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车的魅力不必多说,大多数人依旧钟情于过去的老式汽车,不过多半都是出于对纯机械和直线条的迷恋,说得直白一点是喜欢过去汽车上那种充满力量的美感。SUV当然是最具有力量感的车型,从1963年就推向市场的Jeep Wagoneer开始,设计师就努力在SUV宽阔的车身平面上雕塑肌肉,我个人更愿意将其理解为设计师为汽车赋予的生命,而这种具有抽象意义的生命也给了拥有者安全感。Wagoneer可以算是SUV的雏形,但美式SUV向来都不会与灵巧沾边,包括Wagoneer在内的几乎所有早期美式SUV都与皮卡共享一副底盘,直到现在这一传统依旧在延续。而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类车型大多也都是笨重、耗油的代名词,甚至还极易发生翻车事故。
进入70年代,聪明的英国人改变了SUV的属性,那时候还在罗孚汽车旗下的路虎为SUV市场带来了一次革命。其实早在50年代的时候,路虎就不甘愿只制造廉价并且只能干粗活的车型,凭借自身实力路虎推出了Station Wagon车型,在当时这款车不仅拥有旅行车的空间和舒适性,还具备一定能力的越野性能,事实上,后来的卫士和揽胜也都是从Station Wagon理念上进化出来的车型。一直到60年代的时候,路虎开始注意到SUV在北美市场盛行,于是在1967年英国人发起了“100英寸Station Wagon”计划,而这款车也就是后来在1970年上市的第一代揽胜。
揽胜的问世为SUV树立了新标准,它应该算是全时四轮驱动SUV的鼻祖了。为了让英国的皇室成员以及达官贵人能开得舒舒服服,路虎为揽胜装上了一台源自别克的3.5升V8铝合金发动机,并且在后桥使用了螺旋弹簧。另外,为了能让体重减轻,工程师在保留传统钢制车身框架的同时使用了铝制蒙皮,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防腐,又能使维修变得更加方便。不过在1981年之前,揽胜都只提供3门版车型,很显然最初并没有考虑到它会走进普通家庭,它的理念更像是一台满足皇室成员外出使用的四驱版Shooting brake(猎装车)。而在1987年之前,揽胜甚至一直都没有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两次石油危机贻误了路虎的时机。
进入80年代后,还有两款SUV不得不提,一款是梅赛德斯-奔驰的G-Class,另一款则是畅销的日本货丰田“陆地巡洋舰”。奔驰的G-Class虽然销量不大,但却一直都比较稳定,而且背景还多少都有些传奇色彩。它其实是一款军转民车型,最初的构想由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军方提出,奔驰负责设计和制造。不幸的是就在G-Class推出前,巴列维王朝被什叶派发起的群众运动推翻,这款军用SUV摇身一变便成了民品。最初G-Class由奥地利斯太尔-普赫生产,它最厉害的招数便是拥有前中后三把差速锁,越野性能比一般的豪华SUV要强很多。
如果说越野性能,“陆地巡洋舰”并不是G-Class的对手,论品牌溢价80年代的丰田也只能自惭形秽。那个时候,丰田LC60凭借可靠耐用的性能和初露端倪的舒适性打动客户,“陆地巡洋舰”在当时有几块大市场——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而它所面对的竞争车型也比较多——路虎揽胜、发现、日产途乐还有三菱帕杰罗。如果单就日本市场来看,“陆巡”的确是不折不扣的豪华型SUV,而且在1989年推出的LC80系列还将大尺寸车身和全时四驱相结合,直到现在LC80都仍然是受到玩家推崇的日系SUV车型,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圆桌讨论
下期话题:SUV车型本来就是时下的热门话题,现在SUV开始大举往小尺寸发展,日产Juke、昂科拉、翼搏都是新来的选手,你对此怎么看呢?如果是你,会选择小型SUV吗?
