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①课内、课外如何把握资源的“度”?②课内资源毕竟少于课外资源,怎样让两者更好地结合而不产生矛盾,不发生冲突,究竟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孰轻孰重?③资源的运用会不会把一堂语文课上成科普课或其他类型的课,从而没有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
  在广州中星小学跟岗学习的第三天,笔者听了中星小学陈康英老师执教的诗歌教学课例《七律·长征》后,对以往的这些困惑有了一些新思考。
  《七律·长征》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红军长征是何等的壮举!但是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难,基于对文本的细读和对学情的了解分析,陈康英老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深厚感情。笔者整理如下:
  1.运用文本的背景资源,缩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距离
  “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陈老师引导学生初识作者毛泽东、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课文写作背景,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缩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距离。
  2.运用名家朗读的音频资源,为学生播下诵读的种子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七律诗中表现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首《七律·长征》的韵律和节奏美呢?陈老师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播放了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知名艺术家的朗读,为学生播下诵读的种子,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3.运用图片、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感悟文本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演示,能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陈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环节“细品诗意,感悟诗情”上,引导学生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陈老师展示了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引导学生体会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辛。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这诗句时,陈老师向学展示了当年寒光闪闪的铁索桥图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站在这13根铁索上,我看到了桥上_,桥底 _,桥对面_,那场面真叫人_。”紧接着,陈老师播放了一段红军长征的录像视频,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
  在陈康英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这节课中,笔者发现:正是因为陈老师能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她的语文课堂多姿多彩、丰富而实在,让她任教班级的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感受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另外,笔者在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更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又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所以,笔者认为,要把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引进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①发现、判断和取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善于发现、正确判断和果断取舍的能力。②组合、变通的能力。为了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的能力,要对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转换、变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让课程资源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更有效。③协调、沟通的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协调与沟通能力,才能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一片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为语文教学引进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感受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园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中的小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摇篮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能否使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天空,班级管理是决定因素。本文结合实际探讨全员班干值周制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班级管理;探讨模式  班级是由一个个最初互不相识的松散个体,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转化为团结友爱、合作互助、追求进步的团体。在实际管
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下应重视的地方,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要。然而,小学的语文教师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技术上仍存在不足,技术的应用欠缺。以吉林省部分农村小学为例,直接给予相关建议,管中窥豹,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农村教师提高整体素质,能够建设新型的结构化教师队伍,更加适应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师教育技术 途径  一、积极鼓励教师发挥教育技术能力  在农村小学
摘 要:《周长是多少》在内容设定上体现了“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的特色,在内部结构上体现了“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的特点。从“着眼关键词”“推敲题图”“揣度重要语句”等方面展开细读,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册中都穿插有3~5次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不能草率地将其当作练习题。要从教材结构
1  小陶下公交车时崴伤了脚,在医院里悬着一只脚跳来跳去地挂号、拍片子。实习医生大林帮她办好手续,处理了脚伤。复诊两次之后,小陶的脚伤彻底好了,心里却像生了病。大林微皱着眉给她上药的样子,就像根羽毛,轻轻地刷在她心头,扰得她什么事都干不下去。  小陶坚信,每段恰到好处的相遇,都意味着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那会儿,她根本没想起来大林是个名校博士、省三甲医院的实习医生,而她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只是个西餐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对此,广东省广州市清水濠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专题研究。在此专题的引领下,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使其成为一座有效的桥梁,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师生共同的进步。  一、网络教师博客成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
恋爱三个月,闺蜜分手了,刚堆起的浓情蜜意,骤然成了前尘往事。提出分手的是閨蜜,满腹委屈的也是她:“情绪不合拍,不如挥剑斩情缘。再陷下去,怕真要伤筋动骨了!”  年过三十未嫁,并非闺蜜不够优秀,而是每一次都情深缘浅,到了紧要关头便犹豫不决。我们这些旁观者只能干着急:爱到深处不就是缘了吗?怎么就会差那一点呢?可还真就差那么一点:上一次因步调不一致,一场旅行成了劫数;上上次因未来规划不一致,没影儿的娃成
到清末永久废除武举,这项考试制度前后存在了1200年。然而,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名可查的武状元,不过280人左右。算下來,平均每四年多,才有一个武状元的名字流传下来。  武状元如此凤毛麟角,一个原因是确实难考,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文人对武人的鄙视造成的。武状元、武进士的名字、生平等要流传下来,靠一只手打遍天下是没用的,终归还是得靠文人的一支笔。  北宋修史的欧阳修,就直接撂下一句话,武举毫无价值,史书
对老师无理的学生,老师既不能体罚,更不能让他们流失,给社会输送“小混混”。热情帮助而不无情放弃,宽容原谅而不记恨在心,这正是人民教师高尚的品质,也是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修养。学校少一个学生流失,社会少一份不安定的因素,家庭少一些不幸。班主任老师热心帮助、耐心教育、诚心感化一个后进生非常重要。  这是我当班主任29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那天星期一学生晚休,我值日,学生下晚自习是21:00,学校要求在2
摘 要:情感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独立调控能力,使得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它将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情境  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连接心灵沟通的桥梁就是情感的交流。情感融入教
1 控制根结线虫传播和蔓延技术    根结线虫靠自行迁移而传播的能力有限,一年内最大的移动范围为1 m左右,通常只有20 cm~30 cm。但其借助外界的力量迁移和传播的能力非常强,当然这种外界力量大多是人为制造的。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力,就能将线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换鞋  要做到一人一棚一鞋。换鞋对切断设施与设施之间的根结线虫传播非常有效。    旋耕机消毒  近几年来,根结线虫的危害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