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间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导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灾难面前,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独善其身、有人急公好义。因为有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我们对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信心;因为有那些在疫情阴影下多行善举的义士,我们在与疫情斗争时始终感受到爱心。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些暖心的一幕幕,连缀而成众志成城的长卷,融化了冬寒,成为我们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
  【温情呈现一】
  千里驰援送温情
  “武汉加油,你的老兵送菜来了!”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一辆满载冬瓜、香菜、芹菜的货车驶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来自河南沈丘白集镇田营行政村的王国辉不顾驾车疲劳,帮着工地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把车上的5吨蔬菜卸下。
  王国辉曾在武汉服役17年,听说疫情后,赶紧装上自家的蔬菜,驾车连夜“逆行”送往武汉。“在哪儿我都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在武汉当兵17年,我对这座城市有份特别的感情!”
  抗击疫情的路途虽有千难万险,但眼前的困难阻不断五湖四海中华儿女的同胞情谊,难不倒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决心。
  前不久,“中国好人”汤崇雁和她的伙伴已为武汉和苏州筹集到61万多只医用口罩,这背后也同样是一个“暖心”的故事。看到武汉医院口罩紧缺的消息,汤崇雁立即发动远在英国的亲朋寻找物资。在女儿等人的支持下,200多位华人华侨迅速成立“英国华人爱心救援队”,终于找到了储备充足的医用外科口罩。如今,这些承载着同胞之爱的物资,已陆续送到武汉和苏州医护人员的手中。
  1月29日0点55分,一封名为《求扩散!湖北籍女童琼海急需某品牌3段奶粉》的求助信经“琼海发布”紧急发布后,飞快地在朋友圈和聊天群中传播,当天,琼海居民王振奋就将奶粉送到女童手中。女童所在的酒店还接到50多个爱心人士的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原来,这名1岁女童随父母从湖北武汉到海南旅游,因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一家三口正在琼海市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随身携带的奶粉马上就吃完了,孩子又对其他品牌的奶粉过敏,这才发出了求助信,没想到当天就解了燃眉之急。
  “武汉与琼海的距离虽然有1600多公里,但在琼海,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特别温馨。”孩子的父亲周喻说。
  【温情呈现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动,而邻里之间的真情流露,同样涌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
  一辆出租车前车窗右下角贴着一张纸,写着“医护工作者免费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车司机刘超得知全国的疫情形势后,粘贴了这个标识,还在小区的业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诺,医护工作者、老弱病残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费接送。
  无独有偶,在广东省中山市也有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免费派发蔬菜的好邻居是东区奕翠园的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大伙儿。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遥远的祖国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岁的兰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家门,一份午饭已经如约放在了门口,热气腾腾的饭让老人的心也热乎起来。
  独居的兰大爷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管委会团结北社区的居民,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体情况便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操心事,大伙儿成立了送餐组,轮流将免费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安排负责社区消毒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离不代表隔爱。”团结北社区书记贾智晖说。
  【温情呈现三】
  别样婚礼显大爱
  春节期间,原本是众多新人选择喜结连理的日子。疫情来袭,“极简婚礼”“落跑新娘”的故事纷纷上演,“有召必回”的行动昭示了一线人员在家与国之间的真情和大爱。
  一张大大的手写红喜字,一捧红玫瑰花,一个腼腆的拥抱……在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海洋村茅洋值勤点,这短短几十秒的仪式,是西店镇干部魏再芳的婚礼。
  1月30日,原本是魏再芳和未婚夫葛扬结婚的日子。然而疫情袭来,魏再芳主动将婚宴撤下,投入防控一线。从正月初二起,她就吃住在镇里,连续4天都在值勤,跟未婚夫葛扬几乎碰不上面。葛扬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在原定的婚礼日期跟她办个最简短的仪式,可他没想到,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几十秒。接过花,拥抱后,魏再芳就赶去下一个执勤卡点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同样面临新婚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张庄卫生院的医生许胜男,才休了婚假,就像往常一样坐在了诊室里。原来,夫妻俩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民警,都是疫情防控最需要的人员,看着各自的同事们都在一线奋战,两人待不住了,说服家人取消了婚礼,都回到岗位中来了。“结婚就是个仪式,我们俩都是基层工作者,危急关头,病人和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有所担当。”许胜男说。
  【温情呈现四】
  众志成城共休戚
  疫情当前,业主和机构纷纷主动关心起经营者,用租金减免等措施共同分担他们在经营上的巨大压力。
  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禾花社区任屋村,有房东主动为租户减免1个月的租金,让租户们深受感动。
  深圳市商业联合会、零售商协会等12大协会联合发起减租倡议,呼吁为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适当减免租金,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众多企业机构的响应,深圳出版集团立即发函,免除各书城因防控疫情而停业期间所有商户的租金及物业管理费。
