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有美丽的海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内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学生容易接受又感兴趣的故事性教学方式,使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具有人文性:借用《西游记》故事中的人物,设计合理的故事情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达到在故事中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教学效果,变“外在的任务驱动”为“内在的解决问题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对图画进行选定、移动、复制和粘贴、缩放操作和设置透明样式。
  2.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教育。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对图画进行选定、移动、复制、粘贴、缩放等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新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1.《西游记》是广大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经典故事之一,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引发注意力、创设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切入点。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僧师徒四人为求真经,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各路妖魔鬼怪,荡魔除邪、匡危扶倾的正义行为,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做了如下设计。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抓住时机说道:“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也非常喜欢《西游记》的故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故事?”
  2.出示情境图片,进行尊老爱幼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抓住时机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而不是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我根据《西游记》故事编排了一个情节,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达到了教育效果。
  教师讲故事(通过多媒体广播教学,以幻灯片图片展示):
  话说一天,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唐僧师徒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日近中午,大家都觉得饿了,唐僧让悟空去寻一些食物来吃。“好嘞!沙师弟、八戒,保护好师傅,我老孙去也!”说罢,悟空一个筋斗云飞向远方。不一会儿,悟空带着一袋水果回来了。八戒喊道:“猴哥,怎么才回来,可饿死我了!”说着就要去抢水果,悟空说:“去去去!”
  此时,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悟空,你会先把水果分给谁?引起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3.自主探索,掌握“选取”及“搬移”的操作方法。
  (1)探索用“矩形选定工具”的操作方法。
  师:怎样能把香蕉放到唐僧的身边呢?
  (引导学生用画图软件打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分水果”图片)
  
  学生开始探索用“矩形选定工具”的操作方法。
  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如何完整、准确地选定香蕉。
  学生遇到香蕉挡住唐僧的问题。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样式区”设置透明效果。
  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请一位学生演示自己操作过程,同时让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操作提出建议。
  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2)探索学习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的操作方法。
  师:八戒等不及了,嚷嚷着要吃西瓜。我们怎样把西瓜分给八戒呢?
  学生尝试用“矩形选定工具”,发现图片中的西瓜只使用“矩形”选定工具不能准确地选中,会切割到别的水果。
  师(启发):怎样才能在“既不把别的水果也选中,也不能把西瓜切碎”的情况下准确选定西瓜呢?看看教材中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探索或看书自学操作方法。
  4.巩固练习:为每个人分两种水果吃,比一比谁分得又快又好。
  5.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比较两种选取工具的优缺点。
  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巩固两个工具的使用。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矩形选定工具使用方便,但只能选矩形图形;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使用时灵活性大,可以准确选择任意形状的图形。
  6.探索掌握复制、图形缩放操作。
  师:八戒吃完分到的水果后,觉得不够吃,嘟囔悟空寻得的水果太少。悟空拍着头想:“也是,这个八戒太能吃了!我怎么忘了这点!”于是,他想变出更多、更大的西瓜给八戒。你知道悟空是怎么变的吗?
  (1)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复制操作,帮助八戒得到多个西瓜。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操作情况,适时地引导学生了解用右键快捷菜单、编辑菜单等多种方法进行复制。
  (2)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索、交流改变西瓜大小的操作方法。
  
  (二)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环保问题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为此,设计了如下程序,以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1.情境展示,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师:唐僧师徒吃完午饭后,继续西行。这一天走到海边,只见海水浑浊,海面上飘浮许多垃圾(出示有关图片)。唐僧师徒看了很是伤心,唐僧便让悟空前去探询一下是什么原因。悟空潜入水中,只见海中一片荒凉。遇到零零星星的几条鱼儿,看到它们有气无力地游泳的样子,悟空更加伤心。好不容易寻到龙宫,只见龙王愁容满面,唉声叹气。一问才知,由于环境污染,海中的水草、鱼虾越来越少了。它很烦恼。
  唐僧听了悟空的述说,黯然落泪,就让徒弟们想办法帮助龙王改变海底世界的面貌。
  同学们能帮龙王完成这个任务吗?(出示一幅荒凉的海底世界图)
  2.自主创作,让我们拥有美丽的海洋!
  在这个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片中的“一条鱼,两棵水草”展开想象,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选取、移动、复制、缩放等技法进行创作,让大鱼小鱼在水草间游过来,完成海底世界图。
  3.拓展延伸,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作者单位:山东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点评
  1.以学生喜爱的故事为课堂教学线索,编创故事,寓教于乐。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故事性的教学方式,从学习技法到运用技法,都借用了学生熟悉又喜爱的《西游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编写故事,使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当中,充当其中的角色(分水果的悟空和帮龙王治理海洋的徒弟们),随着故事变化起伏去体验、去感悟,也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拥有了同样的喜怒哀乐。
  正是基于这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激起了他们继续探索、发现的学习欲望。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所学知识、技能印象更加深刻,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整堂课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民主、平等的气氛,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创作海底世界丰富多彩,较好地综合运用了所学的技法。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教材中提供的“创作海底世界图画”的情境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将原有教材中“利用海底世界图来学习技法”,转换成了“利用唐僧师徒分水果的情境来学习技法”,将教材中单纯的“以创作一幅海底世界图来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技法”的教学要求转换成了“创造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来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技法的情境”,建构了一个连贯、合理、富有环保主题的情趣故事,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的一个成功之处。
  
