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祥:掌握标准 合作有道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专家?
  
  实事求是来讲,酒水界没有营销大师,所谓的几个大师也只是拥有“广告知名度”,几个盛极一时的模式理论原本就是拿来主义共和翻版主义,只是个流行快餐而已。热衷于模式理论创造的几位大师们,本身也比较缺乏企业任职历练,并不为一些企业高层职业经理人所认同,也不具备实际操盘的能力,他们今天的咨询业务市场更多是由于“咨询界与酒企信息不对称”所忽悠来的。
  在中国能够成为酒水营销专家的必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历练:第一要有属于自己的、独家的对业界有影响或者可以让业界可以借鉴的案例。个人独家的,不是共享或借光的。第二有能够体现自己营销思想的专著或者一系列文章。第三被业内认可,有一定影响力,在媒体或相关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选择咨询公司的标准
  
  对企业而言,需要找一家有实际实战经验的营销咨询公司,选择标准:拥有一系列独家成功案例,当家人出身于多年的企业高管,在企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项目组咨询师有过企业中高层5年左右在岗职业经历且有实际业绩,有全局观和具体操作细节的熟练经验,有自己看待酒水市场的思想和底蕴。那种享有“崇高”知名度、业务应接不暇的咨询公司往往并不适合,对于他们来讲,哪一家酒企都重要,哪一家也就变得都不重要了,当家人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咨询公司则更是酒企咨询“退单”的麻烦制造者,更不会心疼企业的钱,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实际销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咨询公司而言,尽管有生存压力,但还是要有所挑选:企业不善变、大思路清晰、团队凝聚力高、执行力强、资源条件有特色。
  
