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三小戏”的审美特征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剧早期的剧目主要形态为“三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要行当的戏。广义的“三小戏”包括单边词、小戏和折子戏(组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经过吸收、借鉴,从以歌舞形态为主逐渐向演剧形态转化,行当也进一步丰富细化,各行又衍生出不同门类。其中,旦行又发展出闺秀、花旦、青衣、老旦、彩旦、武旦等;生行发展出小生、老生、武生等;丑行发展出文丑、武丑;净行仿效京剧花脸的身段、架势、台步和脸谱造型发展出以表演情感、性格为主的文花脸,以身段表演为主的武花脸。可见,“三小戏”是楚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受到观众欢迎。俗云:“花鼓戏开了锣,不是《喻老四》就是《张德和》”,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诸多“三小戏”剧目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特征。
  楚剧“三小戏”的剧目内容,多表现家长里短、爱情故事、地方风情等,剧中出现的人物以农民、雇工、小商贩、手工业者、卖艺人、秀才生员、地方豪绅为主。故事情节都比较简洁明了,同时又充满民间智慧,体现出鲜明的“俗趣”特征。所谓“俗”当作两方面说,一是在特点历史条件下,剧目内容存在一些庸俗的内容;另一名方面,“俗”与“雅”相对,是指“三小戏”的情节内容“通俗易懂”,观众感兴趣,其故事内容、情节安排、舞台表演、唱腔音乐等不艰深、不晦涩,观众接受、欣赏没有障碍。
  楚剧“三小戏”的“俗趣”,从剧目名称即可体现一斑。小调对子戏《瞧相》《撇笋》《讨学钱》《补背褡》《打连响》《小采桑》《四季忙》《探亲家》《卖杂货》《纺棉纱》等,这些剧目名称内容表现了普通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体现出世俗生活的共性,而且与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日常经验息息相关,剧情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普通观众对其体验毫无陌生之感。特别是故事情节中经常不断重复出现的民间智慧、生活态度,幽默风趣,令人解颐。“三小戏”的“俗趣”本质上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乐观态度的感性显现,我们可以将其视作为一种质朴的“生活美”。当然,这种生活之美主要来自于乡村生活体验,深深地厚植于乡村的经济、文化之中,其审美取向、表现形式,大多是契合乡村社会审美需求的。这是楚剧早期剧目在艺术审美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描绘乡村生活经验,传达朴实的“生活美”,用“俗趣”的方式,将日常经验与审美观照合为一体。正因为这种合一,通过欣赏剧目,才可能将生活的经验与审美的无利害体验统一,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楚剧早期的“三小戏”在表现形式上,歌舞色彩特别强烈。在玩灯阶段,人物的角色仅有旦和丑,主要是表演一些民间的歌舞片段,如经常性表演的歌舞有“采莲船”“跑竹马”“蚌壳精”等,一边表演,一边唱些民间小调。也有唱折子戏的,但一般只是唱出故事大概,并不扮演具体的人物,表演的故事性弱。严格地说,此时的表演形态还不能称之为“演剧”。由于汉剧、清戏、京戏等的影响,楚剧自身也不断吸收,因表现故事情节特别是爱情故事的需要,行当也开始不断分化,丑行对于演绎爱情故事多有不便,于是之前丑扮的角色开始改为俊扮,这样小生行随之自然产生。行当有了初步分化以后,可以表现的故事就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演剧”色彩也开始显著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歌舞色彩开始减弱。到后来楚剧的行当基本形成生、旦、净、丑的时候,楚剧已经演变成真正的“演剧”形态,歌舞色彩只是由于剧情的需要才會出现,此事欣赏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从欣赏歌舞小调为主转变为欣赏故事、唱念、表演等为主。
  基于对楚剧形成演变历史的认识,可以认为“歌舞化”色彩强烈的表演是楚剧“三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歌舞”是一种强烈鲜明的情感表达,也是一种直接的形象表达,不像诉诸语言的艺术需要思维过程的参与才能理解、吸收。西汉时期毛亨为《诗经》作《大序》,他认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歌舞化”的本质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传达,它比语言更加强烈、更加直接。因此“三小戏”的歌舞化特征作为一种情感传达形态,其与普通人群的日常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动作形态(身段)也往往取材自与生产劳动的具体动作,它是具体的、形象的、直接的、生动的,对建立与观众的密切联系,吸引尽可能广泛的观众起到了重要作用。“歌舞”作为情感动作的重要载体,在演出空间中呈现的是一种活生生的“形象”,而且是充满情感或者意味的形象,当情感动作与外部的形象能够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互相表现,就为营造具有画面感的“意象”之美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楚剧“三小戏”的歌舞化特征,更有可能营造出具有画面感的“意象”美。
  “三小戏”取材广泛,故事情节简洁,语言朴实生动,演出方便灵活,塑造的也主要是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形象,群众基础十分深厚。总体而言,“三小戏”的题材多为描写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其中又以描写儿女情长、男女爱情故事的剧目占比最多,如《喻老四》《蓝桥会》《送友》《访友》《送端阳》《红娘下书》等;还有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表现劳动情趣的,通过家庭纠纷表现世态人情的。值得一提的是,“三小戏”中的教化功能,虽然也存在口号式的说教,但大部分教化都体现在“有趣”的情节中,这种“有趣”就像一个“大勾子”,将故事的情节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结构上体现出整一性。同时,“三小戏”的教化功能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多是针对劳动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是为着劝导、规范、引导以及解决生活中的矛盾而来的。如有高扬爱情的《蓝桥会》,有引导家庭姑嫂和睦相处的《吵嫁妆》,还有表现孝道的《芦花记》等。“三小戏”从题材内容到情节安排以及剧本文学都具有鲜明的“教化”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美育精神。
