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与《三洞经书目录》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史上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陆修静,他是南朝刘宋时的高道,著名的道教学者,道教上清派敬奉其为第七代宗师。陆修静字元寂,驻世历七十二个春秋(406年477年),江南吴兴东迁(浙江吴兴县东)人,出身士族,早涉婚宦。他是三国东吴望族陆氏后裔,少年时即好文籍稽古,深研儒道经典,旁究象纬河洛图谶。因其父陆琳即不慕功名而尚隐居,故陆修静及长则弃家学道,乃好方外之游。
  泰始三年(467年)宋明帝命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请入京讲道,不乐意为后堂道士。明帝乃筑馆为其驻鹤于宫外。皇帝命司徒建安王尚书令袁灿设宴,请三教有名望的学者人物阐述各自教义思想,相互辩难解析,陆修静坦然演讲道教的义理。辩难解疑,阐述道旨要,使问难者不得不悦服赞叹。
  在建康北郊天印山,宋明帝还为陆修静筑传经宗坛,支持他弘扬道法。陆修静虽然是脱离世俗的道士,但更是知恩图报的有情人。据说他有一次听说宋明帝生病,就曾专门于北郊天印山传经宗坛,为皇帝修建《金箓大醮》道场,进行请神祈求禳解祝福的大型科仪。陆修静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最主要是将皇帝敕予之“上清”诸经籍,以及自己长期所广集之道经,加以整理校对。他认真地甄别真伪。集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这是对道经典籍最早的分类方式,所谓“洞”,是通达、通透之意,是深入、深远、洞察之谓。意由三洞经典可以通达真朴、玄妙、神圣之深奥美好高尚的境界,道教称:洞真是元始天尊所创经典为大乘,洞玄是灵宝天尊所创经典为中乘,洞神是道德天尊所创经典为小乘。道经整理过程的“三洞”概念,提出并奠定了《道藏》分类的基础。泰始七年(471年)陆修静撰定《三洞经书目录》,并以之上奏皇帝,说1228卷道经。“其1090卷已行于世,138卷犹在天宫。”由此梁天监二年(503年)道教大正孟法师出《玉纬七部经书目》,于“三洞”之外增益太玄、太平、太清、正一诸部为“四辅”,其后再有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十二部分类法形成。客观地说陆修静撰定的此道教经书目录,为最早的一部《道藏》目录。
  南宋高道陆修静对道教经典的整理,对后世道教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他贡献的固有价值勿庸置疑,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积极和重要的。宋人张君房对其后《道藏》经典的分类法不断深化,曾评价说:可使“寻之者知真,玩之者悟理,实出生死之津梁,人大道之途径。”陆修静对道教的贡献还在于应对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的动作,而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陆修静公开主张:修道者须洗心洁行,用礼拜、诵经、思神的方法,促使道教徒自省觉悟渐达大道。他还曾编辑道教斋醮仪范等书一百余卷,目的就是帮助并提供教徒一个修道的方式和阶梯,这也是他改造南方道教的一种方式。
其他文献
<正>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线,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历史。本书共10章,主要阐述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作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是如何变为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各种客观依据和主观条件;科学社会主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看到了君主权术之“恶”,看到了人们无约束的自由会造成动乱,主张君主强权霸道下人们的不自由可以换来国运昌盛。这种政治逻辑让人窥见,西方历史上的政治“伟人”为其“成功”而都不可避免地做过“恶事”。  马基雅维里认为,幼稚者成不了政治家,政治乃一门针对“恶”的权术,即一种强权之术。政治不能优柔寡断、悯天怜人。政治家须有霸气,体现强势。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更多地思考宗教与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念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着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新特点,并
尽管埃里森将Java称作是“我收购过的最重要的软件资产“,但Java的主人Sun从来就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Java的优势以获利。
本文论述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新时期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时间界线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历史转折点,与历史上遵义会议具有同等历史意义。新时期应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这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现实的必然性。新时期应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以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根本标志,这和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物质生产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能源供给不足或得不到有效保障,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增长。能源风险高筑,正在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硬约束,是广西发展的
期刊
<正>~~
期刊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略称,全称“菩提萨”,意译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大士”、“高士”、“大圣”等。其主要特点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  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即以菩萨为号。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即文殊、普贤和观音。后来为了符合中国人崇尚“四”的习惯,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菩萨”。文殊代
<正> 本书收录了1835年8月至1895年7月期间恩格斯的父母之间通信一封,恩格斯给母亲的信六封,给弟弟妹妹等人的信八十九封,遗嘱三篇,书后附有人名索引。这些信件不仅是研究恩格斯生平事业的重要资料,也是进行理想和品德教育的好读物。
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证了“自行扬弃论”的核心,或贯串始终的一根红线,就是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所替代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资本主义的“自行扬弃”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同步展开的,指出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至于采用何种方式、途径来取得国家政权,取决于资产阶级反抗的程度与方式;革命导师既不绝对排除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又不认为暴力革命到处只能有一种模式。第二部分,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里,由于劳资对立已被“积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