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国度的神话

来源 :市场瞭望·集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第一部相机诞生至今,相机世界中能称为著名品牌的很多,但能从品牌上升为一种生活文化的却少之又少,徕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
  在20世纪中期,德国徕卡相机以精湛的机械工艺雄踞世界相机王国的顶尖宝座,被喻为钢铁意志和精益求精完美融合的典范,它的各种经典机型至今仍被人们推举在神台。同时,徕卡也是尊贵与财富的象征,一台经典的徕卡相机。面世时的售价甚至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汽车,曾经英国的一些绅士常在身上挂一台徕卡,并不为拍照,只为了彰显身份的尊贵。
  被历史铭记的徕卡
  徕卡相机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它的价值与历史上的辉煌是分不开的。自1913年诞生以来,徕卡相机的传奇就不曾停止过。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徕卡相机以其轻巧便携的机身、扎实精湛的做工经受住战场的严酷考验。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被历史深深映刻。
  当战地摄影的鼻祖·罗伯特·卡帕背着他小小的徕卡相机穿梭在二战的枪林弹雨中,徕卡相机就是他的第二生命,伴随他记录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在诺曼底登陆时,他甚至举着徕卡相机与士兵们一同冲锋,拍下了在炮火中艰难行进的士兵的身影,被誉为全世界战争摄影中最经典的作品;美国著名摄影家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带着他的徕卡M3D-2走遍了二战时的太平洋地区、朝鲜半岛以及后来越战时期的中南半岛。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照片,邓肯还曾用它为自己的亲密好友毕加索记录了17年的点点滴滴,拍摄出了著名摄影集《毕加索的毕加索》;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尔·布列松一生坚持使用徕卡相机,捕捉了许许多多精彩动人的瞬间,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忠实陪伴我的徕卡,那一幕幕历史或许早就成为纷纷飘落的记忆了。”
  除了战地记者和摄影大师外,许多国家政要、世界名流都是徕卡的忠实拥趸。在二战中,盟军主帅艾森豪威尔和德国主帅隆美尔虽然在战场上争锋相对、生死搏杀,但他们对徕卡的喜爱却是一致的,每天巡视战场都挎着一模一样的徕卡相机,被传为战时佳话,甚至隆美尔在德国陷落前,还匆忙写信给妻子,嘱咐把他的徕卡埋藏在森林里;甚至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对徕卡相机情有独钟,1986年4月发行的一套她70岁生日纪念邮票上,就有一幅女王手持徕卡M3型相机的照片。
  “天价”——从相机到奢侈品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让时装、香水、红酒迷醉了世界,那么德国人的严谨就是工业时代品质的象征,徕卡的“灵魂”也源自于此。德国人对于品质的极端追求在徕卡相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层镀铬、每一个零件、每一丝接缝都一如既往的完美。徕卡的每一个部件都是由熟练技工亲手调校,不合格的产品绝不进入下一道工序。每一台机身都有独属的编码和技师的签名。以此作为品质的承诺。哪怕是在摄氏零下25度、零上60度的恶劣环境下,徕卡也一样可以泰然自若的正常工作。即使是同样以相机制造著称的日本也无法在制作工艺上与徕卡比肩。据说日本相机的制作公差是万分之三,而徕卡的公差只有万分之一。
  最令人惊奇的是徕卡的外形设计,自半个世纪前推出M3至今。几乎从未改变,这在追求新功能、新款式的现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世界上无数的徕卡迷们依然固执地坚持着徕卡的经典之美,即使是改动一个小转盘都可能要冒着被徕卡迷们斥之为离经叛道的危险。
  事实上,徕卡相机的长高之比非常接近黄金比例,外形简洁,朴实中透着优雅,“零部件最少化”的原则让徕卡从无多余的冗件,真正达到了“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境界。在许多相机收藏家的眼中。“面对一架徕卡,你完全可以不把它当做一件摄影工具,而是作为一件传世的艺术品,每一款徕卡相机都具有收藏价值。”
  以品质升华为文化,进而为世人珍藏,徕卡也许是世界品牌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这也许是徕卡相机在拍场上屡屡创造“天价”神话的理由。
  2012年11月,在第22届维也纳West Licht Photographica Auction拍卖会上,一台徕卡M3D-2相机以168万欧元的天价成为当天最贵的相机。这台徕卡M3D-2的昂贵理由让人叹服,它是徕卡公司专门为大卫·道格拉斯·邓肯(David Douglas Duncan)量身打造的,其型号“M3D”中的“D”就是Duncan的英文缩写,意为向邓肯致敬,全世界仅出产过四台。
  在同年5月,第21届维也纳拍卖会上,一台1923年生产的徕卡O系列相机在经过竞标者一番激烈竞拍后,最终以216万欧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徕卡O系列相机在2011年拍出了1305欧元的纪录。让不少人惊呼“天价”!
