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边缘县域初中数学教育初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zzh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全国教育的洼地,其教育质量长期处于落后全国其他各地区。笔者到西藏亚东县工作的已有一年多,从事过两个初三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了解和尝试,对西藏边远地区数学教育有了一些个人的了解和看法。
  现状归类:教育的落后,必然有他现实存在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各个环节观察思考,发现一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数学基础薄弱。我所带教的初三两个班级,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表不能完全背出,计算能力停留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对于初中的如移项变号,异号两数相加等知识点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感官阶段。
  学习习惯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基本没有预习、复习、笔记的习惯,班级作业也是以全班两三个版本为主,上课听讲效果较差,课堂回答以全班为主,答案往往禁不起推敲,是根据个人感觉为主,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不自觉的以满堂灌为主,忽视学生感受和理解,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的媒体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教材使用不当。西藏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里面一些例子与引力与西藏严重脱节。如八年级下分式方程的引入问题是考虑船在顺水、静水和逆水中的航速问题,但是对于西藏高原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根本没有见过船是什么样子的,是干什么的,甚至大部分学生连河都没有看到过。很难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个问题。类似还有如九年级上的课文中用水车、摩天轮等引入旋转的概念等,这类与西藏学生生活脱节的实例比比皆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原因简析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从中小衔接的脱节、学校管理的不力、制度建设的不足等多方面加以分析,简单归纳了以下5点。
  中小衔接脱节。西藏的一部分地区,特别是牧民地区,小学教育十分困难,师资短缺,牧民学生的流动性大,造成了小学教育的不变,个别的教学点还存在着1个教师带教6个年级所有科目情况存在,这使农牧民子女的教育与城镇子女的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班级管理混乱。藏域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还是停留在教的层面,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的建设,学生从小没有养成班集体的观念,缺乏自觉自律能力,表现在学习上就变得自由散漫,随意性很强。
  教学常规缺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必要的教学常规,不能保证很好的做到。刚到学校时,有一部分教师上课无教案、无备课,以照本宣读为主。校内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改进没有丝毫的作用。作业的批改层次不齐,数量差别很大,个别主课教师甚至不能保证1周一次的作业批改量。
  教师培训缺乏。西藏的教师基本是处于个人的自然成长状态,新教师来到了教学岗位后,只能靠自己领悟和体会,没有带教和培养机制。老教师的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利用国陪等渠道的培训,往往与西藏的地域特色脱节,迁移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差。而校本培训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有效开展。
  考核机制落后。在西藏地区,就我了解的十多所学校而言,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奖励制度,教师的工作处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局面,使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积极性不高。
  二、个人尝试
  针对以上现状与原因,我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图改进我校数学成绩落后的不利局面。
  回头看,抓基础。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犹如脆弱的大厦地基,如果忽视了这个基础,成绩的提升也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求老师停下来、回头看、补基础、抓落实。利用课余时间和自修课时间,夯实基础,补全遗漏,从小学的加减乘除做起,一个一个的过关。
  抬头看、盯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满堂灌、一言堂的做法。在课堂多提问,多留白,让学生主动思考,严肃回答。改变课堂上的全班集体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举手个别回答,在提问的过程中,注重追问,不被学生的表面答案所迷惑,问思路、问原理、问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辨别。
  低头看、用教材。强调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对于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不切合西藏实际的内容,改编成具有藏域特色的事例来落实数学教学。对于教材中必要的例子,通过媒体的教学,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或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反复看、盯结果。西藏的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质量很难保证。我们尝试了课堂的5分钟练习形式,在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让学生每天做4到5个简单的数学问题,问题仅仅涉及概念的记忆、基本公式的代换等等,通过反复的出现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分段看、给奖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能否保持、提升也是教学出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改变以前一言堂、无表扬的习惯,对学生不吝表扬,并且要是表扬有内容、言之有物。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周、每月的随堂练习和月考对成绩优秀和进步大的学生给与表扬和赠送一些学习用品以作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左右看、多借鉴。通過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点评课、展示课等各种形式,要求全部的学科教师都参与开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之中。通过组内组外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跳出自身的局限,能够借鉴他人的长处,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往前看、重集体。学校的考核从单个教师的考核向学科整体的考核转不变,并且考核的重心向初三倾斜,并在考核中拉开层级,体现差距。
其他文献
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桔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广东甚至华南地区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经济及科技发展亟待解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台风、海啸、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非典、甲流感等流行性急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追溯其根源无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有关联。为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面的一点粗浅
【摘 要】许多班主任或许认为班主任工作难做,其实班主任只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去做,不断学习班级管理理念,对学生真诚相待,以爱动其心,不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位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就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 理解 爱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学生思想的导师,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特别是县城私立中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根腐病是影响世界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大豆疫霉菌小种的高度变异性导致品种抗性极易丧失,
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我们教两个班级数学课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个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是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华南地区全年均可危害,以春夏季和秋季两个高峰期为主。传统农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新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新课改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许多作
好习惯,你培养了吗?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教育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藏语文教学:假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又何谈藏语文素养的真正形成和藏语文的成功呢?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藏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使藏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藏语文素养。况且中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