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基本已成体系,但是却存在一定的不足,明显注重对于西方音乐乐理和文化的讲解,而忽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和传承。简要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三方面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使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能够更加完善,使中国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 高校教育;音乐教育;传统音乐;传承
  [作者简介] 周泰石(1983—),男,山东新泰人,硕士,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文化与艺术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与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6-10
   一、引言
   美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中高校音乐教育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主要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主,忽略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1]。中国传统音乐是极为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很大意义。目前互联网迅速发展,一些外来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倾向于学习西方的音乐,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缺乏兴趣。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教育和学习及传承上也远远落后于西方音乐[2]。这都意味着,我们需要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学习、研究和传承,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得到发扬光大,能够对当今大学生甚至以后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
   二、简析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于西方音乐文化过于崇尚
   当代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音乐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需要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高校中开设的音乐教育课程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音乐常识、音乐历史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拥有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而音乐专业的人才,主要是由音乐学院或者师范类学院进行培养,目的是培养出音乐方面的表演、研究、教育人才,这些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未来中国音乐将要走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3]。但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往往以西方的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为主,反而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不重视,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大学生的审美,使他们一味崇尚西方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音乐专业的学生,影响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的音乐体系并不完善,还需要未来的人才进行研究和总结,不断继承和发展,然而如果高校在教育上不重视中国传统音乐,那么学生在未来的表演和研究方向仍然倾向于西式音乐,并不能很好地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因此,高校需要对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多加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认同感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课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就包括音乐文化,西方文化较成体系,同时形式风格多样,活泼有趣,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而中国传统音乐由于专业研究和表演的人较少,基本上都停留在浅层次,表演形式比较单一,也缺乏趣味性,很多普及传统音乐的活动也流于形式化,并不能真正结合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宣传和表演,因此,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难免缺乏兴趣,认同感不足[4]。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介绍和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中国传统音乐,自然也谈不上热爱。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认真讲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讲解传统音乐时加入对于传统文化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传统音乐的内核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才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可中国传统音乐,从而热爱传统音乐,愿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
   大学生是拥有较强思维发散能力并且十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对于各种文艺形式都有独特的看法,因此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够发自内心的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大学生的喜好与大部分这一年龄段青年人的喜好大致相同,因此他们能够赋予中国传统音乐更多的表现形式,从而吸引更多人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在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及传统文化,也能够使更多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生投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教育中去,这能够对我国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化、长久化发展注入新的力量[5]。除此之外,这些青年大学生的加入也能够对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进行创新,结合当下的音乐理念和文化,赋予中国传统音乐新的活力,有利于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推广,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和文化纷繁复杂,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也比较关注互联网上的信息,因此,各种外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直接影响较大。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拥有着十分独特的魅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知识的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了解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核,体会到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从而能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對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充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解之后,也能够对外来的文化和信息进行理性和全面的认识,增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有利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目前很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受众具有地方性和年龄性,比如戏曲音乐,京剧、豫剧等都是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艺术形式,因此受众也具有地方性。有的地方缺少这方面的文化,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接受度也比较薄弱。而且目前大学生更倾向于流行性的音乐形式,对于这种戏曲形式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导致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形式在年轻人中受众不广。很多大学生缺乏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全面认识,有的大学生甚至片面的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只有几种单一的形式。而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相关知识,从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能够有更加系统的了解,使更多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愿意对传统音乐进行宣传和普及。高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天南海北,学生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一定的認识后,能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宣传,也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各自家乡的传统音乐及文化,这样的交流互通,能够有效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受众范围,能够让更多人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除此之外,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目前体系化还不够完善,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比较有限,加强高校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也能够促使一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形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四、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以教师为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内容未必感兴趣,缺乏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怎样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感兴趣,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使学生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全面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和文化,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音乐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兴趣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才能够做好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二)改革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参与度
