式演绎作品才更合适,比如有的小组用舞蹈的方式演绎海边的生活,体现出了对大海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同一个作品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式。
  四、对比作品语言,探寻变化
  音乐是独特的语言,其表现力千变万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语言展开对比,探究其变化。比如,可以让学生将同一作品中前后不同片段的旋律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烘托出了怎样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将同一主题但特点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并探究音乐语言的细微变化,以此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紫竹调》时,笔者让学生对比前后音乐语言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紫竹调》具有江南民间音乐的特点,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尤其在第三句安排了转换的手法,第四句则是重复句,表现了对情感的加强。在学生了解了《紫竹调》的基本特点后,笔者又指导学生将其和《无锡景》《太湖美》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分析,思考同样是具有江南民乐特色的作品,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等各种不同的要素,教师要结合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另外,在指导学生展开音乐对比赏析时,教师还要注意借助各种不同的手段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他们进入立体的、多层次的音乐世界之中,让他们在感性世界中体会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深度探究,在理性分析中了解音乐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音乐赏析,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顺刚.以“融通”的方式贯穿初中生音乐学习[J].江西教育,2019(33).
  [2]高梅.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8).(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
其他文献
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的品格及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包括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育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整体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写作测试中出现了新的题型,即读后续写。大部分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读后续写,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传统的指导方式并不适合新题型,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取得写作上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新技术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英语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锻炼思维能力,从问题带来的认知冲突中获得新的问题理解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教
行走在校园中,每当看到吃剩的馒头、喝完的奶袋散落在角落里,听到学生之间嬉笑着互飙脏话,或者看到自己的学生远远地看见我就躲开,我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刺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五个方向,我们始终把德育置于首位,也一直秉持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理念,教育中无处不彰显着人文关怀,但是在没有教师监管的地方,道德却又常常与学生“擦肩而过”。为什么德育如此孤立无援?德育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教育中,才
期刊
一切源于那次课上的一个拓展性题目:请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同学们纷纷在脑海中搜索,然后七嘴八舌: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  忽见一名学生在下面偷笑,问他笑什么,答道:“老师,我觉得这些成语都过时了,现在再谈,没有时代意义。”  同学们停止了讨论和回答,看看他,又看看我。  他似乎有些得意,我示意他继续讲下去。他站起来,开始发表观点:“成语嘛,都是过去的了。我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中,课堂练笔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做到读写结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后便戛然而止,学生难以深刻体会诗中的情与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古诗词讲究留白艺术,字里行间给我们留有大量的补白之处。倘若教师能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用写话来拓展和丰富古诗词的内涵,那学生就能真正掌握古诗词表达的情和景了。  一、领会意境,引发联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