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态语言,又称行为语言。它是一种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体态语不仅能代替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能扩大交流范围,表现或掩饰内心情感,丰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简洁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达内容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等作用。体态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运用。
  一、手势的运用
  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手势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巧用手指。
  在学生回答正确时用向上竖起的大拇指或做个OK手势表示对学生的赞许或肯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食指的巧用也可起到引导、指示、警告作用或表示数的作用。例如:在数字教学中,食指可表示数字“1”;当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时,其他学生发出议论的声音,就可以用食指与嘴唇靠近并垂直,发出“嘘”声,表示“请安静”、“请不要说话”的意思;当讲到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配合加重处理的手势、恰当贴切的动作,说“请大家看黑板”、“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五指的动作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5个5个地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写生用自己的双手演示,伸出一只手就表示5个,另一只手又表示5个,依次反复这样下去。这样,利用五指的动作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数数的方法。
  2.掌臂配合。
  手掌心向上,轻锨动一下或数次,表示起立、请你来做这件事情。请学生发言后,要求学生坐下时,手掌平伸,微微向下运动来示意其坐下;前伸一只手,掌心向里,向着自己招动,表示让学生到老师身边来。在一片讨论声中教师喊几声,学生不一定立即就能反应过来,此时如运用拍几声巴掌的方法,学生就会很快停下来。通过手势提问,可减少言语重复,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且这样给学生一种平等感,减少紧张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二、表情语的运用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赞许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强化教学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重眼神的运用。1.注视的运用。例如:课堂上出现哄笑等消极行为时,教师可用严肃的目光来制止;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这样的处理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干扰教学。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老师可以用亲切的态度、和蔼的面容,加上鼓励的注视,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使他们静下心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2.环视的运用。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一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环视全体学生,目光饱含鼓励与期待,在重点学生身上可以稍停片刻,给予鼓励。在学生做题时,教师也可以经常运用环视了解学生整体练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老师目光的注意,对优生给予信任、鼓励并高标准要求的目光,给“差生”以关怀、期待和耐心帮助的目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身体距离的运用
  教室是教师在课堂上唯一可利用的空间,但如何利用这有限的空间,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实践表明:教师距离学生太近,学生思维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太远了又不太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台下边走动、边沉思,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身影,集中精力、反馈信息、思考问题,从而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使课堂变得有生气。例如,为了营造正式、严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为了提醒那些课堂上的“捣蛋鬼”,教师则可以走近他们,引起他们的心理防御;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教师有时也可出现在他们身边,以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器重。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丰富的体态语言实是一种数学教学艺术,往往可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如手势、表情语、身体距离等,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1.功夫在课外,教师要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
数学家欧拉认为:“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呢?本文拟对数学实验在小学
摘 要: 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些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摘 要: 小学数学的精髓是思想方法,此方法在小学教材中有一些相关的介绍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真谛,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策略  说到数学中的灵魂主体,那就一定是指数学的思想方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文就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采取新颖教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简要谈一谈。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积极性 调动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学习很吃力,跟不上全班同学的进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由于受不同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对症下药,逐步转化,让其自信、自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部分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