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其质量是衡量学校的教学水平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受扩招、考研及就业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毕业设计存在质量下滑的状况,成为影响当前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环节。教育部要求各类普通高校都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改革成为目前一项实践性很强、现实性很突出的课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教学院(系)管理为主的体制。学校教务处在前期制定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总的进度安排,在中期检查时派出督导组进行随机抽查,在后期组织校内公开答辩和校级优秀论文评选,主要起到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教学院(系)制定并实施教学环节的工作计划,全面负责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具体过程管理,并负责毕业设计教学档案的管理。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最早建立的教学院(系)之一,近几年,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从教学院(系)管理的角度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影响教学院(系)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尽管毕业设计环节一直是教学院(系)实践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毕业设计不乏成绩优秀者,但从笔者多次自查及专家抽查的情况看,学生查阅文献及应用文献资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撰写水平等普遍有待提高,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繁重,或责任心不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其对学生的指导、交流时间偏少,甚至导致出现选题与往届在不同程度上雷同或重复的现象;由于考研、就业等引起学生精力严重分散的问题始终存在,这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前、中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前松后紧,影响到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缺陷,可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教学院(系)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
1.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始终把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并对毕业设计工作做到早研究、早准备、早布置,不断强化和树立质量意识。学院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均推行制度化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心中有数, 为毕业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在管理层面上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2.加强审题,严把选题关
搞好毕业设计,选题是关键。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是落实毕业设计要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依据工科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学院在选题原则上,强调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既要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需要,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题目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在题目选择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同时严格申报和审查程序;对于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知识面过宽或过窄、难度过大和缺少必要条件的题目,要求指导教师修改或更换,确保选题的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结合科研课题提出毕业设计选题,并充分发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教师的作用,利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工程实践背景帮助青年教师把好选题关,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
3.对指导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规定,由业务水平较高、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近两年,70%以上的指导教师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为了确保质量,学院规定每位教师所带学生不能超过6人,对学生的指导每周不少于两次,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在保证指导教师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建设,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院要求教师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强化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并明确规定指导教师的职责范围。
4.做好学分制下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对学生进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资格要求。学校教务处规定,只有获得该专业毕业学分要求86%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进行毕业设计,90%的学生要在第七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后才能确定是否有毕业设计资格。所以,在这种制度下,毕业设计资格往往是在第八学期开学初才最终确定。为避免毕业设计资格审查对整个教学环节造成的影响,学院规定了“双选”资格,即规定在第七学期第16周前获得该专业毕业学分要求75%以上的学生可以进行“双选”。2006届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表明,90%具备“双选”资格的学生通过了在第八学期初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双选”资格的规定和实施,保证了“双选”工作能够在第七学期如期进行,为毕业设计环节后续任务书下达和开题报告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5.实行双向选择,提高两方面的积极性
我们将指导教师职称、研究方向、选题在第七学期向学生公布,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和导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情况等选择学生。“双选”不但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针对性,而且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6.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程序性很强,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过程监控, 将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对选题、任务书填写、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主要过程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如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引用20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过程适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院前期检查文献翻译、开题落实情况,要求在第八学期第4周前完成文献翻译及开题报告,并统一交到学院办公室由专人检查;加大中期检查的力度和范围,着重检查教风、学风和工作进度,不仅检查学生,而且也检查指导教师,检查覆盖面达20%,并及时向相关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检查结果,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期检查答辩情况及教学资料的归档,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学院还要求指导教师要加强后期指导工作,尤其是要加大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力度,以提高毕业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有较大的收获。学院抓住过程管理中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关键点,以点带面,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毕业设计整体质量是与其中所有过程环节质量紧密相连的。我们通过采取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文件体系,注重选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创新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有效促进目标管理等措施,使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在近两届的校级优秀论文评选中,学院不论是在获奖等级还是获奖数量上均名列教学院(系)前列。■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
近年来,受扩招、考研及就业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毕业设计存在质量下滑的状况,成为影响当前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环节。教育部要求各类普通高校都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改革成为目前一项实践性很强、现实性很突出的课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教学院(系)管理为主的体制。学校教务处在前期制定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总的进度安排,在中期检查时派出督导组进行随机抽查,在后期组织校内公开答辩和校级优秀论文评选,主要起到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教学院(系)制定并实施教学环节的工作计划,全面负责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具体过程管理,并负责毕业设计教学档案的管理。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最早建立的教学院(系)之一,近几年,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从教学院(系)管理的角度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影响教学院(系)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尽管毕业设计环节一直是教学院(系)实践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毕业设计不乏成绩优秀者,但从笔者多次自查及专家抽查的情况看,学生查阅文献及应用文献资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撰写水平等普遍有待提高,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繁重,或责任心不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其对学生的指导、交流时间偏少,甚至导致出现选题与往届在不同程度上雷同或重复的现象;由于考研、就业等引起学生精力严重分散的问题始终存在,这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前、中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前松后紧,影响到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缺陷,可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教学院(系)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
1.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始终把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并对毕业设计工作做到早研究、早准备、早布置,不断强化和树立质量意识。学院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均推行制度化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心中有数, 为毕业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在管理层面上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2.加强审题,严把选题关
搞好毕业设计,选题是关键。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是落实毕业设计要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依据工科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学院在选题原则上,强调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既要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需要,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题目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在题目选择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同时严格申报和审查程序;对于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知识面过宽或过窄、难度过大和缺少必要条件的题目,要求指导教师修改或更换,确保选题的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结合科研课题提出毕业设计选题,并充分发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教师的作用,利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工程实践背景帮助青年教师把好选题关,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
3.对指导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规定,由业务水平较高、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近两年,70%以上的指导教师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为了确保质量,学院规定每位教师所带学生不能超过6人,对学生的指导每周不少于两次,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在保证指导教师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建设,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院要求教师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强化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并明确规定指导教师的职责范围。
4.做好学分制下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对学生进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资格要求。学校教务处规定,只有获得该专业毕业学分要求86%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进行毕业设计,90%的学生要在第七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后才能确定是否有毕业设计资格。所以,在这种制度下,毕业设计资格往往是在第八学期开学初才最终确定。为避免毕业设计资格审查对整个教学环节造成的影响,学院规定了“双选”资格,即规定在第七学期第16周前获得该专业毕业学分要求75%以上的学生可以进行“双选”。2006届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表明,90%具备“双选”资格的学生通过了在第八学期初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双选”资格的规定和实施,保证了“双选”工作能够在第七学期如期进行,为毕业设计环节后续任务书下达和开题报告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5.实行双向选择,提高两方面的积极性
我们将指导教师职称、研究方向、选题在第七学期向学生公布,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和导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情况等选择学生。“双选”不但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针对性,而且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6.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程序性很强,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过程监控, 将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对选题、任务书填写、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主要过程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如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引用20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过程适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院前期检查文献翻译、开题落实情况,要求在第八学期第4周前完成文献翻译及开题报告,并统一交到学院办公室由专人检查;加大中期检查的力度和范围,着重检查教风、学风和工作进度,不仅检查学生,而且也检查指导教师,检查覆盖面达20%,并及时向相关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检查结果,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期检查答辩情况及教学资料的归档,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学院还要求指导教师要加强后期指导工作,尤其是要加大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力度,以提高毕业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有较大的收获。学院抓住过程管理中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关键点,以点带面,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毕业设计整体质量是与其中所有过程环节质量紧密相连的。我们通过采取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文件体系,注重选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创新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有效促进目标管理等措施,使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在近两届的校级优秀论文评选中,学院不论是在获奖等级还是获奖数量上均名列教学院(系)前列。■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