  正因为如此,课堂活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活了。教师由命令的发布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变成了学生的伙伴;学生则没有了“任务驱动”下被动、机械的学习味道了,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探索”,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实现课程整合,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道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应当实现生活化。因为只有在生活化了的德育内容中我们才可能发现道德智慧的生动性,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自由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等等,建立真正的道德理性。本教学案例巧妙地设计了唐僧师徒分水果、帮龙王治理海洋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经历《西游记》故事的发展、变化,产生喜怒哀乐的体验,从而逐步建立起爱憎分明的道德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徒行进时、悟空寻找水果时插入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做背景,在实践创作的环节前插入了环境遭到污染的图片,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他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树立了人类社会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同时,教师又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体现了知行统一的教育要求。
  
  (点评人:龚峰)
其他文献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句话若用在学术研究上,可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和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确立与完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人热衷于书写文学史,诸如诗史、词史、赋史、小说史或戏剧史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成果汗牛充栋。21世纪以来,各类“学术史研究”则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如《诗经》研究史、《楚辞》研究史、诸子研究史、《文选》研究史、《文心雕龙》研
冰心自登上文坛,就以“爱”与“美”的创作主题著称,他的《寄小读者》成为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由刊发在《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中的29篇通讯组成,自第一篇通讯发表即引起广泛关注,后于1926年由北新书局结集出版,仅两年就重印达7版之多。对于这部作品,研究者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爱的哲学”思想艺术特色,解读作品中的母爱、童心、自然人性等等因素,进而探索冰心散文创作或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和文学
■ 创意背景    信息技术课学科建立之初,大家重视的实际上是单纯的软件技术学习。大多数教材都在介绍常用软件及其界面、菜单和功能。学生只能机械、粗浅地学习一些软件的操作知识,但对如何将这些软件与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则知之甚少,以至出现了在学生学习用Excel统计成绩时,依然用计算器运算的现象。我在初中的Word教学之初,注意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任务驱
纵观劳伦斯短短20多年坎坷而勤奋的文学创作生涯,竟然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60多篇中短篇小说、7部话剧剧本、12本诗集、十几本散文随笔集,还有几本翻译作品,这已经算得上十分高产,谓之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但是等到剑桥出版社在本世纪初推出了长达八卷的《劳伦斯书信集》时,人们不得不对劳伦斯再次刮目相看,发现从体量上说,这八卷书信集(5400封长短不一的信件和明信片等)快与他的全部长篇小说或全部中短篇小说加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学校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人际关系、家校联系等众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接受过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的教师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作用,是每所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校长而言,具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通常指从事于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机构,专门负责藏品保管、研究和陈列,又或担任组织与策划艺术展览的专职人员。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行业,20世纪90年代,策展人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策展人通过自身的艺术理念和文化意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阐释与塑造,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展览的视觉呈现,艺术品能够成为一个更完整、能承载更多理念与价值的形象。在鲁迅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教师任教学校为主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要义,以实践与合作为主线,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追求的是校内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化,注重教师能力建设,着重探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学校自身建设的制约和影响,加之现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大多居于城市,远离学校的培训就成为目前农村教师培训的首选。然而,农村教师外
本课选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中的“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为教学内容,包括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多重表征是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通过化学概念的各种表征形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突破学习化学的困难,减轻记忆负担,便于知识的储存与提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2]。图形是最佳教学媒体[3]。本教学设计运用“四重
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代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外,作为县一级教育部门更应从大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对近年来山西省太谷县教育发展状况的回顾和研究,我认为,加快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脚步,是带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太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城乡教育的发展落差较大,县域内不同区域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从教育
一本好書就像一处久盼乃得一见的风景,读之有趣,思之有味,品读之中还会闪现出五柳先生的一句诗:“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刘惠萍教授的《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就是代表。该书以日月神话这个重要类型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对中国日月神话的分析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条分缕析时鞭辟入里,点题归纳时纲举目张,谋篇布局让读者有一种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感。  作者在绪论中把日月神话的概念、产生和文化背景娓娓道来,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