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纸艺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纸艺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开展纸艺课程时,教师需要积极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纸艺课程当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养成家国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衍纸;虎头鞋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尝试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有助于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外部环境。与传统文化课相比,纸艺课程的内容更为灵活,授课方式也十分多样,学生在学习纸艺知识过程中,会保持放松的状态,是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利契机。因此,教师在开展纸艺课程过程中,要积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纸艺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一、纸艺课程开发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在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进一步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建设[1]。从对学校、社区、家长和小学生的研究中了解到,许多小学和社区组织急需专业人员设计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和文化取向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填补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空白。针对部分小学中开设的纸艺课程中,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问题,相关从业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让小学生在学习纸艺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储备,为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供基础。
  二、纸艺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具体方式——以衍纸技术创作虎头鞋为例
  (一)了解虎头鞋的背景以及特点
  1.虎头鞋文化背景
  纸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了解有关“虎头鞋”的文化背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小学生对于虎头鞋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将注意力迁移至“虎”这一元素上,介绍“虎”这一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俗之间的关联。详细介绍中国传统社会中老虎元素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部分地区人们会用浸泡了虎骨的水为新生儿擦洗身体,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新生儿去除疾病。此外,虎头帽虎头鞋也是儿童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区的儿童在节日期间会戴上虎头帽、穿上虎头鞋庆祝节日。
  在介绍完虎头鞋的文化背景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虎头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演变情况。一方面,虎头鞋作为一种寓意吉祥的传统服饰类型,在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众多的文化衍生品,例如虎头枕、虎头肚兜等,这些传统服装以及用具的寓意与虎头鞋一致,都具有“辟邪”“挡灾”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展示虎头鞋的一种特殊变种——孔雀头鞋。孔雀头鞋深受虎头鞋的影响,无论是在材料、工艺还是配色上均沿袭了虎头鞋的特点,取意“孔雀落谁家、谁家就兴旺”,孔雀作为一种阳鸟,百无禁忌,因此深受群众喜欢。教师以虎头鞋为切入点,向小学生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虎头鞋的特点
  与其他鞋类相比,虎头鞋无论是在造型、颜色、工艺还是用料上都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虎头鞋的图案形象是在研究老虎的外貌特征和老虎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民间习俗中,虎代表着强大和健壮。历代中国人视虎为灵物,时刻强化虎的英雄形象和正义守护神的地位,赋予其避邪、镇邪的作用。因此在制作虎头鞋过程中就要着重突出老虎的外形特点,具体而言就是要确保老虎的眼睛保持圆瞪的状态,眉毛又粗又浓,鼻梁宽大厚重,虎口呈现出方阔形状,借助这种生动的外貌刻画,展现出老虎的威猛形象[2]。在折纸、剪纸以及衍纸技术中会经常出现老虎的形象,而衍纸中各种绚丽多变的卷花,能够很好的突出老虎的形象特点。
  (二)利用衍纸技术制作虎头鞋
  衍纸是纸艺知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的衍纸技术是指通过对纸张进行弯曲以及卷曲将其制作为形状各异的小零件,通过大量小零件的组合与拼接,完成纸艺作品,因此衍纸也被称为卷纸。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衍纸虎头鞋作品,让小学生对衍纸作品有一个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画演示或视频演示的方式,对衍纸作品的创作环节进行拆分[3]。同时为每一位小学生分发衍纸所需要用到的道具,主要包括纸张、裁纸刀、卷纸笔、卷纸模板等。教学准备工作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小学生逐步开始衍纸教学活動:①由于小学生对于衍纸较为陌生,因此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提供适合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对纸张的重量以及宽度进行合理调整,通常情况下需要将纸张的重量控制在120g~180g这一范围内,避免由于纸张太轻而影响成型。②向小学生介绍卷纸笔的正确用法,包括握笔的姿势、握笔角度以及卷纸节奏等。③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小学生尝试独立卷制一些常见的衍纸造型,例如开卷、泪滴卷、弯曲卷、箭头卷等。其中眼形卷与叶形卷是制作虎头鞋过程中需要重点使用的衍纸造型,因此需要对这两种卷型进行重点介绍。④在制作好衍纸小零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依照模板独立完成衍纸虎头鞋作品。⑤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要为小学生布置一个特殊的任务——在衍纸作品下方写一段祝福语,要求祝福语需要与衍纸技术特点以及虎头鞋的意义有关。通过布置这种任务,让小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虎头鞋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主动尝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自己创作的衍纸艺术作品增加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附加值,让小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4]。
  三、结束语
  在纸艺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能够丰富纸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纸艺知识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地了解,对于提升小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婼瑶.高校纸艺特色课程教学研究[J].造纸信息,2021,{4}(04):89-90.