Alice:如果说自己买SUV车型的话,我还是宁愿选择尺寸大一点的,比如途观、RAV4这类车型就刚刚好,而且五个座椅也足够满足一家人的需求。近期的长安福特应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口气推出了一大一小两款SUV车型,翼虎我觉得就符合我的需求,车上可以坐标准的5个成年人,而且发动机也有1.6T和2.0T可以选择,动力性能肯定不会差,只是担心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后续维护费用会比较高。另一款翼搏就感觉差点意思,其实车的样子还不错,也是欧洲现在流行的尺寸,主要还是停车方便,但是真要自己掏钱买单,我始终会觉得空间太小,或许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预设的前提吧。
马克小郭:如果按照我目前的收入,和对汽车的需求来看,我大概会选择翼搏这种尺寸的小型SUV,养车费用可以控制得住,而且停车还比较方便。毕竟买车是一家人使用,而且也是两个人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事情,所以,买一台车还得照顾老婆的感受。对于我们这代80后来说,可能都对尺寸小巧的车型会比较留意,但那些什么MINI、菲亚特500又太贵,而且局限性比较大,买一辆这样的车只能在城市里开开,要想出去自驾游还是得SUV或者大一点的车。现在汽车厂商的策略真是符合广大劳苦群众的需求,就比如说小型SUV吧,这么小尺寸的SUV不仅样子好看,而且也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价格也不会太贵,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很大,我相信,现在很多80后买车都会优先考虑这类小尺寸的SUV,翼搏比较合适,昂科拉其实也不错,就是价格稍微贵了点,还有长安CS35其实也不错,但自主品牌的品质让人不是太放心。
无条件为你:前段时间我去试驾过昂科拉,感觉还不错,比爱唯欧的空间稍微大一些,但跟科鲁兹那个级别的车相比还是要差点。要是几个哥们组织外出自驾游,可能一台车坐着会比较痛苦,后备箱放下四个人的大背包恐怕是个奢望了。其实我比较喜欢昂科拉的设计,非常敦实,车虽然小,但给人很强的安全感,在城市里开会比较唬人。还有就是驾驶起来也比较轻松,1.4T的发动机动力有保障,而且相信油耗也不会太高。对于SUV来说坐姿高一点,身体也要舒展一些,不像轿车那样窝着。另外,小车都设计得很有个性,符合年轻人的叛逆的气质,就我个人来说,我会为小SUV买单。
编辑微博
@王雷Autofan:北京朝阳路上的风波庄,菜单有点意思,喜欢看武侠剧的可以来!
2013年1月19日11:38
@高华_汽车之友:观致将携3款车去日内瓦参展。
2013年1月20日22:42
@齐勇_汽车之友:#足球联盟微试车# 由于某位编辑发微博已经黔驴技穷,因此今天XV到了我的手中。正好赶上出刊加班,这个点了,行驶在深冬空旷的长安街上,有它的陪伴,很自在。
2013年1月23日22:24
@汽车之友徐霆:今天的蓝天白云再一次证明:污染是一直存在的,显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只是和天气有关。那么,环保局和气象局还是合并吧?
2013年1月24日10:36
@艾斯帝夫:前几天一帮人讨论车辆备胎的布置形式,最奇葩的莫过于西亚特第一代伊比萨(南汽英格尔)采用发动机舱内藏式,这个结构从菲亚特Ritmo传承下来一直没改动过,这导致发动机安装位置处于前轴之前。伊比萨的后桥是横置板簧,后座低,油箱位于车尾占用了备胎空间,所以只好把备胎处理到发动机舱里了.....
2013年1月27日02:08
@leimingdb:英国火车上有wifi,爽!