   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只以知识的讲解和说教为主,而应丰富课堂形式,比如开设音乐鉴赏课、音乐讨论课、音乐表演课等课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音乐鉴赏课和音乐讨论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形式进行讨论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喜好,也能够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指导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学生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讨论时,也能够对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和感受进行梳理,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也会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能够了解他人的感受,这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自发地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与传统音乐相关的社团,并且参与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大学时期主动宣传传统音乐,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于今后的人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三)改革教学内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是学生教育的核心,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授课形式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种类、内容都比较多,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高校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由易到难,使学生易于接受[6]。除此之外,学生之前接触的与传统音乐相关的内容较少,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入对于相关历史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易于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在对音乐历史背景的讲解中,教师也可以渗透对那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讲解,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继承和发扬。
   (四)定期举办继承传统音乐的活动
   教师能够教授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但是要想真正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发扬,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定期举办继承传统音乐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更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与演奏形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有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过一些中国传统乐器,这些活动也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一种鼓励。教师也可以引导这些学生组建传统音乐的乐队或者乐团,进行演出和交流,使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弘扬中国传统音乐的纪录片和影片,学生间可以互相讨论,对于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好的帮助。这些影片运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很多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有趣的情节中,形式活泼但又能够充分展现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参加活动相对于单纯的课堂讲解而言更加活泼有趣,也能够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大学生由于受所接触信息内容的影响,对于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接受度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将京剧、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蕴含中国风的电子音乐,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兴趣比较贴近,相对于纯粹的传统音乐更利于大学生接受。而且,在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后,学生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传统乐器的魅力,从而愿意主动学习[7]。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洋乐器与音色相近的传统乐器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而且,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传统音乐进行宣传和发扬,有利于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专业的相关人才,也能够从目前已经有的结合形式中受到启发,从而获得灵感,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人们审美的作品,更好地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普及,从而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宣传。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课程体系主要以教授西方音乐为主,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讲解较少,学生也对中国传统音乐缺乏认同感,这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十分不利。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需要当代大学生进行传承和发扬。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都能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从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愿意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同时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德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86.
  [2]杨怡,韩璐娇.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参花(下),2020(2):117.
  [3]乌雅汗.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J].化工进展,2020,39(6):2524.
  [4]邓永业.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20(4):37-40.
  [5]周军.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戏剧之家,2020(16):164.
  [6]沈贺.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青春岁月,2019(17):173.
  [7]王珲.高校以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4):198-199.
  Abstract: At present,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asically formed a system, but it has some shortcomings. Obviously,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western music theories and western culture, while neglecting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in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that the music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 improv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can be better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traditional music; inheritance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的思想、心理、情绪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当下网络迅速发展,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和多元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对大学生群体及事件主体造成不良影响,还对高校管理和社会秩序存在一定的隐患。以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引导作为重点,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产生原因、发展过程等予以探究,从学生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探讨地方定向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通过对广西某地方高校804名初中起点五年制的定向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五年制定向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及各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适合完善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定向师范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对于定向师范生学会积极规划职业生涯,明确
[摘 要] 在线教学是当前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基于雨课堂和MOOC等网络课堂,对“衛星气象学”本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从网络平台的选择、教学设计理念和内容的重构、混合式教学潜力的挖掘,以及在线课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介绍“卫星气象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并从混合式教学方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部分解决办法,为今后本课程在线教学的完善和改进奠定基础,也为其他课程的在线教
[摘 要] 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根据目前“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教学发展要求、课时限制导致实验演示教学无法实现等问题,结合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提出基于MOOC和超星学习通App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着重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及实践过程,并将教学改革实践效果与往届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
[摘 要] 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判断专业培养目标是否达到专业认证要求的重要指标。为方便实践课程教学管理及课程达成度分析,开发了基于达成度分析的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根据课程大纲完成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从课程开设、课程训练内容、任务布置逐步开展课程训练,每阶段进行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自动计算,掌握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课程结束后,可进行课程、班级、个人达成度计算及成绩分析,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重要的
[摘 要] 21世纪的今天,是众所周知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推动着教学进程的改革。通过总结一段时间以来商事法律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 初步探索了网络课堂教学的规律,梳理、归纳出现代网络背景下法律教学的各种问题,分析网络教学的优势,同时发现网络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对今后商事法律课程网络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提
[摘 要] 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下,老年教育的需求和重要性日益凸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成为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在分析老年教育需求紧迫性的基础上,以深圳老年大学线上线下教育教学为实例,从实际教学、个性服务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出参与协商式、自我管理型、交往式教学管理和学分累积式等类型,深入思考从课程、队伍、平台三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老年
[摘 要] “普通气象学”是气象海洋类士官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基于近几年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模式、考核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采用教学理念显性化的方法,将教学理念用关键词凸显出来,使得教学理念更加具体,并有利于教师检验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是否一致;利用逆向教学设计框架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