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点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将来单纯的工作而学习,而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其实从现在的社会现状我们已经有深刻的体验了,原来我们时刻在提醒孩子说:你不好好学,将来没工作。而现实却是,大街上很多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在打工、拼搏。我们不熟悉的行业不说,就说我们这个教师行业吧,每次看着大学生们来参加笔试、面试,心里就有一种危机感:这些是80后90后的社会新鲜血液,而教学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来补给,可我们大部分老师仍拿着自我满足的心态,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教学这么多年了,经验都比他们的岁数高!固然经验很重要,可是我们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水平,不去继续学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来我们的这个饭碗也有被打破的时候。小学是孩子们走入社会的第一个群体,在小学阶段,知识点不多,但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却很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在这三个主流之下,我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并重,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依据课标理念,针对的儿童年龄特征,在小学义务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为将来继续学习的基础。
  2012年7月,小桥大街学校与大通窵沟学校手拉手活动时,两校根据自己的理念分别送出语数各一节,我跟听了两节数学课,授课教师很有激情的言语和清晰严密的数学思维带动学生积极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课堂中学生不时闪现的思维火花让我感慨:课堂,还需要老师的调动和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及教学能力来感染、调控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评价、质疑与反思中,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根据和同行们的交流、反思,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宜从以下几点入手较好:
  一、要了解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
  “数学老师的眼睛像飞刀一样,对 我充满杀气。” ——三毛
  “数学老师关切的微笑和怜爱的眼神,都成为我生命中最温馨美好的记忆。” —— 席慕容
  了解学生是对学生爱的表现,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才有生命。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他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吃。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即所谓的“以本为本”、“以教论学”,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对学生的分析、了解。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在人格上,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给孩子留有尊严,当孩子们礼貌的问候我们时,我们也能热情的回应他们的礼貌;当孩子在课堂回答问题错了时,我们让孩子有尊严的坐下来;当孩子有错时,我们也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给孩子改正的时间;当孩子在校外受到伤害时,我们能及时给孩子心灵上的抚慰。老师温和、宽容、包容的人格魅力能感染到学生的行为,当一个孩子正真被你感动后,他(她)自然而然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你的科目了。
  二、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培养学生乐学、爱学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现行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利用这一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例如:低年级较多的数学课型适合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贯穿整个课堂,或把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况搬到课堂中,让他们利用动手操作解决身边的问题,因学习内容和孩子们自己有关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很多(这一招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管用),记得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字编码》一课时,整节课孩子们都处于兴奋状态,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学的邮编是孩子们所在区域的邮编,我们用的身份证号码是孩子们自己收集到的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而我们要编写的学号又是他们自己的学号外加给自己的数学语文老师也按现任班级编上学号,学生还收集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字编码:如门牌号、电话号码、车牌号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是他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知识,下课了就如孩子们说的:数学课太酷了!从孩子的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理解了生活中数学的意义。到小学高年级,就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设计一个学生经常看到遇到的情景,让生参与其中,如教学五年级第十册分数和小数互化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商店同一商品两个价钱(即一个小数一个分数),要去哪个商店买合算的情景,因为学生在现实中也经常遇到次类问题,所以,他们对探究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投入了,收获就比较深刻。同时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也让学生学的愉快,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一点上,就我在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得到的一点经验,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如在教学五年级第九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个情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有把除数转换成整数进行计算的,也有学生把小数除数先当成整数进行计算,然后再把商缩小相应的倍数,而且这种思维方式不在少数;在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内容时,当学生理解什么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概念后,通过对例题的学习,我直接问学生:你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有什么方法?片刻,有学生站起来:老师,我找到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比如: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用6除以6和8的最大公因数再乘8,结果就是6和8 的最小公倍数,大家可以多举这样的例子。。。这下课堂炸锅了,大家开始行动起来,发现确实是这样的,通过这一发现,大家又找到求两个数有公因数3、5等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诸如此类,经常出现学生打断我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为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四、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明确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很多问题现象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一位数学教师在教行程问题时,感到学生对“同时”、“不同地”;“相遇”、“相遇时间”等概念难于理解,于是他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他组织两队学生分别在操场两边竞走,老师哨子一吹,两人同时从两地对走。这时,老师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要求两人碰上时停止,告诉学生这是“相遇”。 然后让同学们看在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间内两位同学各走多少距离。活动后,老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想起活动的情景,以活动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为支柱,进一步分析思考,便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知识。依据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数学,比如让学生统计路口经过的车辆、统计全校男女生人数、去商店调查商品的价钱认识小数分数、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图形等,无不是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减少了陌生感。举目望去,什么比较两数的大小、方位位置、数字编码等问题,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切实感知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信手拈来。