  [2]汪宝珠.小学纸艺校本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4}(04):11+115.
  作者简介:付丽银(1991年出生),汉族,湖北武汉人,学历本科,助理实训师,方向:美术教育,实训管理.
  本论文系武汉少儿国学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课题《传统文化特色的《纸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18013)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觀音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拯救遇难众生的人群,是人们心中崇高的信仰之一,为了表达自身对观音的崇敬,人们不断通过文字、画像、塑像等,传承心中的佛教信仰。不同时代的观音瓷雕塑像具有当时的文化特点,明清时期的思想造型、神韵具有当时独特的特点,而且发展进入高潮,涌现出一批批的优秀瓷雕塑像,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与瓷雕塑像工艺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德化窑在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的发展与工艺,
期刊
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领域当中的成型最早的一种艺术形态,并且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关注,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音乐来展示自身的形态,利用着肢体语言实现情感的完美传递,表演者可以有效地与观众实现情感的交流以及传递。因此,舞蹈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了观众的艺术情操,还能够为我国艺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元素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展现出民族的整体发展历史以及独特的风情,所以在进行舞
期刊
摘要:现如今,和物质享受相比,精神享受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追求,特别是在城市,为了让人们能够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一系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渐兴起与发展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的文艺活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构建群众文化建设。比如广场舞、音乐团体、美术活动等等。这些多彩各异的文艺活动,使群众文化建设散发出不同的文化信息,让群众活动在具备休闲娱乐功能之外,还具有了文化传播功能。笔者就美术活
期刊
摘要:菠林喇叭一直由周家班所传承,本文通过对通过周家班的发展历史来探究菠林喇叭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索菠林喇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为菠林喇叭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菠林喇叭在周家班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其演奏的形式和内容,演奏的风格具备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单一的演奏形式到多元化发展的演奏形式,菠林喇叭的发展与当地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也体现出了菠林喇叭现实性、娱乐性等社会价值
期刊
楚剧早期的剧目主要形态为“三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要行当的戏。广义的“三小戏”包括单边词、小戏和折子戏(组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经过吸收、借鉴,从以歌舞形态为主逐渐向演剧形态转化,行当也进一步丰富细化,各行又衍生出不同门类。其中,旦行又发展出闺秀、花旦、青衣、老旦、彩旦、武旦等;生行发展出小生、老生、武生等;丑行发展出文丑、武丑;净行仿效京剧花脸的身段、架势、台步和脸谱造型发展出以
期刊
摘要: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让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被掩盖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很多生态环境的破坏让我国森林覆盖率近些年持续呈下滑趋势,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对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现象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林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执行力差林业工程造林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解决方案  一、林业工程的
期刊
摘要:新媒体与新技术为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挖掘贵州屯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彰显屯堡文化特色的传播内容,构建多种媒体协同宣传的策略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传播方式,为加快推进屯堡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屯堡文化;传播策略  贵州屯堡坐落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县一带。六百年前明朝军队征服南方后,为了便于统治,朱元璋命令大
期刊
摘要:在当今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渴求精神的满足,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也得到了更多地关注。而文化的形成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关,其中视觉也作为一种形式通过观看的实践参与到了文化的构建中去。这也间接的强调了艺术家们所应该担负起来的社会责任,要求艺术家们从社会、人民出发,创作立足于时代的,适应文化和发展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时代背景;文化;人民;艺术创作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提出
期刊
摘要:石城灯彩是一种极具客家文化风情的古老民俗舞蹈,历史悠久。在石城方言中“灯”与“丁”同音,赋予灯彩丁财两盛、人丁兴旺、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至此,石城灯彩扎根民间,传承千百年,成为客家艺术之精粹,成为华夏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本文将以石城灯彩的舞蹈文化、音乐文化、灯具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其现代遗存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城灯彩;现代遗存;探究  引言:  石城灯彩是融“戏”“歌”、“灯”、“舞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近些年日趋丰富,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绘画、雕刻,以及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群众文化美术中现实主义风格题材是一个主要创作方向,并且产生过大量的创作精品。本文试从群众文化发展与社会现实关心出发,探讨现实主义风格题材在群众文化美术中的体现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术;创作;现实主义风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