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讲析适度与失度的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讲析需要掌握适度原则。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需要杜绝,现代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一味让学生自学也不可取。文本内涵讲析不能用时间进行限定,因为不同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都存在个性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文本讲析角度、深度和宽度。这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有重要帮助。
  一、内涵挖掘,根据学生需要把握深浅
  小学语文文本大多属于经典之作,教师对文本内质挖掘,需要掌握几个维度。首先是文本内质因素,文本字词应用、句法构建、写作特色展示,以及作者情感渗透表达,形成文本内涵要素。其次是生本因素,学生学习力存在个体差异,对文本阅读学习实效性不会相同,教师要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特质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深度调研,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学习《早》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早”字。教师问学生:“你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用‘早’字作为课题?这个‘早’有什么来历呢?”在品味两个“早”的异同时,教师这样引导:“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是记下你的感悟和发现。”在图文讲解时,教师问学生:“根据图文介绍,你找到文本的写作线索了吗?能不能用几个词语串联起来?”在文本结尾,教师这样进行小结:“作者由腊梅的清香引入鲁迅课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对鲁迅的优良品质进行评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样一个‘早’字给我们带来的激励效果是无可估量的。”教师在文本解读的几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提示、提问和点拨,给学生指明了思考方向,学生阅读效果良好。这样的文本解读就是适度的。
  二、外延伸展,根据教学需要掌握经纬
  小学语文文本编辑时,大多是以单元形式存在,即相似文本内容构成一个学习单元,编辑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为提升群文阅读的需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学习中通过对比阅读,对相关文本内涵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比对、归结,最终形成文本阅读共性认知。教师在具体讲解时,要注意文本外延经纬度的延伸,通过对相似文本内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崭新的阅读认知。
  在学习《神奇的克隆》时,文本最后两段,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制造”人体器官,最后一段:“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对这部分进行解读,很自然要涉及克隆人的话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讲解的:“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但克隆人是不是存在道德伦理等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给出比较确定的回答。克隆人涉及很多现实问题,对道德伦理会产生冲击,它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效应,自然是不能允许的。”很显然,这位教师对文本解读失度了,文本中本来就没有涉及克隆人这个话题,教师对文本展开外延解读并没有错,但问题需要由学生来感悟,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这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没有一点益处。
  三、内在联系,根据综合需要生发思维
  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多层次内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进行深度解析,但对文本内在重要因素进行渗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文本中的经典语句赏析,就是非常好的文本解读标本。教师对个别语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给学生树立学习典例,自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学习《爱如茉莉》时,教师对典型字词进行针对性解读:“叮嘱是什么意思?爸爸叮嘱我什么呢?说一遍两遍算不算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呢?你平时是不是也会遇到被人叮嘱的情况呢?‘寻思、随手、一本正经’这三个词语写的是什么情节?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烈。问题展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跟进纠正评价。教师对重要词语进行深度剖析,将文本各种内质因素进行深度挖掘,找到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文本深度解析给学生以清晰的学习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很自然抵达文本核心内容,这样的文本解读当然是适度的。
  任何事物解读操作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小学语文文本讲析也是这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讲解维度。教师在文本讲解适度问题上要谨慎把握,既不能讲得太多,有过度之嫌;也不可讲得太少,给学生学习造成认知障碍。能够合理设计讲解维度,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小学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毛泽东民族观既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民族观的内容极为丰富,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才能知所未知。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谈几点管窥之见。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形成一种习惯,
教师在许多人眼里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角色,教师施展自己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表情、与学生之间的人性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學效益有以下几点:  一、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教师的亲和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以及学生的向
从教多年,我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为提升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优化他们的道德品质而不懈努力着。特别在九年级的班级管理方面,我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做法。在这里,就九年级班级的管理,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全面了解,快速熟悉每个新生,为后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作好铺垫  每个新学年我都会见到一群新面孔,对于刚见面的我们,互相都不太熟悉,因此,我首先要用最短的时间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
“正能量”时下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词,以人为本,研究正能量的幼儿园文化,对于发挥幼儿园文化的积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塑造幼儿园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 正知,正行,正管理  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会心的微笑、由衷的赞美、鼓励的眼神、把每节课当精品课打造、关注孩子生活的细节、一日课程中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