  五、学生有困难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
  当学生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就会说:“同学们互相交流下!”课堂就会出现学生们的思维撞击、百花齐放的现象。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另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既有个性发展的问题情景,同时还为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把讲台留给学生。
  教育第一线的专家们常常给我们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学生会的我们不教,学生不会的我们也不教,老师会纳闷:哪时候需要我们去教呢?当学生遇到困难,这时候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一个有管理艺术的校长会把老师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老师们去做,这种艺术放老师和学生身上也一样,既然学生会的、不会的都不需要我们去教,那何不放手把讲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主宰课堂呢?近几年,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发现这么一个大的转变:以往的由老师教学生学逐渐变成由老师引领学生开展学习,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转换,老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还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原来带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把赶老师下讲台,自己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思维展现给大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给予评价,拿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在抢镜头。其实,孩子们喜欢自己站在讲台上的那种自信和大家对他的肯定,所以他们习惯了主动走上讲台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智慧。也因此,只要是合理的,我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心甘情愿让他们抢我的镜头。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人民币》时,课前三分钟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提出问题:关于人民币,你想知道什么?这一问,学生的问题随之而来,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五环八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处,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在问题中,孩子们相互提问质疑相互解答肯定,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还沉浸在自己解决问题的开心中。记得在学习通分知识的时候,班里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老师,通分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诀窍,不是说要把两个分数的分母化成同分母分数吗?我们直接把两个分母一乘,这样两个分母不就相同了吗!”且不说这种方法的优化性,但就孩子的角度来说,他发现这样的方法,说明他在学习过程中是参与思考了的。班级中这样的学生很多,有时有他们自己主持自主探讨问题,有时在你讲的过程中,他也会站起来和你辩论,作为教师,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轻松、和谐。课堂的角色改革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广角、打电话、走进自然、粉刷围墙等内容,属于综合性知识,这些内容的增加,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活跃思维、需找解决方法等综合性的能力培养,这些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开拓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解读教材,有的放矢,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相信学生会喜欢上数学的。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医疗卫生行业备受关注,医疗改革、医患关系、医疗纠纷使医院频频成为新闻的焦点。医院如何摆脱困境,增强竞争力,建立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成为各大公立医院思考的问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展开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继续实践、研究,让学生的错误激活师生的思维,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关键词】错误资源巧用错误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
【摘要】新课改近年来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成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数学处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十分关键,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
极限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包括级数)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数学分析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以及定积分等等都是借助于极限来定义的。 极限思想的由来与一切科学的思想方法一样,极限思想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各个元素的地位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达到解题的最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策略 理清思路 解题能力  攻城,不能强攻硬取,应讲究“战术”;解题,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讲究“策略”。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多年来的传统教学,将德育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效果是学生被动接受,被短暂的约束。在新理念的感悟中,我清醒的认识到,德育教育应指向社会现实,学生道德准则的践行,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课堂,缺乏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在数学课堂上落实德育任
【摘要】数学是一门十分枯燥又十分精确的学科,特别能够挑战人们的耐性和理智。而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好动爱玩的时期,因此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老师们应该更加用心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生动活泼的教科方式,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增加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策略提出问题  人们的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