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或比较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一个学校或班级里所占比例虽小,可是他们的活动能量却很大,就那么几个学困生,往往会搞得一个学校或班级都不得安宁,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教师不能很好教学。这类学生智力并不低下,只要教师发挥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班主任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做他们的转化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爱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在学校,在课堂,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他们关心不够。教师要想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就得像对待普通生一样,要真诚。如果在学校不能得到教师的爱心,得到的反而是批评、斥责、否定或是鄙視,这无疑会伤害学困生的心灵,使他们感到自卑,甚至会自暴自弃,从而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道鸿沟,形成师生对立,感情无法得到交流,更无从谈施之以教。失去爱的人,往往心理上更需要得到这份爱。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学困生更需要用爱来弥补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这一心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爱与关怀,他们就会像枯萎的禾苗受到雨露滋润一样茁壮成长,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福、快乐,从而为班集体、社会献出爱心。可见,用爱架起一道通往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最为便捷的。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度,激发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能量,使教师获得对学困生教育的主动权。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度地把教育的内容传导过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和谐气氛。
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教学中我们发现,对学困生进行课后突击式辅导,效果不如个别辅导好。对学困生的辅导应经常化,以课前辅导为重点,课堂辅导为中心,课后辅导为补充,这样做更能促进转化,成效显著。
1.课前辅导补缺漏,使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新课。各学科都有各自较强的系统性,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环节没掌握好,则很难学习后边的知识。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应重点放在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就为学困生掌握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内多关照,边学边辅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时间。因此,广大教师响亮地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我认为,这里更包含着“向40分钟要转化学困生的质量”。适时向学困生提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回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表扬,回答错了最好不去责备,还应找到其某些长处夸奖几句,如“你对问题答错了,但积极举手要求回答这很好”,或“你没答全面,希望以后考虑得成热些”。这样,学生不但不会感到脸上无光,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3.课后辅导做补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了课前和课内的辅导,学困生学习上的遗留问题会大大减少,但并不是说全都解决了。我们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三、找出闪光点,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
学困生也有长处,也有闪光点。学校里根本不存在没有长处的学困生。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发现、利用学困生的长处,聚集点燃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内部动力。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学团生也有许多优点和特长;有的学困生好动手,是小制作的能手;有的学困生好运动,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有的学困生好交往,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等等。但是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长处往往会变成短处,他们会成破坏课堂纪律的“能手”,打架斗殴的“首领”,调皮捣蛋的“英雄”。要想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可是对学困生的长处又不是一眼就可以发现的,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缺点、毛病所掩盖。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辩证法这个显微镜,透过缺点寻找他们的长处;其次是利用其长处,引导他们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
总而言之,对待学困生的教育要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带着个人观点去透视学困生的心理,而是要引导学困生不断改变心态、行为,使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严田小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
一、爱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在学校,在课堂,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他们关心不够。教师要想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就得像对待普通生一样,要真诚。如果在学校不能得到教师的爱心,得到的反而是批评、斥责、否定或是鄙視,这无疑会伤害学困生的心灵,使他们感到自卑,甚至会自暴自弃,从而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道鸿沟,形成师生对立,感情无法得到交流,更无从谈施之以教。失去爱的人,往往心理上更需要得到这份爱。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学困生更需要用爱来弥补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这一心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爱与关怀,他们就会像枯萎的禾苗受到雨露滋润一样茁壮成长,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福、快乐,从而为班集体、社会献出爱心。可见,用爱架起一道通往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最为便捷的。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度,激发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能量,使教师获得对学困生教育的主动权。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度地把教育的内容传导过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和谐气氛。
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教学中我们发现,对学困生进行课后突击式辅导,效果不如个别辅导好。对学困生的辅导应经常化,以课前辅导为重点,课堂辅导为中心,课后辅导为补充,这样做更能促进转化,成效显著。
1.课前辅导补缺漏,使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新课。各学科都有各自较强的系统性,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环节没掌握好,则很难学习后边的知识。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应重点放在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就为学困生掌握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内多关照,边学边辅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时间。因此,广大教师响亮地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我认为,这里更包含着“向40分钟要转化学困生的质量”。适时向学困生提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回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表扬,回答错了最好不去责备,还应找到其某些长处夸奖几句,如“你对问题答错了,但积极举手要求回答这很好”,或“你没答全面,希望以后考虑得成热些”。这样,学生不但不会感到脸上无光,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3.课后辅导做补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了课前和课内的辅导,学困生学习上的遗留问题会大大减少,但并不是说全都解决了。我们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三、找出闪光点,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
学困生也有长处,也有闪光点。学校里根本不存在没有长处的学困生。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发现、利用学困生的长处,聚集点燃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内部动力。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学团生也有许多优点和特长;有的学困生好动手,是小制作的能手;有的学困生好运动,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有的学困生好交往,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等等。但是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长处往往会变成短处,他们会成破坏课堂纪律的“能手”,打架斗殴的“首领”,调皮捣蛋的“英雄”。要想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可是对学困生的长处又不是一眼就可以发现的,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缺点、毛病所掩盖。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辩证法这个显微镜,透过缺点寻找他们的长处;其次是利用其长处,引导他们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
总而言之,对待学困生的教育要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带着个人观点去透视学困生的心理,而是要引导学困生不断改变心态、行为,使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严田小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