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学生的心智是教育的具体作用,而培养这种心智的良好平台之一就是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本文从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分析问题;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信任,拓展问题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67-0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只感觉头疼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
  观察作为一种比较持久的思维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知觉,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由于低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也不强,他们最初的观察形式只能是无目的的,仅对图形人物、颜色等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与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来结合教学,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如何去观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观察目的与任务前,要先尊重学生兴趣,让他们随意看,这样便能使学生学会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能够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在教授学生“比一比、算一算”这个内容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有户农民分别养了十只鸡与十只鸭,后来有一只鸡被黄鼠狼吃掉了,请问还剩多少只鸡与多少只鸭,鸡与鸭哪个更多,哪个更少?”这时,学生就会认真去思考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教师在一旁的指导,学生自然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得出答案。学生在观察中能发现问题,产生质疑,再去思考解决,这样的教学既为学生发现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2 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分析问题
  我们知道,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也就是自己身边空间、时间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相对成人而言是比较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让他们能够在用心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对数量变化的感知能力逐步增强。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6+7=?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教学模具“小棒”,摆一摆先算4+3=7,再接着算6+4=10,最后再算10+3=13,这样学生在算出答案的过程中学会了分解算数的方法,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分析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再比如,在学习“线段”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怎么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再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三条不同颜色的纸条,以同一点为原点,截取不同的长度,再拿尺子进行测量,比一比,得出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课本是经过每一位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这些课本都为学生们配置了精美的插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比如在教学“路程与速度”这一课时,课本上配有两辆小车的插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再结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理解图中路程长短与速度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
  4 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信任,拓展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要充分利用,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比如在教学“比大小重量”时,有一道题是20kg的铁与20kg的棉花哪个更重,大多数学生都回答铁更重,只有少部分回答棉花更重,这就考验学生对于题目的思考分析与观察解决能力了,正确的答案当然是二者一样重。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叫班上的一名学生来解决问题,给予该学生适当的空间,在其遇到困难时再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鼓励与信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拓展学习问题。
  总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对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不管是运用哪种途径,都要时刻注意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一个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前置性作业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先学后教”教学法,这是生本教育理念一次有益的尝试。教师在对前置性作业教学进行设计时,要做到紧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保证难度适中,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等,这样就能够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本文主要从设计原则、主要方式、反馈评价等几方面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该研究旨在建立用HPLC检测小麦、水稻和培养液中OA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沈阳地区小麦、水稻中OA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比较黑曲霉的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液中的产毒能力.为评价
目的:通过收集稀土矿区含稀土元素的大气细颗粒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研究含稀土元素的大气细颗粒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白云鄂博矿
摘 要:分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有效措施、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66-02  分层教学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响应,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
我们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了水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与鉴定系统.第一套方法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采用逐步缩小范围的PCR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