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文本,成就美的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對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艺术进行审美性再创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和理解渗透进教学过程,创造教学美,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其一,反复诵读,捕捉文本之美;其二,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其三,鉴赏体验,创造文本之美。将美育渗透语文课堂之中,依托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茅塞顿开的愉悦,在学习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迪。
  【关键词】 依托文本;反复诵读;揣摩探究;鉴赏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为什么要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智力和培养健康高尚审美观。就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是:它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途径,使自身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本身当作艺术,进行审美性再创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欣赏文章之美,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二、为什么要依托文本,并且能依托文本?
  现行的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俯仰皆是,其中蕴藏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
  欣赏《社戏》,置身于“朦胧着水气”,“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和小伙伴们一起乘着“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两岸是碧绿的豆麦,河底是幽幽的水草,目之所及的是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映衬着红霞笼罩的灯火中的戏台,犹如沉浸于清新优美的桃源仙境,在这个世界里,有拍着胸脯“打包票”的双喜,有夜深了给“我”去买豆浆的桂生,有自告奋勇去摘自家豆的阿发,还有看戏途中“陪我坐在舱中”的小伙伴儿,六一公公船肚里剩下的一堆豆……都让我们感动于善良、淳朴、热情的乡风民情,感动于乡亲们纯粹的美,干净的美。在这个临海的极偏僻的小村里,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美的质朴,美的淳厚。
  倘佯《春》的世界:大片大片的小草彰显初春的嫩绿,映衬着可爱的孩子,闪亮着生命的光泽;村庄里,田野边,一棵棵桃树、杏树、梨树,争妍比美,在簇锦的花团中,点缀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勾勒出“枝头春意闹”的流动的图画;柔和的春风也被这初生的生命所陶醉,如母亲般温暖而祥和,风中有和煦温馨的空气,弥漫着花香、草香和泥土的香味,回荡着各种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有牧童清脆悦耳的短笛,即便是蒙蒙的细雨,也成为多情的精灵……字里行间是春天生命的涌动,而正是有了生命,才让我们感受并懂得美丽的意义。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三、依托文本,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怎样依托文本,使课堂教学成为美的载体,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美育呢?
  (一)反复诵读,捕捉文本之美
  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的热情,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之中,捕捉文本之美。
  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受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温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让我们感受到与暴风雨搏击的力量之美;默念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青布长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联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生活奔波为全家操劳的父亲,感动的是深沉无言的父爱!
  无须讲述,无须说教,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文章的感受愈发细腻而真切,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对文本的形式之美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学会在阅读文本时对艺术作品进行较为深刻的品味,捕捉文本之美。
  (二)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文本,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
  《春酒》中有这么一句话:“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喝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
  花匠阿标叔为什么要那么卖力地去擦煤气灯的玻璃罩呢?是他要讨好主人吗?一个问题使得大家兴趣盎然,学生很快理解到:他也开心。“兴高采烈”写出了阿标叔的满足和幸福,同样“兴高采烈”的还有吃酒的乡亲、“我”和母亲。家乡的人不因为贫穷而自卑,急需钱用,就起个会,喝春酒,问题迎刃而解;也没有人因为家境富足而骄傲,借出花厅,大家举杯畅饮,其乐融融。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家乡,这就是“我”耳濡目染的家乡文化。“我”念念难忘的是相亲相爱、和谐融洽的乡情民风。
  欣赏《安塞腰鼓》,给学生看腰鼓的表演,然后让学生谈谈看过之后的感觉。学生众说纷纭,但意见基本相似,就是觉得腰鼓的表演与文章里形神兼备的描写“相距甚远”,既看不出“马鸣风萧萧”的壮观,也感觉不到“狂舞的石头”所带来的震撼,有些“失望”。这个时候跟学生探讨刘成章创作《安塞腰鼓》的时代背景,谈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的命运以及当这种命运被改变之后的兴奋。作家可以借助各种表现手法来抒情,而朴实的农民采用的就是自己所钟情的没有任何拘束与羁绊的腰鼓表演,腰鼓的表演就是淋漓尽致的情感的宣泄,是自然的宣泄。而自然就是一种美,自然之美成就了安塞的腰鼓。
  叶圣陶先生说:“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学生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实践者,成为阅读的主体。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依托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茅塞顿开的愉悦,感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迪!
  参考文献
  [1]《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2]《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
  [3]《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主体三个主体》,《语文学习》,第1期
  [4]《阅读教学:让学生于作者对话和沟通》,《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化疗已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期间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于2005年2月
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自2001年由Kehlet倡导以来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术前不常规留置胃管尿管、术后早期进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步骤。但这项措施的安全性仍有争论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在教学建议方面延续原来的观点,又特别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
【摘 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备崇高的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的效率;驾驭,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话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否认的,那么低效课堂教学,当然也就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信息类复合实践型技术人才,其最重要的途径是提高信息课课程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全部的信息课课程理论及实践内容。本文根据目前职业教学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中信息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的教育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初中语文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了能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课堂也必须进行改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教学设计枯燥无味,学生不喜欢,被动地学习唱歌。这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唱歌激不起兴趣,不能不说是音乐课的悲哀。每一节音乐课的不成功,我们老师们都有责任自我反思一下。  对歌曲缺乏深入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比如:歌词不熟悉,歌曲节奏、旋律等掌握不熟练,对歌
【摘 要】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和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利。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  【关键词】 课堂实效性;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课堂应该是个情感的家园,让师生有共同的归属感;应该是个享乐的乐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之喜、探究之乐;应该是个宽容的怀抱,容纳暂时的缺陷和不足,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呵护。  一、安全情感的呵护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感受到心神疲惫,他们稚嫩的心灵常常会受到伤害和侵犯。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首先,由于教学内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给设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挑战,设计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实行工程总承包采购,这是设计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