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架构下的多微电网极端场景韧性增强策略

来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范围内由小概率、高影响的极端事件导致的大停电事故不断增加,引起了学术界对多微电网系统灾害应对能力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多微电网系统应对极端事件的能力,文中基于体系架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微电网两阶段能量管理调度方法.通过充分利用系统内的各种发电资源,实现多微电网系统与主网断开连接情况下的供电最大化.同时,文中也提出采用评估多微电网系统应对极端事件能力的韧性指标体系,通过与传统多微电网能量管理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一种轻便、快捷的航飞平台,能够在航线相对较短、空域使用时间短的区域开展航摄工作。但受制于其负载能力,无法搭载大重量的量测相机,因此采集的影像会存在一定的畸变,影响数据成果的精度。针对电力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工程数据,分别使用PixelGrid和Pix4D软件对采集的影像进行畸变校正,对利用相机标定参数校正和自检校后的影像空三处理后
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公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某民航公司天津分公司为例,采集了该分公司维修工程部共129名员工自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间的月度工作时长.通过对该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公司员工工作时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即疫情后员工整体平均月度工作时长减少约4个工作日;但是,高管人员(如副经理)工作时长在疫情期间比其他级别人员每月多出7个工作日.本文就此从对高管人员的激励、对社会事件应变能力、对后疫情阶段客运消费者的理解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合理的系统容量配置方案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并网型风-光-抽水蓄能联合运行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以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系统模型,基于中国东南沿海某近陆海岛的真实数据,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实现无偏折中策略获取最优容量配置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联合运行系统能在最大限度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基础上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决策最优容量配置方案是可行的,且联合运行系统在全项目周
在响应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加快应用“云大物移智”等IT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基于智能电网大数据,提出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结合,构建一套输变电施工过程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平台在工程进度管理和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实例应用表明,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工程进度计划管理,辅助施工安全管控,提高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随着能源转型需求增长及新能源快速发展,中国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结构正面临着巨大变革.为了适应大规模新能源送出需求,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研发应用灵活可靠的输电技术,基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直流输电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中国正在应用的直流输电技术包括常规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混合直流输电技术.文中基于中国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归纳分析了大规模新能源经直流送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了若干技术方向,为新能源送出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随着我国“30·60”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装机规模剧增,山地风电项目也越来越多.施工及检修道路是风电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山区地形地质、投资及用地政策的影响,线路条件普遍较差,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吸收相关标准和改善公路安全的经验,提出应在风电场道路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关注风险控制工作,在设计阶段保证道路线形合理、路侧防护到位、路基路面稳定、交通环境可控,施工阶段严控施工质量,运行过程加强风电场大件设备运输过程管理,切实提高风电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