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木桶概念悄悄袭来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to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不少企业玩起了“橡木桶”概念,在许多国产葡萄酒的酒标上,醒目地标注着“橡木桶干红”、“橡木桶典藏干红”、“纯正橡木桶干红”、“至尊橡木桶干红”之类的字样,有的还在酒标正中央印着一只巨大的橡木桶。不免让人怀疑:这种葡萄酒究竟是葡萄酿造的还是橡木酿造的?
  某公司“橡木桶典藏干红”的“专家品评”甚至描述说:“采用先进设备结合法国传统工艺精心酿造而成,全新法国橡木桶贮藏18个月,色泽呈宝石红色,具有浓郁的果香和幽雅的橡木味,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果香也许可以浓郁,但橡木味真的幽雅吗?
  我们从橡木桶的来龙去脉说起。
  
  橡木桶的前世今生
  
  很久以前,橡木桶其实只是一种运输葡萄酒的容器,桶型设计就是为了便于滚动搬运和码垛。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经过漫长的旅途,运送到目的地之后的葡萄酒变得更加好喝了。于是,橡木桶逐渐演变为一种完善酒质、丰富风味的酿酒设备。
  首先,橡木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橡木桶的桶壁会将适量的氧气缓慢地渗透到桶内,使酒液发生适当的氧化效应,从酸涩逐渐变得柔和圆润。同时,橡木桶营造的微氧环境还有利于色素和单宁的聚合反应,使酒液的色泽更加鲜明和稳定。
  其次,橡木含有一定的水解单宁,可与来源于葡萄皮的缩合单宁共同为酒液强化结构,使酒体更加厚实和均衡。
  另外,制作橡木桶的烘烤过程使橡木桶衍生出一系列呈香物质,可为红酒赋予香草、肉豆蔻、雪茄盒、巧克力、咖啡、熏培根等香气;可为白葡萄酒赋予焦糖、奶油、榛果、杏仁、烤土司等香气—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赤裸裸的橡木味!
  不论是在全新法国橡木桶陈酿18个月或是24个月,真正的好酒断然不该让人闻到赤裸裸的橡木味!如果可以闻到突出的橡木味,估计并没有经过法国橡木桶“典藏”,而是直接在不锈钢发酵槽里加入了从美国采购的橡木条、橡木块、橡木片,或者更廉价的“葡萄酒味精”—橡木粉。
  橡树是一种珍稀林木,橡木桶的制作是一种复杂的手工劳动,购买一只225公升的全新法国橡木桶大约需要700欧元,摊在每瓶葡萄酒上的橡木桶成本大约为2.3欧元,约合人民币20多元。一瓶售价四五十元的“橡木桶典藏干红”,你能相信它真的在全新法国橡木桶“典藏”过吗?
  
