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注脚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7日,江苏省202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顺利结束。考生发现,考题材料中出现了不少网络热词,如“zqsɡ”(“真情实感”的拼音字母缩写),“ssfd”(“瑟瑟发抖”的拼音字母缩写),等等。看到这些网络流行语,不少熟悉网络亚文化的考生感到亲切,但也有“大龄考生”走出考场后一脸茫然。
    从早些年“难登大雅之堂”,到如今进入公务员笔试材料,网络流行语被主流舆论所接受的程度变得越来越高。就连人们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新闻播音员,也说起了网络用语,玩起了短视频,在互联网平台“实力圈粉”。
    2019年的尾声,多家机构发布了各自的年度流行语榜单。和往年一样,机构评选的年度流行语多半来自于网络。类似“雨女无瓜(与你无关)”“我太南(难)了”等表述,在生活中你就算自己没有用过,也一定听别人说起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已成为舆论表达的主要出口。互联网上流行什么,社会舆论就流行什么。网络流行语不再剑走偏锋,而是具有较充分的群众基础,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通俗表达。
    不过,关注流行语,经常面临着一种担忧:一件事物因受人追捧而流行,往往是其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甚至,一些机构评选的十大流行语也常常被批评“慢半拍”,评选结果公开的时候,一些流行语实际上已经过了其传播鼎盛期,显得不那么流行了。这难免让人质疑:评选这些流行语意义何在?
    其实,流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流行时发生了什么,也在于给后来留下了什么。网络流行语因其高度的凝练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多层次的意蕴,成为解读时代密码的高效工具。多年以后,哪怕一些流行语已经不再流行,但是当人们进行回顾的时候,仍然不能忽略它们给时代留下的生动注脚。
    空口无凭,我们可以看看2009年的流行语。当时,《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单是关于住房的就有两个,分别是“蜗居”和“蚁族”。当时,住房价格正处于上升通道,大学生毕业成为“蚁族”引发一阵唏嘘。时至今日,住房依旧是困扰年轻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话题,但有些事实也发生了悄然的改变,比如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了,留在一线城市当“蚁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项。当年,还有一些年度流行语来源于热点事件,比如“躲猫猫”“被就业”等。
    相比当初紧贴社会热点、公众普遍认同的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日益显现圈层化的特征。像“zqsɡ”“ssfd”这类拼音字母的缩写,起初是用户为追求方便在视频弹幕中使用,现在也没有完全脱离网络二次元文化的语境。不同的网络社群,对流行语的认知和理解也迥异,引发全民热议的流行语变少了。这也让部分评选流行语的机构感慨,评选年度流行语没那么容易。
    一些流行语还集中于对生活方式的探讨,比如“断舍离”“上头”。注重生活的品质,注重个人权利的彰显,毫无疑问是时代的一大特征。流行语是社会文化的镜像,通过流行语的取舍与扬弃,集中地呈现了社会风貌。
  (选自中国青年網)
  【素材解读】
    作为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的公务员考试,当然需要考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面,对网络流行语有所涉猎,而不是在接触类似表述时一无所知。因此,即使是“大龄考生”,也应该主动倾听年轻人的声音。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注脚,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呼唤。
  【适用话题】
   流行文化;时代特征……
其他文献
我搬新家了,新家的楼里装有电梯,终于不用再费力地上下楼了,可每天坐着电梯直上直下,总觉得生活失去了斗志。   我总怀念原先走过的台阶,台阶记录了所有的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台阶早已被磨得光滑,泛着淡淡的光。以前,我总是会和那些每天坐电梯的同学自豪地说,自己每天都要爬六层楼。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而且每天都能使自己处于运动当中。而自己也在这上上下下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准则——要想成功就
期刊
关键词:奋斗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幼年丧父,他母亲让他学医,将来可以有门活命的手艺。一次,袁了凡上山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先生,他自称姓孔,善于推算人的命运。袁了凡很好奇,就让他算,先生说:“你本是个当官儿的主儿,明年就能考中秀才,还是别学医了吧!”   袁了凡将信将疑,征得母亲同意后,弃医从学,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连他考试的名次都跟预测的一模一样。他忙把孔先生请到家中
期刊
1918年,海明威在曼哈顿的一家报社里当记者,但哪怕是上班时间,他也经常跑到街上去玩,更别说下班以后是如何挥霍时间的了。   有一次,海明威经过一家书店,就走了进去随便逛逛,最后他看中了一本很喜欢的书,但这本书需要1美元。海明威希望店员能便宜一点,但遭到了店员的拒绝。海明威觉得这个店员可能做不了主,于是就要求见老板,店员就去办公室里把老板叫了出来。海明威问老板说:“這本书能便宜一些卖给我吗?”
期刊
几个月前,朋友的孩子查出世界性罕见疾病,一家人顿时崩溃掉了。这个病,对于原本清贫的她来说,犹如雪上加霜。那几个月里,除了照顾生病的孩子,还要照顾瘫痪的老人,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可想而知,她的生活有多艰难。   可是,我在翻看抖音的时候,发现了她发的抖音视频。视频里的她一点儿也不像是一个身负家庭重担的女人,她穿着整洁的衣服,梳着好看的辫子,化着淡妆,唱着欢乐的歌儿。看着这个貌似无忧无虑的女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的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分娩对于牧区妇女来说无疑是一道“鬼门关”。当时已回到草原放牧的都贵玛,看到身边年轻女性遭受到死亡威胁,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酸楚。   1974年,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她,抛下家里的牧活,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率先参加了旗医院的学习培训。接受现代医学知识的洗礼,对于文化基础极差的都贵玛来说,远比战暴雪、斗狂风困难得多。但畏难不前绝不是都
期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唐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管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左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空怀报国之心,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在此种心境下创作的。  曲江对酒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
期刊
现在我们见到“市侩”一词,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图的奸商、庸俗可厌的人。但在古代,“市侩”却是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介。   《新唐書·食货志四》:“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近俗市侩牙人,俱有别号,后生小子,并画小照。”文中的“市侩”都是指贸易活动的交易中介。过去的中介骗买方哄卖方,目的是想让交易成功,因为无论买卖双方谁赔谁赚,中介的佣金是一分
期刊
对于幼年失去父母的孟克吉雅和朝格德力格尔兄弟俩来说,有个像都贵玛一样的姑姑算是悲惨命运中的幸事。1980年,都贵玛的哥嫂相继病故,她二话没说把年仅10岁和3岁的兄弟俩接回家,与自己的女儿一同抚养成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都贵玛80多岁的姑姑、姑父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她又义不容辞地将老两口接到家里,承担起照顾的义务,直到3年后老人们去世。   时间跨入21世纪,都贵玛已进入暮年,一场严重的车祸,
期刊
前面的路很窄,凹凸不平。他下意识减缓了车速。   车灯像一把利剑,刺向前方的黑暗。   车灯的光柱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骑单车的少年。他抬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午夜十二点。他想这个时候,早已过了学生晚自习的放学时间,一个孩子,在深夜僻静的道路上孤身独行,很可能有什么不轨的企图。   职业的敏感使他警觉起来。   车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虽然什么都看不清,但他对这里了如指掌:道路两侧是城中村的废墟。 
期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的主體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