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融入教学,教学指导生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无不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对生活经验的概括提炼。通过数学学习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依然有不少教师对如何正确、有效地展开生活化教学存在认识误区。基于此,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
  小学生会解答数学习题,却不会解决相关生活中数学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却不知应如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说明:我们的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这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产生的不利后果。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教师应迫切寻求符合当前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以下笔者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实例,就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兴趣激发,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使学生产生强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才能使其更自觉地、自发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被动学习心理普遍存在,学习兴致不高。生活化教学情景与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极其贴近,具有学习兴趣激发、降低教学难度等多重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学生“入境”。例如,在六年级《圆》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给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圆月、宇宙天体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一种神秘氛围。“同学们,月亮是我们几乎都能看见的物体吗?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它到底有多大吗?如果围着它的轮廓走,需要多久时间走完呢?想不想知道?”月亮是学生们几乎天天都能看见的物体,以此来引入“圆”的教学主题,不少学生都可能会感到熟悉而亲切,教师再利用探索“月亮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来引起学生对“圆”的探究欲望,水到渠成。因而在之后的教学环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进一步形成圆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展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知识接受和消化的过程也会加快。
  二、引入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提升数学学科的应用性
  我们的学生会做数学题,却发现不了生活存在的数学现象与问题,更不知如何借助已有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就是缺少知识应用意识的表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与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有效方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适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此来启迪学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例如,在对于《百分数的认识》的问题情景创设,可以从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讲,诸如“今天的班级出勤率是百分之百、昨天我们班好像有个同学没有来到学校上课,那出勤率是多少呢?” “看过足球比赛的男生是不是经常听到讲解员在说进球率这个问题?”通过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實际生活中的运用,联想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诸如饮料瓶子上的成分介绍会用到百分数、手机电池电量显示会有百分数等等,以此来启发学生要多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挖掘,真正理解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以此不断提升自身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数学教学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展开教学。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就要学习借助生活化的语言来展开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样一个数学概念,可能教师这样讲出来学生就回觉得晦涩难懂,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新奇有趣。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学生感兴趣语言来授课,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课上的交流与互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学生做出有效指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的具体途径之一。但是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否运用得到,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影响。本文列举小学课堂中生活化数学教学有效展开的几个具体方法,希望能够真正给与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秀杰.生活中的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乐泉小学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家庭因素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影响及相应解决方法做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对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家长对入学适应重视程度和家长对教师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并且针对以上因素就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实际解决方案。本研究从家庭方面对提高小学新生入学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高成为各科教学的核心要求,对不同学习階段的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更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较高的审美素养,以实现自我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既强调学生基础读写能力的训练,又强调培养学
【摘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更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在新课改不断深度、教育事业如火如荼超前奋进的今天,广大教职工需要以新理论为引导,内化新观念、外化新方法,避免出现能力欠缺、心理倦怠等问题,全面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着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本文对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教育;团队建设  目前,争做“四有”好教师是每位教职工都
【摘要】自然拼读法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小学生机械记忆单词的方式,利用字母、音节组合成单词的规律,让学生在拼读的过程中记忆单词,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单词的记忆效率,让英语的学习更加快乐。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提高自然拼读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然拼读;问题;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去年暑假,天气非常炎热,我整天无事可做,感到无聊极了。一天,在工业园上班的爸爸对我说:“儿子,你年纪也不小了,带你到我的工厂去,当一天工人,体验一下工人们的辛苦。”我愉快地答应了。  到了工厂,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你让我来,究竟要我做点什么?”爸爸微笑着把我领进仓库里。哇!这儿好闷热啊,像个火炉似的,几把大风扇,几个大窗户全打开了,可还是很热。我想:爸爸不会是让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吧?  这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二[2013]1号)精神,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入开展小学书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习得一手好字,书写美的人生,秉承“写字育人”的教学理念,为语文、数学、英语等科更好地进行教学增力。广东省小语会教育科学研究综合规划项
【摘要】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實施思辨性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理念下的重要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中,推崇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语言建构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学习中保持质疑和批判的良好态度,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新知,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意识和质疑探索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德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认可并付诸实践,从内心深处认可德育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为核心,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提出了在德育教学中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水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生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积淀,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尤其是对礼学的传承与发扬底蕴深厚。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推行文明礼貌养成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传统礼仪文化出发,深入探索传统礼仪文化对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的意义,并通过深入的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礼貌用语习惯,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关键
【摘要】高雅艺术是优秀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们在学习和继承传统艺术和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艺术,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加工、更新和创造的艺术。本研究根据《指南》艺术领域中的目标和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针对幼儿园阶段存在高雅艺术课程资源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清晰、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够深入等问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从“教”与“学”的两个层面系统地完善了高雅艺术课程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