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探究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和学校的激励政策,通过对不同高校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软件分别从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正激励与负激励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成正相关,激励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励;正激励;负激励;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5200838)。项目组成员:左丽,赵赛,张婷,熊敏,石文芝。*为本文通讯作者
  引言
  什么是激励?在心理学上,激励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特指能够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一个心理过程,或者说,是引起个体向指定行为产生明确的目标的内在驱动力;而在组织机构学科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力的过程,使他能激发动力,随着期望和目标去完成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的思想慢慢开放,求知欲望明显提升,促进“大学生”的群体越发壮大。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以及处于开放性的大学生活,对于学习缺乏坚持,没有动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目标,导致成绩下降、挂科、重修不过的现象普遍。然而,教育改革报告提出,大学教育推行“严进严出,罢除毕业清考”,也就是说,对于挂科的大学生,只有一次补考和重修的机会,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严格,我们通过研究激励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希望找出更好的方式来驱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培养他们以学业为重的思想。
  一、研究分析
  (一)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1.外部因素
  a.学习氛围
  生物本能观认为,模仿普遍存在于动物世界之中,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醒悟,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证明学习氛围与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教学方式
  大学的教学方式和中小学是不尽相同的,学生会出现还未完全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习。
  c.社团活动
  我们要想满足毕业条件,就要拿到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学分;额外的社团活动学分会花费时间,如果没有分配好,就会出现活动与学习时间相冲突,从而影响学习。
  2.内部因素
  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完全不一样,需要学生课下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或询问老师,但学生常常懒于询问并且缺乏求知欲与上进心,久而久之,学习力下降,学习成绩落后。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相关的激励政策
  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作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小型社会,也存在着相关激励政策。学校主要有两种激励:嘉奖表现优秀的人;惩罚表现较差的同学。
  1.表现优秀
  学校为了嘉奖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奖学金的时候,要求之一就是:各科加权平均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名次均在本班前1/3,而拥有相关称号荣誉证书的同学可以凭借相关证书加相应的学分;而国家统招公务员的时候,选调生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获得过相关的奖学金或是“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
  2.表现较差
  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学校采取了挂科制。出现挂科,又没有补考过的,是不予颁发毕业证书的。
  综上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激励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处处存在,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正负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讨论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影响。
  正激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对这种行为进行鼓励,以获得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结果。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对这种行为进行抑制,获得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结果。
  正激励起到一个鼓励的作用,是正向的肯定。只要你足夠优秀,你会获得相关的嘉奖,而这个奖励对你是有好处的。反观负激励,它和正激励不太一样,并不是通过正向肯定来影响这类学生。它相当于一种惩罚,告诉表现不好的同学,你将会得到一个坏结果。
  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是要对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正激励是起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是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
  罗葳所著的《激励》中清晰地论述了激励机制对我们的影响,人类不管在哪个年纪,都需要一定的激励,其实本没有什么“笨孩子”,好孩子是激励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模式,罗葳称之为“激励DNA” ,所谓的D(Drives)也就是驱动力,N(Needs)是需求,A(Awards)是奖赏。我们首先需要一个驱动力,当我们的“驱动力、需求、奖赏”得到满足时,你就会有成就感。激励被包含于驱动力,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研究内容
  根据罗葳的激励DNA量表可知,有八大激励类型,不同的人所需要的激励因素大不相同。虽然同为激励,但是所涉及的范围及类型不一样,我们主要是看激励在学习上的影响。从正激励、负激励两个方面来对“激励对学习的影响”进行论证。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项目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获取数据。在本次调查中,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主要集中于线上。问卷题目围绕研究主题而制订,调查对象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校大学生,以获取大量有效问卷为目的。在此,分别对西藏大学、云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结束后,共收回问卷1256份,有效问卷1087份。问卷调查有效,后期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项目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数据。   三、数据分析
  正激励以授予荣誉、口头表扬、奖品奖状奖励为主要代表;负激励以淘汰制度、纪律处分、警告为主要代表进行研究。
  根据有关文献的研究,对问卷可能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1:口头表扬、授予荣誉、奖励奖状奖品與学习存在线性相关。
  H2:警告、纪律处分、淘汰制度与学习存在线性相关。
  (一)信度、效度检验
  为了能够有效地分析问卷,数据分析借用SPSS软件进行开展,用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质量水平。下面就来分析信度和效度。如表1所示,整体问卷和各量表中显示的KMO值均大于0.7,而Bartlett’s 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此说明,此次问卷设计和调查较为成功,得到的数据和结论较为可信。
  (二)相关性分析
  1.学习与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表4中授予荣誉与学习的相关系数为0.625,在这个数据的旁边有两个星号,表示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1 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 0.01,即授予荣誉与学习是显著相关的,且为正相关关系。
  表 6中警告与学习的相关系数为0.549,在这个数据的旁边有两个星号,表示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1 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 0.01,即警告与学习是显著相关的,且为正相关关系。
  表8中淘汰制度与学习的相关系数为0.538,在这个数据的旁边有两个星号,表示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1 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0.01,即淘汰制度与学习是显著相关的,且为正相关关系。
  从表3—表8中的显著性水平不难发现,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六个维度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程度显著相关。即在通常情况下,激励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因此,假设H1、H2得到证明。
  四、结论及建议
