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离异家庭孩子容易感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行为,成为心理偏常和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对离异家庭学生小华这一个案进行深度分析,探寻系列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给出教育指导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离异家庭女子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离异家庭;教育转化;辅导
其他文献
读完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笔者对其为实现教育理想,不满足于既有成绩,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大感钦佩,他的那种勇于突破、锐意进取的态度值得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学习。在这本足足十五万字的书中,李希贵校长不但介绍了他在北京十一学校推进教改的具体做法,更阐释了对学生、教师、学校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要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这是一次平常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讨。听完一节公开课“坚持才会有收获”(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5课),大家来到会议室,围坐下来。担任研讨主持的学校领导说了几句开场白,然后是上课的韩老师说课,接下来应该轮到听课老师分别谈评课意见。我作为市教研员,一般是安排在最后发言的。 不过,我举手示意,征询大家的意见,希望—— 打破评课的“套路” 每次上完公开课,大家都很期待评课研讨。听课老师记了一本子感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显示,德育课程交叉重复导致学校德育处于“原生状态”,碎片化的德育生活亟待整合。立足儿童实际需求,整体规划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从中提炼德育生活主题;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主渠道,借助课前学习、课堂实践学习和课后延伸学习,整合家庭和学校、社区德育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实现知行统一。以国家德育课程为核心,实现德育资源的整合融通,重建美好德育生活。 关 键 词
专栏·名师工作室 黄又绿,高级教师,温州市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校长。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品德教学分会第四届理事,温州市师德演讲团成员;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温州市名教师、温州市最美教师。 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曾获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优秀成果评审一等奖,全国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奖,浙江省小学
摘 要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处于幸福钝化、缺失及异化,个体价值感和归属感较低的状态。正面教育实践发现,开展正面教育的教师幸福感普遍较强。以正面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内在层面教师与自身、学生、环境的关系及外在层面教师的课堂幸福、专业成长、教育使命感、家庭幸福的关系重构,促成教师内外在的连接与统一,进而提高价值感和归属感。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生命;教师幸福;正面教育;教育生态 G41 文献编码A
刘铁芳,罗明在《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3期《作为教学方式的对话:意蕴及其可能性》一文指出,對话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个体在教学中走向人与人彼此连结的基本方式,也是个体走西精神教化的基本实践形式。教学中的对话蕴含着三重意义:首先是作为交流方式,即通过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其次是作为思想方式,即通过对话来开启思维,深化交流,促成对事物的深度理解;最后是作为生存方式,让个体通过对话来真实地活在
弹子石小学始建于1894年,位于重庆主城两江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相传弹子石实为“诞子石”,和治水英雄大禹有关。在这个诞生传说的地方,弹子石小学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办学“传说”。 2008年,刘在平调任弹子石小学。在这个有着特殊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学校,作为校长的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三个问题:我们的学校将往哪里去?我们要打造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培养一群怎样的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是
摘 要 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正面动机。可采用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尊重与保护生命的自然冲动;制定符合人性与温暖的制度等三大策略来助推学生的发展。 关 键 词 行为习惯;习惯养成;错误行为;正面动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14-02 心理咨询中,面对错误行为有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
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和表现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作为“世界公民”,已经能够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更及时的信息,因此,他们越来越难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学业上。老师若还一味地坚持“单向”地传授知识,期望用曾经有效的教学和互动模式来教育深处变革时代的学生,显然变得越来越不合理。所以,家长和老师们与其埋怨学生缺乏顺从与学习的动力,不如我们尝试着更加全面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
【案例描述】 周五下午,班长照例将“班会议题登记本”交给了我。那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软皮抄笔记本,记录了一个星期以来部分孩子的诉求及烦恼。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权力申请召开班会,以便向全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翻开本子,发现其中有好几条“烦恼”都是跟小明有关的。 “小明上课不听讲,头总是往后仰,影响我写字。我该怎么办?”这是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睿提出的议题。 “小明在英语课上不听课,大声说笑,干扰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