其他文献
明代闽籍画家被征召进宫廷画院居多,故闽中画风多以南宋院体及继承院体的浙派画风为主流;除供奉宫廷的画家外,还有艺术活动于民间具浙派画风的陈子和、郑文林诸人。此间,元代时期主导闽中画坛的文人放逸画风被淡化了。至明代中期之后,具文人画风的吴门画派取代浙派时,吴派才逐渐波及闽中,使八闽文人画风又得以迈步发展。本期我们将关注两位宫廷院体画家周文靖、黄济,以及从院体画风演变的浙派名家郑文林。借此与读者互会。 
期刊
直到现在,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底气,在于传统儒家文化的系统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儒家和道家是对小农经济存在与发展下的一种思想上的两个极端表现,两者却又相互融合。融合之处表现为双方对人世与出世两个观念的秉持。  小农经济的产生顺应自然环境的制约,这给予未来致力于田间耕种者以生存根本,并在之后衍生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社会关系,形成一套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礼节在制度下恪守着人身而为人的文
期刊
林深 字自远,别署渊渊堂1974年生,福建永泰人。先后学习于福建福州艺术师范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山水画双年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他的水墨系列作品更多的是以古典方式的萧疏简淡来追寻宋元古人的山高水远、飘渺无着、静绝尘寰的理想之境,而近期的工笔重彩系列则以一种脚踏实地的自觉来描绘我们所熟悉的闽中山水,田地的阡陌纵横、山
期刊
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都注重规模化发展、追求拍品品类大而丰富的时候,福建东南拍卖却始终专注在当代工艺美术领域,坚持倡导“收藏回归审美,艺术融入生活”,在传统优势业务寿山石拍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当代工艺美术的市场价值。此次春拍福建东南根据市场需求将当代工艺精品专场细分,涵盖留青竹刻、木雕人物、沉香雕刻、红木家具以及各类文玩器皿五个板块,并首次组织茶道具专场作为今春重点专场,而福建深厚的茶文化将成为
期刊
贲巴壶有流嘴、但無执柄,使用时手握壶颈,若贲巴壶省去流嘴,便称贲巴瓶,佛教徒用于盛水,或者插草其中作为礼佛陈设,因此称藏草瓶,贲巴壶也称藏草壶。  贲巴是藏语音译,而梵音原作“军持”,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庶物异各疏》:“梵语军持,一云军迟,此云瓶也”。又《释氏要览》云:“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大悲心经》又曰:“若为令一切饥渴有情得
期刊
近日,福建省档案馆新馆为广大摄影爱好者献上一场洋溢着经典气息的视觉盛宴——“流年似水——外国摄影家眼中的闽江与福州”影展。  虽然百年时光已逝,但美丽的榕域旧时影像依然为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眷恋。此次展览共展出由影易时代(北京)和H映像(福州)向福建省档案馆捐赠的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近70幅、美国杜克大学授权提供的老照片25幅,以及影易时代提供的刊登有福建早期历史影像的画籍15件。为了保证此次
期刊
GOOGLE推出视频广告  视频广告将为GOOGLE赢来更大的优势    近期,Google利用自己的网络渠道推出了视频广告,大大加强了自己与传媒电视媒体抗衡的能力。  这种视频广告最初是以静止的形态出现在页面中的,只有互联网使用者点击它的时候才会开始播放,与传统的一打开页面就弹出的广告相比,它不逼迫用户去看广告,也不妨碍用户的正常浏览,十分人性化。  Google推出这种广告形式旨在吸引汽车业、
期刊
无人车是一种在城市道路和野外道路中连续自主行驶的移动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无人车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道路的自主行驶需要为研究背景,重点对激光雷达对环境中的可行驶区域检测和障碍物检测等环境感知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针对三维激光雷达的扫描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几何模型的道路检测方法。通过三维直方图表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使用RANSAC算法拟合道路轮廓,结合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二次曲面模型拟合道路曲面,能够对半结构化道路环境进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从私人收藏到私人美术馆”,就像我的人生已经盖棺定论一样,跟回忆录一样,搞得我接下来也不能收藏了,其他事情也不能做了,但不管怎样,二十年来我从一个不知道什么叫艺术品到今天开这么多美术馆,可以说我是个胆子比较大、个性比较冲动的人。其实收藏两个字加在一起比较好理解,代表着有文化有修养的意思。而把两个字拆开来,一个就是把好的东西收起来,第二个就是把好的东西藏起来。我现在反而是倒过来。东西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开门七件事,茶虽居末位,却是平头百姓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实,开门之事曾有八件。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多了酒。后来可能厉行节俭,以茶代酒,就渐渐不提了,只留下七件。看来清贫之家,待客时无酒并不失礼。客来,再穷,粗茶淡饭总是要有的,不然说不过去。  现在的茶跟古代的茶也不尽相同。《水浒传》中王婆开的茶坊,给西门庆喝的是梅汤、合和汤、浓浓的姜茶。给潘金莲也是浓浓的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