2013年1月31日18:12
@汽车之友刘伟:突然发现最好的冰雪测试场地是高速公路。
2013年2月2日10:51
@黎叔2025:执行“国V”将会把自主品牌逐出北京,因大部分自主品牌发动机无法与“国V”相配。同时,二手车市场也将面临转场,但谁说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呢?都忍了吧。奥迪总裁鲁珀特·施塔德日前在京表示,在全球大气污染排放中,轿车只贡献了16%,如果加上商用车也才到18%。大部分排放是非汽车因素。
2013年2月3日09:44
@郝国舜_汽车之友:去往雪乡路上的铲雪车,从防滑链和地面能看出路况吧,这还是雪没怎么下的时候。
2013年2月3日23:01
@周志华-Autofan:迈阿密的云彩震得我心中的PM2.5摇摇欲坠。
2013年2月4日01:12
进入70年代,聪明的英国人改变了SUV的属性,那时候还在罗孚汽车旗下的路虎为SUV市场带来了一次革命。其实早在50年代的时候,路虎就不甘愿只制造廉价并且只能干粗活的车型,凭借自身实力路虎推出了Station Wagon车型,在当时这款车不仅拥有旅行车的空间和舒适性,还具备一定能力的越野性能,事实上,后来的卫士和揽胜也都是从Station Wagon理念上进化出来的车型。一直到60年代的时候,路虎开始注意到SUV在北美市场盛行,于是在1967年英国人发起了“100英寸Station Wagon”计划,而这款车也就是后来在1970年上市的第一代揽胜。
揽胜的问世为SUV树立了新标准,它应该算是全时四轮驱动SUV的鼻祖了。为了让英国的皇室成员以及达官贵人能开得舒舒服服,路虎为揽胜装上了一台源自别克的3.5升V8铝合金发动机,并且在后桥使用了螺旋弹簧。另外,为了能让体重减轻,工程师在保留传统钢制车身框架的同时使用了铝制蒙皮,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防腐,又能使维修变得更加方便。不过在1981年之前,揽胜都只提供3门版车型,很显然最初并没有考虑到它会走进普通家庭,它的理念更像是一台满足皇室成员外出使用的四驱版Shooting brake(猎装车)。而在1987年之前,揽胜甚至一直都没有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两次石油危机贻误了路虎的时机。
进入80年代后,还有两款SUV不得不提,一款是梅赛德斯-奔驰的G-Class,另一款则是畅销的日本货丰田“陆地巡洋舰”。奔驰的G-Class虽然销量不大,但却一直都比较稳定,而且背景还多少都有些传奇色彩。它其实是一款军转民车型,最初的构想由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军方提出,奔驰负责设计和制造。不幸的是就在G-Class推出前,巴列维王朝被什叶派发起的群众运动推翻,这款军用SUV摇身一变便成了民品。最初G-Class由奥地利斯太尔-普赫生产,它最厉害的招数便是拥有前中后三把差速锁,越野性能比一般的豪华SUV要强很多。
如果说越野性能,“陆地巡洋舰”并不是G-Class的对手,论品牌溢价80年代的丰田也只能自惭形秽。那个时候,丰田LC60凭借可靠耐用的性能和初露端倪的舒适性打动客户,“陆地巡洋舰”在当时有几块大市场——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而它所面对的竞争车型也比较多——路虎揽胜、发现、日产途乐还有三菱帕杰罗。如果单就日本市场来看,“陆巡”的确是不折不扣的豪华型SUV,而且在1989年推出的LC80系列还将大尺寸车身和全时四驱相结合,直到现在LC80都仍然是受到玩家推崇的日系SUV车型,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圆桌讨论
下期话题:SUV车型本来就是时下的热门话题,现在SUV开始大举往小尺寸发展,日产Juke、昂科拉、翼搏都是新来的选手,你对此怎么看呢?如果是你,会选择小型SUV吗?