  我们利用SPSS软件充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正激励和负激励剖析整个激励机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各阶段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激励学习情况。研究发现,激励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对口头表扬、授予荣誉、奖励奖状奖品,以及警告、纪律处分、淘汰制度共六个维度进行了研究,每个维度均与激励学习呈正相关,即所有维度对于学习都会产生激励的作用,与预期结果基本相符。
  实际上,正激励或负激励在一种学生类型中长期的进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分数高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一直受正激励可能会带来骄傲、自大的可能性,正激励机制不再对其学习有正向推动作用;反之,对于分数低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一直处于负激励,会出现过度自卑的可能性,最终放弃自己。建议: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心态健康成长来看,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来进行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的激励机制一定要以正激励或者负激励改变了学生分数现状且持续再用正激励或负激励对其的学习效果显著为前提。希望我们本次研究能够给健全激励机制提供一种选择性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中共贵州财经大学委员会办公室.中共贵州财经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评选2019年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通知[Z].贵州财经大学,2019.
  [3]萧鸣政,卢亮,王延涛.选调生政策及其实施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2):18-30.
  [4]塔玛拉,罗葳,王怡文等译.激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左丽(1997-),女,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骏(1973-)男,侗族,贵州贵阳人,高级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 、人工智能、移动5G等高新技术的崛起,人们对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学改革与尝试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历史沿革、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小班化教學路径进行探索,最后对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小班化教学路径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
【摘要】晋南民歌是山西民歌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随着传统民歌被快消、流行等音乐形式的不断冲击,出现了传承难、传播难的问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极大“生存”考验。因此,培养合格的“校园传承人”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依托高校专业化、科学化、体系化等教学优势,将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广为承继和发扬,是培养传承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晋南民歌;校园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晋南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与商业的跨界现象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以阐明跨界的概念为开端,以奈良美智為切入点,了解奈良美智的个人经历与艺术创作实践特征,并结合奈良美智与品牌的跨界案例,探寻跨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奈良美智;艺术跨界;跨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培育计划项目“现代影像媒介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形式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碾玉观音》不是反封建、争取婚姻自由的观点,深入探究封建社会“妇女买卖”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当时的女性形象以及统治阶层对人性的摧残;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不仅关心文本阅读与文化分析,更强调对于文学产生的社会机制与政治的发生,加深社会背景考察力度,发掘历史书写所忽略的边缘女性,并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碾玉观音》所存在的封建等级制度、“妇女买卖”等现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物质需求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也开始日渐提升,而红色旅游在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比例也随之增加,这不仅有利于对国民的历史文化教育进行有效传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的鼓励与支持。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红花村为对象,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主线,对乡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协同发展红花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略,以一对一
【摘要】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工业,在这个产业替代的过程中与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关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以及一些地段景观的再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山西晋华纺织厂为例,从空间角度对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景观的再生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并探讨了工业遗产的意义与其保护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构思方法。希望通过这些保护措施让更多人明白工业遗产是加深我们
【摘要】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其中意向元素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笔触与机理方面,在油画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非常根本的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意向元素,并对其中的笔触与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特征描述并讨论了笔触与肌理的基本意义。  【关键词】油画创作;意向元素;笔触肌理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其中具象写实艺术主要表达
【摘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维文版《穆斯林的葬礼》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本书主要运用了以意译、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我们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以不完全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目的论对汉维文学作品翻译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方法;《穆斯林的葬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汉维双语翻译的发展关乎着两个民族间思想的交流
【摘要】藏品和观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讲解是搭建两者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好的讲解服务应该是建立在对藏品信息的深刻认识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对观众群体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选取适合的讲解元素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服务。本文从讲解所涉及到的藏品与观众等博物馆学基本理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笔者在本馆的讲解工作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论证。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
【摘要】流浪情结是古今中外作家热衷表现的原型母题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依托滇缅流浪经历创作的《南行记》中短篇系列大放异彩,流浪情结贯穿异域之行。时隔半个世纪,足迹遍布大半个世界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凭借《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再掀“流浪热”,流浪情结同样流溢于字里行间。同为红极一时的流浪文学,却包含迥异的流浪情结,艾芜如同山峡中乐观的行者,三毛则似沙漠里孤独的骆驼,本文从流浪的缘起、心态、归宿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