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课的设计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内心变化为中心”,重视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变化,重新回归到学生内心层面,避免过于强调模式论教育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起承转合;高中;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3-0047-02
【作者简介】王海华,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210038)教师,一级教师。
“如何上好一堂班级心理辅导课”一直以来都是心理课教学研究当中所关注的问题。从研究与实践观察来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角度的探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热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以某种框架或结构为基础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式。模式可以比喻为一个拐杖,起到支撑的作用。这些模式一方面能够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活动,提升教育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也会限制教师的视野,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本文借用了文法之中的“起承转合”来重新阐释班级心理活动课的实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而个体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团体的合作。合作与分享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通过合作与分享,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同时也能提高学习能力。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开展团体性的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在合作分享中提高效率,挖掘潜能。
二、课堂活动的过程
(一)起
起,指开始。一堂心理课如何起?方法其实多种多样,不必拘泥某种观点或者形式。本次活动课程以故事引入。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引入课题。
活动一:讲故事
故事1: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呈现“人”字形或“一”字形。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故事2: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请同学们分享听完故事后自己的看法。
(二)承
承,指承接上文,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如何承?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就是忠于学生的心理体验,这是学生在已有的心理准备状态下自然接受的过程。因此,体验活动在设计上需要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活动目的:引入主题之后,调动学生的认知。通过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意识到彼此合作会提高效率,比个人努力更有效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一:夹面包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一组,各一双加长筷子,夹桌上的面包并送至口里,活动完成,计算游戏时间。(屏幕呈现游戏规则)
起初,学生只想到自己夹面包,并送到自己口中,但是由于筷子过长,操作起来非常不容易。后来,学生发现通过彼此合作,将面包夹给对方时间是最短的。
活动二:盲人伴行
游戏规则:一人用眼罩蒙住双眼扮演“盲人”,另一个人扮演“指路人”。“指路人”只能通过言语指令让“盲人”背着自己,从起点走到终点,途中需要躲避障碍物,遇到气球“盲人”要踩破。
学生上课前,将课桌围成一个圈,中间场地可以作为同学们的活动场地,并提前设置好活动障碍。
(三)转
转,指转折,是心理课堂变化的关键。在承的基础之上,具有层次加深的作用,紧扣主题。层次的深入体现为从学生情感层面的体验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知与观念形成。因此,转的含义至少有两层:1.转向理性认识,更加重视学生对合作与分享的认知。2.转向学生本身,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从自身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具有原始性与直观性的教育意义。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多的内在潜力,尤其是在面对似乎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时,意识到彼此激励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同学实际学习生活,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彼此之间得到学习。
活动一:电影短片赏析——《卡特教练》
以视频形式呈现短片,在播放短片前,教师需要提前介绍一下电影的背景内容。
影片介绍:本片根据1999年卡特教练和他常胜不败的篮球队的新闻报道改编而成。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战屡败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执教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卡特教练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壮大,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常胜王。
问题思考: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效增加团队合力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分享。
教师小结:面对一个屡战屡败的球队,卡特在建立团队过程中战胜各种坎坷、失败、挫折,不断激励球队成员士气,用强大深厚的精神力量激励球队的每一个成员,凝聚强大的团队精神,成为战无不胜的球队。在这个过程中,卡特采用了几个方法:一是让每一个队员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承诺,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让成员正向地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挑战,鼓舞士气;三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实现未来的理想。这是团队合作成功的经验。
活动二:学生互动
让学生们回忆,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哪些彼此合作的情况,对于获得成功的,给彼此一个赞美;对于没有成功的,给彼此一个激励。学生互动交流。
教师小结: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而在团队内,同学们在面对困难时彼此帮助、彼此激励,那份真挚的情感才是最好的,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四)合
合,指结束,是一堂心理健康课情感与认知融合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起承转的心理体验。因此这是一个收的过程,这个收的过程是提炼与升华。合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但也不是绝对,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增添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活动目的:教师简要梳理本次课程的流程,总结内容,分享感受,提出期待,结束课程。
活动一:往事分享。
播放班级同学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照片与视频。这是高一以来美好回忆的见证,教师提出期望: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希望同学们勇敢前进,彼此扶持,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将未来变得更美好,让美好回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活动二: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合作性的游戏体验,相信大家能够意识到合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如何与别人进行合作,彼此分享,挖掘潜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起承转合”乃是借用,期望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回归到重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变化上,从“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到“以学生内心变化为中心”,在课程设计上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变化规律,避免陷入过于强调模式的窠臼。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起承转合;高中;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3-0047-02