Alice:如果说自己买SUV车型的话,我还是宁愿选择尺寸大一点的,比如途观、RAV4这类车型就刚刚好,而且五个座椅也足够满足一家人的需求。近期的长安福特应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口气推出了一大一小两款SUV车型,翼虎我觉得就符合我的需求,车上可以坐标准的5个成年人,而且发动机也有1.6T和2.0T可以选择,动力性能肯定不会差,只是担心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后续维护费用会比较高。另一款翼搏就感觉差点意思,其实车的样子还不错,也是欧洲现在流行的尺寸,主要还是停车方便,但是真要自己掏钱买单,我始终会觉得空间太小,或许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预设的前提吧。
马克小郭:如果按照我目前的收入,和对汽车的需求来看,我大概会选择翼搏这种尺寸的小型SUV,养车费用可以控制得住,而且停车还比较方便。毕竟买车是一家人使用,而且也是两个人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事情,所以,买一台车还得照顾老婆的感受。对于我们这代80后来说,可能都对尺寸小巧的车型会比较留意,但那些什么MINI、菲亚特500又太贵,而且局限性比较大,买一辆这样的车只能在城市里开开,要想出去自驾游还是得SUV或者大一点的车。现在汽车厂商的策略真是符合广大劳苦群众的需求,就比如说小型SUV吧,这么小尺寸的SUV不仅样子好看,而且也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价格也不会太贵,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很大,我相信,现在很多80后买车都会优先考虑这类小尺寸的SUV,翼搏比较合适,昂科拉其实也不错,就是价格稍微贵了点,还有长安CS35其实也不错,但自主品牌的品质让人不是太放心。
无条件为你:前段时间我去试驾过昂科拉,感觉还不错,比爱唯欧的空间稍微大一些,但跟科鲁兹那个级别的车相比还是要差点。要是几个哥们组织外出自驾游,可能一台车坐着会比较痛苦,后备箱放下四个人的大背包恐怕是个奢望了。其实我比较喜欢昂科拉的设计,非常敦实,车虽然小,但给人很强的安全感,在城市里开会比较唬人。还有就是驾驶起来也比较轻松,1.4T的发动机动力有保障,而且相信油耗也不会太高。对于SUV来说坐姿高一点,身体也要舒展一些,不像轿车那样窝着。另外,小车都设计得很有个性,符合年轻人的叛逆的气质,就我个人来说,我会为小SUV买单。
编辑微博
@王雷Autofan:北京朝阳路上的风波庄,菜单有点意思,喜欢看武侠剧的可以来!
2013年1月19日11:38
@高华_汽车之友:观致将携3款车去日内瓦参展。
2013年1月20日22:42
@齐勇_汽车之友:#足球联盟微试车# 由于某位编辑发微博已经黔驴技穷,因此今天XV到了我的手中。正好赶上出刊加班,这个点了,行驶在深冬空旷的长安街上,有它的陪伴,很自在。
2013年1月23日22:24
@汽车之友徐霆:今天的蓝天白云再一次证明:污染是一直存在的,显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只是和天气有关。那么,环保局和气象局还是合并吧?
2013年1月24日10:36
@艾斯帝夫:前几天一帮人讨论车辆备胎的布置形式,最奇葩的莫过于西亚特第一代伊比萨(南汽英格尔)采用发动机舱内藏式,这个结构从菲亚特Ritmo传承下来一直没改动过,这导致发动机安装位置处于前轴之前。伊比萨的后桥是横置板簧,后座低,油箱位于车尾占用了备胎空间,所以只好把备胎处理到发动机舱里了.....
2013年1月27日02:08
@leimingdb:英国火车上有wifi,爽!
2013年1月31日18:12
@汽车之友刘伟:突然发现最好的冰雪测试场地是高速公路。
2013年2月2日10:51
@黎叔2025:执行“国V”将会把自主品牌逐出北京,因大部分自主品牌发动机无法与“国V”相配。同时,二手车市场也将面临转场,但谁说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呢?都忍了吧。奥迪总裁鲁珀特·施塔德日前在京表示,在全球大气污染排放中,轿车只贡献了16%,如果加上商用车也才到18%。大部分排放是非汽车因素。
2013年2月3日09:44
@郝国舜_汽车之友:去往雪乡路上的铲雪车,从防滑链和地面能看出路况吧,这还是雪没怎么下的时候。
2013年2月3日23:01
@周志华-Autofan:迈阿密的云彩震得我心中的PM2.5摇摇欲坠。
2013年2月4日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