  在全社会呼吁房东减租、国家减税、政府扶持的形势下,不少业主已经开始行动。“所有商户租金减半,电影院、大型餐饮等完全闭店的企业房租全免。”1月27日下午5点半,成都卓锦曼购中心的180余户商家收到了减免房租的通知。
  同样,在“网红”景点重庆市渝中区的鹅岭贰厂文创公园,运营方将为园区所有企业减免总额约100万元的房租和管理费,携手应对疫情。入驻文创公园的椒房火锅是最早闭店歇业的商户之一,享受了大约1万元的减免。椒房火锅创始人孔翔说:“疫情很严峻,不过我们始终能感受到火锅一样的温暖和热度。”
  素材解读
  此次抗疫中,许多专家在网络上走红,既丰富了“网红”二字的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的尊崇。钟南山被网民称为“超级偶像”,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一句“一线岗位换成共产党员”圈粉无数。一批又一批医疗工作者前赴后继向疫情“重灾区”冲锋,脸上被口罩勒出血痕。还有广大基层干部入户排查、严防死守,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这些都是最美的“风景”。一场全民战“疫”让人们认清楚,偶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疫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却检验出了众多从业者的成色,也锤炼着这个时代的偶像观,更向我们展示出人间温暖的真情。
其他文献
现在我们见到“市侩”一词,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图的奸商、庸俗可厌的人。但在古代,“市侩”却是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介。   《新唐書·食货志四》:“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近俗市侩牙人,俱有别号,后生小子,并画小照。”文中的“市侩”都是指贸易活动的交易中介。过去的中介骗买方哄卖方,目的是想让交易成功,因为无论买卖双方谁赔谁赚,中介的佣金是一分
期刊
对于幼年失去父母的孟克吉雅和朝格德力格尔兄弟俩来说,有个像都贵玛一样的姑姑算是悲惨命运中的幸事。1980年,都贵玛的哥嫂相继病故,她二话没说把年仅10岁和3岁的兄弟俩接回家,与自己的女儿一同抚养成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都贵玛80多岁的姑姑、姑父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她又义不容辞地将老两口接到家里,承担起照顾的义务,直到3年后老人们去世。   时间跨入21世纪,都贵玛已进入暮年,一场严重的车祸,
期刊
前面的路很窄,凹凸不平。他下意识减缓了车速。   车灯像一把利剑,刺向前方的黑暗。   车灯的光柱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骑单车的少年。他抬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午夜十二点。他想这个时候,早已过了学生晚自习的放学时间,一个孩子,在深夜僻静的道路上孤身独行,很可能有什么不轨的企图。   职业的敏感使他警觉起来。   车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虽然什么都看不清,但他对这里了如指掌:道路两侧是城中村的废墟。 
期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的主體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期刊
2019年12月7日,江苏省202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顺利结束。考生发现,考题材料中出现了不少网络热词,如“zqsɡ”(“真情实感”的拼音字母缩写),“ssfd”(“瑟瑟发抖”的拼音字母缩写),等等。看到这些网络流行语,不少熟悉网络亚文化的考生感到亲切,但也有“大龄考生”走出考场后一脸茫然。   从早些年“难登大雅之堂”,到如今进入公务员笔试材料,网络流行语被主流舆论所接受的程度变得
期刊
瑞典前环境大臣莱娜·埃克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政府所在地举行了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并邀请政府前任和现任的高级官员参加,其中就包括了前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   不料,当晚在“玛格丽塔·温贝里”到达后,埃克和其他来宾却惊讶地发现,此“温贝里”非彼“温贝里”,这位“温贝里”是位60多岁的女士,手上拿着的也确实是埃克发出的晚宴请柬。埃克看到后愣了一下,马上意识到一定是工作人员在发出请柬的某个
期刊
1972年,一个台湾小伙子从大学毕业后,和一个同学一起到了电视台工作。他们在学校里都是佼佼者,但到了电视台以后,却被安排做一些剪辑的琐事,有时候甚至要给那些老牌主持人端茶倒水。   这让那个同学非常气愤,经常抱怨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重视,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兢兢业业做着每一项工作。有一次,同学约他一起辞职,小伙子说:“我不走,通过这些琐事我学到了很多。”同学摇摇头,没多久就独自辞了职。   小伙子通过平
期刊
命运挫折,却总有人顽強拼搏;道路崎岖,却总有人勇往直前。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的故事,在苦难的逼迫和现实的压迫下,赞恩离家出走,颠沛流离。一次次的希望,无数次的破灭,但在不懈努力下,起诉亲生父母,夺回尊严。电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开始赞恩就起诉自己的亲生父母,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触动人心。   家,是幸福的港湾,可赞恩的家,却是无尽的沦丧,对他来说,这儿已不再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受灾地区,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上海等大城市,上海孤儿院为此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但是由于食品严重不足,孤儿们因营养不良患病、夭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在知道情况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康克清找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乌兰夫在征求过内蒙古其他
期刊
都贵玛,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42年4月生,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   上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28名上海孤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都贵玛自学蒙医蒙药和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   她是杜尔伯特草原上的英雄母亲,她是电视剧《静静的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