【作者简介】王海华,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210038)教师,一级教师。
“如何上好一堂班级心理辅导课”一直以来都是心理课教学研究当中所关注的问题。从研究与实践观察来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角度的探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热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以某种框架或结构为基础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式。模式可以比喻为一个拐杖,起到支撑的作用。这些模式一方面能够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活动,提升教育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也会限制教师的视野,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本文借用了文法之中的“起承转合”来重新阐释班级心理活动课的实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而个体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团体的合作。合作与分享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通过合作与分享,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同时也能提高学习能力。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开展团体性的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在合作分享中提高效率,挖掘潜能。
二、课堂活动的过程
(一)起
起,指开始。一堂心理课如何起?方法其实多种多样,不必拘泥某种观点或者形式。本次活动课程以故事引入。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引入课题。
活动一:讲故事
故事1: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呈现“人”字形或“一”字形。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故事2: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请同学们分享听完故事后自己的看法。
(二)承
承,指承接上文,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如何承?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就是忠于学生的心理体验,这是学生在已有的心理准备状态下自然接受的过程。因此,体验活动在设计上需要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活动目的:引入主题之后,调动学生的认知。通过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意识到彼此合作会提高效率,比个人努力更有效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一:夹面包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一组,各一双加长筷子,夹桌上的面包并送至口里,活动完成,计算游戏时间。(屏幕呈现游戏规则)
起初,学生只想到自己夹面包,并送到自己口中,但是由于筷子过长,操作起来非常不容易。后来,学生发现通过彼此合作,将面包夹给对方时间是最短的。
活动二:盲人伴行
游戏规则:一人用眼罩蒙住双眼扮演“盲人”,另一个人扮演“指路人”。“指路人”只能通过言语指令让“盲人”背着自己,从起点走到终点,途中需要躲避障碍物,遇到气球“盲人”要踩破。
学生上课前,将课桌围成一个圈,中间场地可以作为同学们的活动场地,并提前设置好活动障碍。
(三)转
转,指转折,是心理课堂变化的关键。在承的基础之上,具有层次加深的作用,紧扣主题。层次的深入体现为从学生情感层面的体验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知与观念形成。因此,转的含义至少有两层:1.转向理性认识,更加重视学生对合作与分享的认知。2.转向学生本身,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从自身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具有原始性与直观性的教育意义。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多的内在潜力,尤其是在面对似乎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时,意识到彼此激励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同学实际学习生活,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彼此之间得到学习。
活动一:电影短片赏析——《卡特教练》
以视频形式呈现短片,在播放短片前,教师需要提前介绍一下电影的背景内容。
影片介绍:本片根据1999年卡特教练和他常胜不败的篮球队的新闻报道改编而成。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战屡败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执教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卡特教练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壮大,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常胜王。
问题思考: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效增加团队合力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分享。
教师小结:面对一个屡战屡败的球队,卡特在建立团队过程中战胜各种坎坷、失败、挫折,不断激励球队成员士气,用强大深厚的精神力量激励球队的每一个成员,凝聚强大的团队精神,成为战无不胜的球队。在这个过程中,卡特采用了几个方法:一是让每一个队员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承诺,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让成员正向地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挑战,鼓舞士气;三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实现未来的理想。这是团队合作成功的经验。
活动二:学生互动
让学生们回忆,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哪些彼此合作的情况,对于获得成功的,给彼此一个赞美;对于没有成功的,给彼此一个激励。学生互动交流。
教师小结: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而在团队内,同学们在面对困难时彼此帮助、彼此激励,那份真挚的情感才是最好的,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四)合
合,指结束,是一堂心理健康课情感与认知融合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起承转的心理体验。因此这是一个收的过程,这个收的过程是提炼与升华。合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但也不是绝对,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增添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活动目的:教师简要梳理本次课程的流程,总结内容,分享感受,提出期待,结束课程。
活动一:往事分享。
播放班级同学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照片与视频。这是高一以来美好回忆的见证,教师提出期望: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希望同学们勇敢前进,彼此扶持,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将未来变得更美好,让美好回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活动二: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合作性的游戏体验,相信大家能够意识到合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如何与别人进行合作,彼此分享,挖掘潜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起承转合”乃是借用,期望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回归到重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变化上,从“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到“以学生内心变化为中心”,在课程设计上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变化规律,避免陷入过于强调模式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