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究,在自身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分析.本文以构建式生态课堂为研究载体,重点阐述在此课堂教学的模式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相信一定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1“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概念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框架下创设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高效课堂,该课堂通常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且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设计流程恰当合理等特点,在这样的生态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师生共同构建的气氛中实现互教互学、迁移应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满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先进课堂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普及应用,建构式生态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主流趋势,采用开放式教学理念辅助实际教学活动,不断革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情况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也为课程教学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全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学生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内在潜能得到挖掘,培养了个人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
  2“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点课程,只有不断地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有本质性的认知,从而推动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新概念,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倡导的是小组合作和自主探讨学习方式.
  2.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指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老师将班级的学生按照某种标准分成各个合作学习的团队,引导各组成员共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之中,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而且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全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心理上带动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兴趣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学生心理的积极转变,这也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2.2自主探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引导者,“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初中物理“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初中物理是学生参与文化知识学习的难点课程,学好初中物理对学生文化知识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与模式,把建构式生态课堂与物理教学改革相结合,从而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这里从项目教学法和组合教学法两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出了科学对策,保障了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
  3.1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时,可以将“举一反三”思想应用在物理题解答方式上,选用不同方法参与解题活动,从而提升解题思路的灵活性,保证物理题解答思维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为了改变传统物理教学的落后局面,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教育提出了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把“项目教学法”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借助项目教学法提升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把物理知识以不同形式呈现给学生.
  3.2组合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是西方教育的一大特色,其主张任意使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无需循规蹈矩,尽可能选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于传统式的物理讲解教学,国外对于新知识教学往往坚持开放性思维,倡导初中生成立“合作小组”,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组合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物理知识的理论要点,也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里体会知识的趣味,这些都是现代物理课堂需要塑造的教学模式.
  4初中物理“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能够系统地将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起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从团体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生态课堂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多个方面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广大初中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就物理课程教学而言,建构式生态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体系,其有效性表现为适应性、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等几个方面.
  4.1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内部员之间应该相互适应,能够协调发展,然后扩展到各个小组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从而形成学生的整体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物理是一门知识相对综合的学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保证生态课堂的有序进行,全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声音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安排学生讨论“声音”,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章节知识的讨论中,使大家快速地融合到一起.
  4.2独立性
  基于建构式生态教学平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能够按照教师提出要求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个人思维水平.借助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可以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例如:《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教学中,汽化与液化、熔化和凝固等几种状态变化,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这种合作方式拓宽了物理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4.3全面性
  从课堂教学实况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的锻炼领域,把文化知识课堂扩大成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内容.譬如,建构式生态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空间,享受到物理知识学习带来的种种快乐,激发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完成某项实验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带动学生个人理论、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再如:透镜成像实验中,各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实践,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4.4科学性
  教学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必须要主张科学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关键在于科学地引导教学活动,纠正学生对物理课程的错误认识,使其树立科学的文化知识学习思想.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从客观角度认识物理现象,进而深入到理论知识的探索之中.例如,在《物体的运动》教学中,笔者通过物理运动现象向学生彰显“运动状态”,使其明白物体空间距离转移的实际状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掌握最终的科学结果.
  总而言之,“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基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师需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拟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保障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水平逐渐提升,全面提升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74页第2题)质量为2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入厚度是5 cm的木板(图1),射出后的速度是100 m/s.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你对题目中所说的“平均”一词有什么认识?  解析子弹穿过木板的过程中,时间非常短,在竖直方向的位移极小,因此不考虑重力做的功,所以认为阻力F做的功就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即W合=-Fl.  子弹穿过木板
1.beat与winrn(1)beat意为“打败,战胜”,但后面的宾语是战胜的对手,即beatsb.,表示“打败了某人,赢了某人”。eg:
英美人彼此相遇,尤其是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常常以谈论天气为话题,这样双方既能摆脱彼此间面面相觑、无话可谈的尴尬局面,又可活跃气氛,打破冷场且不涉及任何私人话题。下面就谈论天气时的常用语简述如下:  1. 问天气情况。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或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今天天气怎么样?  What do you think
期刊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物理科学方法包括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学科方法(如图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
there be句型是英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型,同时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掌握这种句型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本结构  There be+名词+方位介词短语  含义:某地有某物。其中there be是“有”的意思。如: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有” “某物”“某地”  有时为了强调“某物”的位置,可以把“某地”放在句子开头。例如句子Under the tre
期刊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求疑,抓住一切难得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我校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着力于依托相关学科,突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为拓展学生思维提供了平台.  笔者在物理必修课上发现的或者随机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不及深入探讨,在选修课上,拓展开来,做出更有价值的开发,通过开放的课堂生成,试图磨砺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展示物理学的奇妙.  1神秘的万有引
一、单词  1. clean vt. 打扫;清除 eg:  He cleans the room every day. 他每天打扫屋子。  Please clean desk. It’s too dirty. 请擦一下课桌,太脏了。  [拓展]clean还可用作形容词,意为“清洁的,干净的”,其反义词是dirty。eg:  You should keep the room clean. 你应当保持
期刊
Unit8rn1.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你为什么不给她买一条围巾呢?rn(1)“Why don’t+主语+do+sth.?”还可以用Why not do sth.?来表达,意为“为什么不做某事呢?”,是用来向对方提出建
期刊
近日,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东道主发起了一场基于网络的长三角结对学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共四所学校.四所学校由于地域不同所呈现的教师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是多样化的,笔者在活动中观摩了苏、浙、皖三校教师所授的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后感受颇深,现将所思整理成这篇听课感想,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为方便说明以教师甲、教师乙、教师丙分别代表三位老师.
清脆的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快步走进来,“同学们请坐好!”老师银铃般的声音把我们唤回座位。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柔美秀丽的大字——“水往——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