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创设表演历史短剧、开展课堂小辩论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善于学习历史,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注意力 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历史即使列入中考的范围,但在学生心目中还是属于副科,因为所占的分数比重不高,学生、家长不重视;对于一些优生来说,如想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上初中的学生本来就没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教法,重在落实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所以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巧记知识,轻松学习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而历史知识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让每个学生记得住、记得牢,这需要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用谐音记忆历史年代,比如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可以这样来记:“李渊见糖(建唐)留一把(618)。”用字头记忆法,比如记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用字头记忆法就是“广厦福宁上”。这样,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有了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既学习了知识,又记住了该记的内容。
  二、表演历史短剧
  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青少年学生的特性。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己。表演历史短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有“赤壁之战”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扮演剧中的历史人物,把这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除了欣赏台上的同学表演之外,还要思考问题“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通过这些设问,不仅把沉闷的历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而且也让同学们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课堂小辩论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恰当地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快速抢答、小组抢答、辩论赛等。课堂小辩论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等讨论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多项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愉悦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乐问,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为学生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融进教学活动中,才会使学生学习的思维没有障碍,更好地融入历史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所存在的价值观。例如上宋金对抗这一课时,针对“岳飞是不是抗金英雄”这一话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一场小辩论。为了赢得辩论,学生必须掌握课本上相关的知识,这就要他们注意力集中,认真看书。而且通过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抗金英雄”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在史学界中,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是有不同说法的,所以这种辩论的形式是我们在课堂能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培养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撰写历史小作文
  对于一些沒什么难度、平铺直叙的课,如果教师也是按课文简单地复述一遍的话,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然后通过写小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例如上《宋朝文化》这一课时,我就以“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必须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所以他就会认真地阅读课本。从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来看,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完全超出了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比如,坐时空穿梭机穿越到宋朝,遇到了苏轼、陆游等大诗人,看到这些诗人正在饮酒作诗,好生快乐……因此,撰写历史小作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学做“小老师”
  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课,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可以指定一两位同学,让他们先备好课,然后由他们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到是自己的同学来当“老师”,他们就会觉得很新奇,很有兴趣,上课时也很配合,甚至想些问题来“刁难”一下“小老师”。而上课的同学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这些“小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预测哪些知识是应该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重点和难点,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小老师”的学习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教有定法,但教无常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多用点心,研究教法并灵活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愿意上我们的历史课,喜欢上我们的历史课。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统计:平均数》这一课为例,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着力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层次,以“创新”为中心,提出了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 乐学氛围 多思情景 数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这也是班主任德育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特点 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长发育加快,导致青春期年龄提前,学生
【摘 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各学校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而言,其开展德育教育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本文基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来浅谈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德育教育一直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永恒话题。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
【摘 要】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道德修养也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长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班级管理 与时俱进  班主任是学校的主力军,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
[摘要]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友好、和谐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教育工作的效果。一个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关爱 信任  笔者作为学校具体负责班主任工作的部门责任人,在与一些班主任老师谈心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现在的学生不像过去那样好教了,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师生是两条平行线,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出现了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文章认为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系统思考,优先考虑学生,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及分层要求这四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教学的实效性才有了保障。  【关键词】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堂 优化设置 生命  人有目标,就赋予了人生活的意义;课堂有目标,则
【摘要】高校党组织生活是整个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加强和规范高校党组织生活的途径是时代要求。文章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为例,以高校党组织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校园调研等方法,分析高校党组织生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严格党组织生活的途径与实践方案。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组织生活;途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
【摘 要】在面对高考时经常会出现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求解,文章针对抛体运动中所涉及的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整理并罗列出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过程及解题规律。  【关键词】类竖直上抛运动 求解  一、前言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抛体运动作为高考二级要求,既对相关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
【摘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搭建支架,对学生阅读准备、阅读技能和语言输出进行指导,有助于降低学生语言信息处理难度,提升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和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The Spirit of Christmas阅读教学为例,就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中所搭建不同的支架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支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习惯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拿破仑曾经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源自你所养成的习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其行为总是受习惯的影响。可以说,好习惯可以使孩子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快乐;坏习惯则能使孩子的一切努力变成徒劳,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在狠抓养成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深思,有位妈妈出去买菜,把两个孩子反锁在家里,但是火炉上熬着的粥引发了火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