  咨询公司和酒企的合作之道
  
  对于咨询公司,运作流程和提案制度需要完善,如何让咨询首席顾问真正进行深度行业研究和参与把控是非常关键的。咨询公司也需要内部市场化,杜绝上班挣钱的工薪思想,这是本土咨询必须要走的一步棋。提高咨询师的准入门槛和行业验收门槛,挤掉咨询泡沫。适应企业的性格,跟一个“新朋友”交朋友,而不是首先就要改造“新朋友”。强化咨询师拟定工作计划的能力,这是一个高水平咨询师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功夫。强化营销模版培训,同时要求个个方案格式有所不同。降低身价,下沉一线,同企业的一线人员共同生活学习,集体研究方案,充分发挥咨询公司的系统型、全局观、创意能力、品牌创意表现能力(终端设计和广告等),把生硬的指导转变为兄弟般的合作共生。 以咨询公司的专业强项来开展合作而不是见钱就挣的利益寻租。销售能力见长的咨询公司可以适当地托管市场,以样板来构建该企业的营销新模式。咨询公司和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
  对于企业,首先要在市场调研走访完之后配合咨询公司弄出整个营销发展构架,牢牢把握对咨询项目组的年度工作主线和月度工作计划的走势进程验收,这样才不至于在浑浑噩噩中担惊受怕。主线清晰了,路就好走了。方案要试点,再大范围推广。坚持不合格的咨询师立即提出退换,选好咨询合作对接人,建立双方对接流程和恳谈会。坚持在老模式的方向惯性上逐步调整;坚持企业的老牌优势,一切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调拨航向,新的咨询方案必须是继承和发扬的结果,而不是全面创新的东西(当然,绝不是因循守旧或者故步自封)。检验咨询方案的企业和行业资源认识和运用情况,这是起点。少一点投机,多一点市场运营的学习认识。
其他文献
马斐:资深营销策划专家,九度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从2004年有了“品类”这个词开始,直到现在各种媒体、网络、论坛人人都在谈“品类占位”、“品类营销”。好像品类就是万能的,只要有个好品类就会财源滚滚。   根据权威的解析,在每一个产品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消费心智,那就是品类。品牌要独占品类资源,就可以成为强势的品类代表,获得有品类消费者的选择。这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体会也有不妥之处。
期刊
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在北京泛CBD商圈的一栋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远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司圣国。最早对远景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家非常低调务实的酒业咨询公司,对其董事长司圣国了解甚少。  一番言谈之后记者发现,眼前这位沉稳、略显憨厚的远景掌舵人,早年有着优越的外企背景,而且一手开辟了中国酒业咨询这个行业:现在国内酒业咨询的中坚力量大多数都和他有很深的渊源。在司圣国的眼中,最具自豪感的是他第一个把
期刊
在常见的葡萄酒销售几种经营模式中,品牌运营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出路。但不是所有的酒商都能在这条充满希望而又布满荆棘的大道上通行无畅,资本、市场运作、上下游链条畅通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把控和整合,缺少其中一个环节,所苦心经营的品牌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很难起身——这就注定了品牌运营不是一般酒商所能玩得起的奢侈游戏。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总体而言表现不算强势,这也给了一些志在拓展中国市场的意大利葡萄
期刊
在做这一期酒业咨询封面专题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可能是中国酒业咨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酒业咨询从业人员纷纷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酒业咨询的忧虑和担心。的确,对于发展时间并不很长,又有其明显自身特点的酒业咨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也是必然的。酒水营销专家赵义祥认为,今天的中国酒水营销咨询依然还处在硬件时代,软件的功效还需要时间来成长,酒水营销咨询在中国依然还是个朝阳行业,假
期刊
搞清需求才能双赢    近5年来,酒业咨询伴随着酒水行业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酒行业专业媒体的相继出现,让酒企业接触到了更多的酒业咨询公司。酒水企业自身快速的增长,对咨询公司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酒业咨询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且媒体、咨询、酒水公司三方相互渗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酒水企业对酒业咨询的认知和定位并不明确,难免把所有重担都压到咨询公司的身上。一方面咨询公司无法真正参与到酒水企业实际的销
期刊
2月26日,中国白酒业内权威人士沈怡方、季克良、高景炎、高月明、曾祖训等一行12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齐聚宜宾,参加了五粮液的酱香型白酒品鉴会。至此,传闻已久的五粮液酱香型白酒终于露出真身。  早在多年之前,五粮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了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大佬,五粮液亦有意进入酱香型白酒的领域,并已经在着手准备研制。不过,这一产品却始终未向市场和消费者显出庐山真面目。  据品鉴会上传出的消息,五粮液酱
期刊
咨询公司,对于酒企业越来越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中高档白酒竞争加剧,酒企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外脑”,试图通过智业的加入,解决自身的困境。酒水咨询公司是否如企业所愿,在酒企发展壮大抑或是“脱困”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呢?  其实在酒水行业,对于酒业咨询的质疑从未间断,甚至有些酒企直斥咨询公司为忽悠,在不欢而散后大呼上当,“防火防盗防咨询”,同样适合现在的不少酒企业老板的心情。是谁导致了酒业咨
期刊
Vinexpo亚太展5月再临香港    继1998年、2006年和2008年之后,第八届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又一次莅临香港。2月9日,2010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贵宾楼举行。记者从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主办方处获悉,此次展会将于2010 年5 月25日至2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届时,8000平米的展台上将云集世界约30个国家的近750位主要葡萄
期刊
在“口子窖”身上尝到甜头的高盛下决心要并购几家中国白酒企业,帝亚吉欧成功控股水井坊的消息无疑会坚定高盛的决心。但事与愿违,高盛遍访中国传统白酒企业,却无一例外遭到冷遇,在中国投资一直顺风顺水的美国高盛集团(下称“高盛”)新年遭遇尴尬。  据了解,高盛于年前在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遍访酒企,但目前没有一家白酒企业愿意卖给高盛。在高盛的白酒拟收购名单中,江苏的洋河、双沟,湖北的枝江、稻花香,及河南的宋河
期刊
《酒世界》:我是来自《酒世界》杂志的记者,去年也是在这里,我听了您对世界葡萄酒形势的分析,今天很有幸能有机会和您进行面对面交流。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即将在5月份开始的Vinexpo的亚太展,Vinexpo的海外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Robert BEYNAT:谢谢您对Vinexpo展会的关注。1998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全球葡萄酒和烈酒的一个趋势,就是再分配趋势,美洲和亚洲大陆对葡萄酒的需求增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