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道前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修业的精进而走到一起来的。教学还可以相长。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不做高高在上、习惯于动口的君子,而要和学生一道前行,一起读书、游学、写作,做一个既动口,又动手的老师。
  【关键词】读书 游学 写作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修业的精进而走到一起来的,因此,老师和学生就应该不计短长而一起前行。
  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修业修德。不做高高在上、习惯于动口的君子。
  一、和学生一起读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书目都有明确的规定。可是,师生们执行了吗?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究竟怎样?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走访了一些老师,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也就是说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高中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原因是: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阅读,对于考试没有明显的帮助。
  再想一想,没有任何学科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完成这么多的文字阅读量,唯独“语文”。
  再深入想一想:我们的文化靠什么传承?我们的精神家园靠谁去守望?这样一想,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就全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
  师生一起读书,可以形成阅读的良好氛围,在这个氛围里,能够互相督促,提高阅读效率。
  师生一起读书,可以找到共同话语,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开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形成研究风气。
  师生一起读书,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动笔,写一些读书笔记,留下成长的足迹。
  ……
  对教师而言,重读一些书籍,并不意味着浪费。基本的道理是:重读,也会有新的收获。和学生一起读书,会逼着教师思考更多的问题,对自己也是个提高的过程。
  二、和学生一起游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建议语文教师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且明确告诉我们: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是互补的,一味地读书,那是“读死书”。通过读书,能够获得丰富的学养,如同一个财迷看到了金山银山,但要拥有金山银山,还得走出书本。
  行万里路,既是在验证所读的书本知识,又是在换一种方式在读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是无字的,他叫自然、社会、风俗、世态……
  举个例子吧。   2008年,我和部分学生去登东梁山。山不高,很快登顶。俯看滚滚江水,眺望对面的西梁山,顿时觉得东、西梁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不禁吟起《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忽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了:“李白怎么看到了‘碧水东流’,这江水不明明是浑浊的吗?”是啊,我们看到的江水,的确浑浊不堪。于是,围绕“碧水”我们就讨论开了:
  有人说“唐代的时候,这江水就是碧蓝的。白居易还写‘春来江水绿如蓝’呢”;有人说“这是环境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碧水才成了浑水”;还有人说“唐代人口稀少而现在人口太多,江水不混才怪呢”……
  七嘴八舌中,大家讨论起了环境变化的原因,大有世易时移的感慨。大家都深信李白诗中的“碧水”是真的,要不,他怎能将离此山不远的青山作为魂归的地方呢?
  去年,这个班同学聚会,还跟我回忆起这次游历。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学习《望天门山》!
  可是,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强化。现在的师生们紧紧守着课堂,紧紧地盯着分数,苦苦地奋斗着。更有甚者,打着安全的旗号,把师生全部圈在校园里,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走出校园都需要校长、班主任签字,即便想走,还能走多远?
  我以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是侮辱了教育。
  不久前,马鞍山二中周老师带着班级学生游学琅琊山,其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争取领导支持。他在游学之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请示报告、游学计划书、游学预案等,因为这样,他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认可,学校同意了他的游学方案。不妨看看他的“安全预案”吧——
  安全预案
  1.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意见,采取自愿原则。发放此次活动的《告家长书》,必须征得家长签字同意后,学生才可参加此次活动。
  2.欢迎家长志愿者参加此次活动。参加活动的家长编入学生小组,负责安全事务。
  3.与家长志愿者一起与旅行社协商。协商内容有:交通工具、行程、价格、保险、服务项目等。协商好之后,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4.请学校领导出面与旅行社协商。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安全出发,选派出最好的车辆和驾驶员。
  5.活动前,再次召开专题家长会。学生分组,每组确定责任老师、家长和学生安全员。强调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
  6.活动时,开通24小时联系电话。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都可以直接拨打。
  其次,要有游学内容。游学的目的要清楚,要有针对性。为此,他安排了以下内容,见下表:
  最后,要有总结。游学中,师生围绕六个方面的游学内容进行过交流,归来后,都形成了文字,修改后印刷成册,名为《寻梦》。周老师为之写序。
  为了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也为了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游学,哪怕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只有一次,我们也应该坚持这样做。
  三、和学生一起写作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软肋。
  表现在高考作文中,写磨难,则拿自己的亲人开刀,让父母离异、遭灾;论反抗,终究是屈原沉江、李白不事权贵、窦娥刑场发愿;说旷达,绕不开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普遍的问题是:语言上以华美掩饰贫乏无味、内容上以唱高调来掩饰内心的空虚、情感上以做作来掩饰无病呻吟。
  追究这种现象的根源,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关,与市面上大量的《作文宝典》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平时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校正的办法有很多,“和学生一起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平等观念的确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老师出题,学生写作。现在,有了共同的“作业”,有了共同的思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只管动嘴不动手了。师生之间通过同题作文相互理解更深,情感上也更融洽。
  2.有利于评讲。师生作文可以进行比较,可以畅谈写作体会,可以分享成功的快乐与不足的教训。
  3.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教师下水作文,可以给学生示范;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促进教师思考。教学相长,师生互利。
  我还以为,教师下水作文,应该强调:与学生“一起”,即应该与学生写一样的题目、用同样的时间、满足同样的写作要求——不得宿构、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等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阶段。
  如果一定要说教师是“蜡烛”的话,那么,这蜡烛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教师也在不断进步,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本来就应该一道前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三,对于高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与学生的前途直接挂钩。高三生物复习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任务较重,且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很多学校的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往往是沉闷无趣的,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们复习生物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复习,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改变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现状势在必行。本文将以实例来探讨在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上的教学创新方法。  【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简单的告诉、反复的训练及理性的规范,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亲身、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语文学习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效的语文学习必然伴随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通过自身地感知、揣摩、分析、联想、体会等心理活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克服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以科学的手段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时要冷静地思考,慎重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辅助教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有效的实验措施,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内容摘要】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基本特征是美。书法的艺术美体现在多方面,其中变化是体现书法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点画线条的变化美,结构组合的变化美,布局安排的变化美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的变化,才使一幅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关键词】书法 变化美 点画线条 结构组合 布局安排    书法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美。
【内容摘要】2011年是高邮市高效课堂推进年,但是农村初中的现状让人不如意,教师是老的老,少的少,工作态度是懒的懒,怠的怠,还谈何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建设,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源泉。教师的课程能力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化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加强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是提升教师课
【内容摘要】通过“纲要信号地图”收到直观地图和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纲要信号地图”是地图与课本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快捷方式。在教学中可灵活,合理的设计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图式纲要信号法 简易图 趣味 互动  现行初中历史课本中增添了许多历史地图,这些历史地图是编者根据大纲要求,精心选择设计的。它们为学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形,和教材文字叙
【内容摘要】在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将是本文谈论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课堂学习问题的生活化,另一方面是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课堂到课外,内外结合,进行分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努力创造有利的情境,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该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从数字组合中感觉到快乐,更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从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将进行相应的革新。所以,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将会是每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困境进行分析讨论,并给予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困境 
【内容摘要】质本洁来还洁去,摒弃浮华,回归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把语文课当着语文来讲,让语文课真正成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学习古诗词不防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会读、读懂、感悟,再创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