  橡木桶和品质没有必然联系
  
  橡木桶不是一个筐,不是啥都能往里装!只有天生丽质的葡萄酒才经得起橡木桶的“典藏”。对于基础薄弱的葡萄酒来说,如果非要放在橡木桶里“典藏”,那就像身材平平的女人非要穿夏奈尔小黑裙一样,不但不会提升品质,反倒会突出其缺陷,导致酒质更加粗糙,口感更加苦涩,色调更加灰暗,仅有的一点儿果香也会被橡木味压制,只剩下刺鼻的橡木味!正如法国味觉研究所创办人雅克·普伊塞曾经嘲讽说:“这款葡萄酒与森林的距离近过葡萄园。”
  实际上,在一些进口葡萄酒的酒标上,特别是霞多丽品种白葡萄酒,你会注意到这样一个词汇—“Unwooded”或“Unoaked”,也即“未经橡木桶贮藏”。也就是说,经不经橡木桶贮藏,只是酿造方法的区别,并不是决定品质。葡萄酒的品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土地、气候以及葡萄,而不是橡木桶。
  最后要强调的是,尽管橡木桶的作用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橡木桶越新越好,也不是在橡木桶贮藏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要根据葡萄品种和酒质,科学地去选择橡木桶的新旧比例、橡木桶的类型以及橡木桶的贮藏时间,就像酿酒师今年选择了70%的赤霞珠、25%的梅洛和5%的品丽珠一样,橡木桶的选择也是一种调配的艺术。
其他文献
2月26日,中国白酒业内权威人士沈怡方、季克良、高景炎、高月明、曾祖训等一行12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齐聚宜宾,参加了五粮液的酱香型白酒品鉴会。至此,传闻已久的五粮液酱香型白酒终于露出真身。  早在多年之前,五粮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了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大佬,五粮液亦有意进入酱香型白酒的领域,并已经在着手准备研制。不过,这一产品却始终未向市场和消费者显出庐山真面目。  据品鉴会上传出的消息,五粮液酱
期刊
咨询公司,对于酒企业越来越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中高档白酒竞争加剧,酒企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外脑”,试图通过智业的加入,解决自身的困境。酒水咨询公司是否如企业所愿,在酒企发展壮大抑或是“脱困”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呢?  其实在酒水行业,对于酒业咨询的质疑从未间断,甚至有些酒企直斥咨询公司为忽悠,在不欢而散后大呼上当,“防火防盗防咨询”,同样适合现在的不少酒企业老板的心情。是谁导致了酒业咨
期刊
Vinexpo亚太展5月再临香港    继1998年、2006年和2008年之后,第八届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又一次莅临香港。2月9日,2010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贵宾楼举行。记者从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主办方处获悉,此次展会将于2010 年5 月25日至2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届时,8000平米的展台上将云集世界约30个国家的近750位主要葡萄
期刊
在“口子窖”身上尝到甜头的高盛下决心要并购几家中国白酒企业,帝亚吉欧成功控股水井坊的消息无疑会坚定高盛的决心。但事与愿违,高盛遍访中国传统白酒企业,却无一例外遭到冷遇,在中国投资一直顺风顺水的美国高盛集团(下称“高盛”)新年遭遇尴尬。  据了解,高盛于年前在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遍访酒企,但目前没有一家白酒企业愿意卖给高盛。在高盛的白酒拟收购名单中,江苏的洋河、双沟,湖北的枝江、稻花香,及河南的宋河
期刊
《酒世界》:我是来自《酒世界》杂志的记者,去年也是在这里,我听了您对世界葡萄酒形势的分析,今天很有幸能有机会和您进行面对面交流。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即将在5月份开始的Vinexpo的亚太展,Vinexpo的海外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Robert BEYNAT:谢谢您对Vinexpo展会的关注。1998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全球葡萄酒和烈酒的一个趋势,就是再分配趋势,美洲和亚洲大陆对葡萄酒的需求增长
期刊
何谓专家?    实事求是来讲,酒水界没有营销大师,所谓的几个大师也只是拥有“广告知名度”,几个盛极一时的模式理论原本就是拿来主义共和翻版主义,只是个流行快餐而已。热衷于模式理论创造的几位大师们,本身也比较缺乏企业任职历练,并不为一些企业高层职业经理人所认同,也不具备实际操盘的能力,他们今天的咨询业务市场更多是由于“咨询界与酒企信息不对称”所忽悠来的。  在中国能够成为酒水营销专家的必须要通过三个
期刊
在近期央视2010年度广告招标会上,一贯担当主力的酒类企业投放量大幅攀升。据央视数据统计,酒类企业中标金额是2008年的1.7倍,茅台、郎酒等白酒企业更是不惜巨资,买下了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间。  而参与竞标的保健酒企业却寥寥无几,只有来自湖北的劲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牌集团”)豪掷1.4亿元人民币,一举拿下了《新闻联播》到《天气预报》播放之间多个黄金时段的标版广告。  央视招标是体现企业实力的
期刊
一场新的营销大战—世博会营销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是继奥运会之后,酒类品牌又一次升级契机。要做好世博会文章,我们大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品牌营销经验。     在世博热情上,酒类企业一直不输于其他行业。  从茅台、长城、金枫成为世博会各级别赞助商,到近日福矛窖酒、洋河蓝色经典牵手地方馆,酒类企业已经占据世博经济舞台的重要一角。各大酒企都在借助世博东风展开各种方式的营销,目的或者是拓展市场,或者以
期刊
﹡往期回顾:  第一期:意大利葡萄酒:媲美法兰西  在中国市场上,意大利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大家言必称法国葡萄酒,再加上后起之秀新世界葡萄酒的进入,意大利葡萄酒被挤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葡萄酒专家赵凡。    第二期:西班牙葡萄酒:加速启动中国市场  西班牙长期以来对外销售很多散装酒,很少出售瓶装酒,对于市场和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现在情况正在慢慢改变—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经济
期刊
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步伐永远不会停止。  当国内灌装酒泛滥的时候,原装进口葡萄酒悄悄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当原装进口葡萄酒遍地都是的时候,“名庄”产品又开始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当前,在整个行业一致追求原装进口、著名产区酒的潮流中,以个性化概念为卖点、以手工酿造和限量生产为理念的法国“手工葡萄酒”,以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准确切入了中国进口酒市场。  提到手工葡萄酒就不得不提鎏法世家酒业,因为正是鎏法世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