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其凝聚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近几年,各种外来文化融入到我国的社会体系当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得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较为薄弱。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拓展新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群众文化;传承;发展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已经成为了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的活动中,应该将群众文化活动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发展;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维护工作。希望能通过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展开的浅谈,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一些参考。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团结奋进提供凝聚力。在时代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使得全国人民凝聚成一股合力与侵略者展开斗争,解决发展问题,强化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当前,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传承受到阻力,也相应地削弱了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关键。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财富的沉淀与积累的产物。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较多对国人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凸显国人精神魅力,从而传承信念与智慧,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促进中国梦得以尽快实现。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国家伟大复兴提供推动力。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五个认同”得以落实,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梦想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途径
  2.1将群众文化活动与传统节日有機结合
  人民群众在党与国家发展中占据基础地位,也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近几年,以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为背景,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追求精神文化上。在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的过程中,我国很多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国家传统节日,而降低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度,甚至一些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的部分传统节日究竟是几月几日,仅仅能够记住法定节假日。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传统节日文化整合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关键途径。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积极为人民群众开展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能够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效果。例如,在元宵节时,在人民群众中营造节日氛围,开展挂灯笼、猜灯谜、社火游行等传统节日活动,使人民群众能够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
  2.2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发展
  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这一任务较为艰巨,所需的时间较长,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党和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进来,并发挥政府的统筹调度作用。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从相关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重视,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次,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借助数字化平台开设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比如,在平台上上传课程视频,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其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特别是对现代的年轻人而言,更应该运用其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其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促使其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诸如此类,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另外,政府部门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从而使人民群众具备文化自信。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群众文化活动流于形式,而是应该深入挖掘其内涵,充分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意义。
  2.3切实向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提高物质生活质量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2]。首先,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比如古诗词诵读比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竞赛等,以比赛的形式使人民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具有趣味性,降低其枯燥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能够切实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其思想观念得到熏陶。其次,拓展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建设全面化、多角度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一个角度来看,应该在企业、机关单位、学校及社区等组织中传播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使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氛围更加浓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定期开展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并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传统文化交流学习活动当中来,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文化的内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从而升华自己的精神思想境界。最后,为人民群众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免费培训活动,把一些特色元素融入到活动当中,比如,国画、书法、曲艺等。另外,一些凸显地方特色的元素也可以融入其中,比如,泥塑、剪纸及茶艺等,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相关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其组织功能,调查群众对活动的喜爱程度,将比较受欢迎的文化活动打造成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活动长远发展[3]。
  3.结论
  简而言之,当前,在不断推进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能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内涵和精神素养,强化国家软实力。文章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作为着手点,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展开浅谈。
  参考文献
  [1]董隽.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J].北方文学,2019(12):168-169.
  [2]嵇加龙.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明日风尚,2018(24):354.
  [3]毛志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卷宗,2016,6(3):22-26.
其他文献
摘要:菠林喇叭一直由周家班所传承,本文通过对通过周家班的发展历史来探究菠林喇叭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索菠林喇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为菠林喇叭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菠林喇叭在周家班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其演奏的形式和内容,演奏的风格具备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单一的演奏形式到多元化发展的演奏形式,菠林喇叭的发展与当地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也体现出了菠林喇叭现实性、娱乐性等社会价值
期刊
楚剧早期的剧目主要形态为“三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要行当的戏。广义的“三小戏”包括单边词、小戏和折子戏(组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经过吸收、借鉴,从以歌舞形态为主逐渐向演剧形态转化,行当也进一步丰富细化,各行又衍生出不同门类。其中,旦行又发展出闺秀、花旦、青衣、老旦、彩旦、武旦等;生行发展出小生、老生、武生等;丑行发展出文丑、武丑;净行仿效京剧花脸的身段、架势、台步和脸谱造型发展出以
期刊
摘要: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让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被掩盖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很多生态环境的破坏让我国森林覆盖率近些年持续呈下滑趋势,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对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现象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林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执行力差林业工程造林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解决方案  一、林业工程的
期刊
摘要:新媒体与新技术为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挖掘贵州屯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彰显屯堡文化特色的传播内容,构建多种媒体协同宣传的策略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传播方式,为加快推进屯堡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屯堡文化;传播策略  贵州屯堡坐落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县一带。六百年前明朝军队征服南方后,为了便于统治,朱元璋命令大
期刊
摘要:在当今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渴求精神的满足,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也得到了更多地关注。而文化的形成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关,其中视觉也作为一种形式通过观看的实践参与到了文化的构建中去。这也间接的强调了艺术家们所应该担负起来的社会责任,要求艺术家们从社会、人民出发,创作立足于时代的,适应文化和发展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时代背景;文化;人民;艺术创作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提出
期刊
摘要:石城灯彩是一种极具客家文化风情的古老民俗舞蹈,历史悠久。在石城方言中“灯”与“丁”同音,赋予灯彩丁财两盛、人丁兴旺、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至此,石城灯彩扎根民间,传承千百年,成为客家艺术之精粹,成为华夏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本文将以石城灯彩的舞蹈文化、音乐文化、灯具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其现代遗存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城灯彩;现代遗存;探究  引言:  石城灯彩是融“戏”“歌”、“灯”、“舞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近些年日趋丰富,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绘画、雕刻,以及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群众文化美术中现实主义风格题材是一个主要创作方向,并且产生过大量的创作精品。本文试从群众文化发展与社会现实关心出发,探讨现实主义风格题材在群众文化美术中的体现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术;创作;现实主义风格
期刊
摘要:纸艺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开展纸艺课程时,教师需要积极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纸艺课程当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养成家国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衍纸;虎头鞋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尝试在各类教学活动
期刊
摘要:始于唐代开元年间的坭兴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与中国另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以中国传统陶文化和茶文化结合的文旅品牌,这在弘扬中国陶文化的同时使陶瓷文化与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得到有效结合,凸显了这两种艺术的价值内涵,实现了对坭兴陶设计的有效创新。本文就对中国传统茶元素在坭兴陶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对中国传统茶元素在坭兴陶设计中创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与弘扬。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古籍古典在我国占有着很高的文化地位,但是随着年代的变迁以及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我国古籍有将近三分之一是需要修复的。修复古籍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丰富我国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环境、人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古籍修复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急需我们去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