  楚剧“三小戏”剧目丰富,在楚剧演变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风格特点、美学价值也非常丰富,特别是美学价值的探讨,尚待开掘,需要进一步的归纳、分析、整理,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下,“三小戏”美学价值的研究将对当代楚剧的传承、创作、整理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高文根,男,1963年11月,湖北武汉,汉族,大专,国家二级演员(副高),武汉市黄陂区楚剧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水利工程渠道的防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渗水漏水的现象,切实保障水利工程更好地应用在农业的灌溉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施工单位也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选用适当的防渗技术,保障水利工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意义;技术;  1 水利工程渠道渗漏常见的诱因分析  1.1 化学反应引发的渗漏  水利工程建设中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显示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绿化工程的质量。在管理上,植物养护是园林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植物养护也是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管理;植物养护  引言:  基于此背景,有必要密切关注园林绿化建设的现场管理。同时,要做好植物养护,实现绿化建设与植物养护的有机结合,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电力工程量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求各大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对于工程档案科学合理的管理,让工程档案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对于实现电力工程完善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是关于电力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策略  在当前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为全面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张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开展位置。通过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结合当前反馈情况来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体系中得到了稳定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策略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致力于国土空间的优化和
期刊
摘要:建筑业发展下工程管理技术涉及质量、安全、人员等多个方面,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技术控制要点分析。文章对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记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控制要点与工程管理提升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技术;控制要点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相关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其中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果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投
期刊
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结构中应用最多的形式,而模板施工技术则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部分。对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化的使用,既能提高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也能节约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建设成本,缩短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因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模板施工技术应用  由于模板在实际施工期间,在工
期刊
摘要:觀音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拯救遇难众生的人群,是人们心中崇高的信仰之一,为了表达自身对观音的崇敬,人们不断通过文字、画像、塑像等,传承心中的佛教信仰。不同时代的观音瓷雕塑像具有当时的文化特点,明清时期的思想造型、神韵具有当时独特的特点,而且发展进入高潮,涌现出一批批的优秀瓷雕塑像,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与瓷雕塑像工艺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德化窑在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的发展与工艺,
期刊
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领域当中的成型最早的一种艺术形态,并且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关注,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音乐来展示自身的形态,利用着肢体语言实现情感的完美传递,表演者可以有效地与观众实现情感的交流以及传递。因此,舞蹈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了观众的艺术情操,还能够为我国艺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元素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展现出民族的整体发展历史以及独特的风情,所以在进行舞
期刊
摘要:现如今,和物质享受相比,精神享受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追求,特别是在城市,为了让人们能够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一系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渐兴起与发展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的文艺活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构建群众文化建设。比如广场舞、音乐团体、美术活动等等。这些多彩各异的文艺活动,使群众文化建设散发出不同的文化信息,让群众活动在具备休闲娱乐功能之外,还具有了文化传播功能。笔者就美术活
期刊
摘要:菠林喇叭一直由周家班所传承,本文通过对通过周家班的发展历史来探究菠林喇叭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索菠林喇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为菠林喇叭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菠林喇叭在周家班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其演奏的形式和内容,演奏的风格具备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单一的演奏形式到多元化发展的演奏形式,菠林喇叭的发展与当地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也体现出了菠林喇叭现实性、娱乐性等社会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