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f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心脏。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提问能很好地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数学探究的线索和方向,促使学生注意到教科书中的某些数学信息;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思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兴趣和热情,激活他们的数学思考。因此,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尽心、精心地设计一个个数学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和促思性。现笔者利用本文并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应具有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大多数呈现出来的都是静态的知识体系,有时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联系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预设新知导入的问题时,一定要创设一些必需的情境,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主动、积极、有效地联系旧知识,引发出新的知识。比如,笔者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时根据教科书中的例题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故事情境: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行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走累了感到口渴,唐三藏安排悟空去寻找解渴的东西,结果悟空找来了一捆同样长的甘蔗。于是,唐三藏决定把甘蔗分给徒弟们解渴,八戒嘴馋,唐三藏先分给他一根甘蔗的1/2,接着把第二根甘蔗的2/4分给悟空,最后把第三根的3/6分给了沙僧。八戒一听嚷嚷道,不公平,他不答应,说师傅偏心,吵着要重新分甘蔗。……同学们,你认为唐三藏的分法公平吗?他有没有偏心呢?你能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唐三藏解释一下吗?就此,非常顺畅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的研究证明:当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经验有紧密的联系时,他们会对这个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沟通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用心创设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同时把生活的数学问题抽象出来。
  二、数学教学中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给他们提供富足的自主探究的时空
  数学课堂的提问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一个个难住,而是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跳一跳,摘桃子”。据此,我们的提问:一,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不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动力,反而白白浪费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二,不能太难,太难了往往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无法让他们保持探究的兴趣,这样就是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数学知识的新授往往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是有效培养、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好时机。所以,此刻的课堂提问应给学生提供富足的思考时空,带着老师的提问进行思索,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有关“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给学生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梯形的面积又该怎么算呢?梯形的面积是上下底之和乘高,还要除以2,为什么要除以2?第二个问题: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图形面积怎么计算?它与原来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如何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这两个问题相比较:第二个问题的思维价值较大,思考的空间也较大, 它更加突出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教师问得精准,学生想得深刻的效果。第一个问题显得过分的“直白”,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要把控好问题的“度”,一定要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动力,给他们富足的思考时空。我们的提问一定要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要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和水平。
  三、数学教学中提问要恰当地进行补问,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数学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加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都在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说”数学,有时学生说得偏题了,跑调了,教师也不“敢”点拨一下。其实,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恰当地进行相关的补问。课堂活动中,如果讲课始的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寻找解题思路,那么在课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的本质。当然课始的问题是可以预设,但课中的问题,则需要补问或者是追问,这些都要随时面对学生在课中的生成。所以,它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清晰把握好教学目标以及为了达成目标而开展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只有把握好,我们才能及时补问和有效追问,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提问,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与技巧,作为教师在具体的导学中不应多问,而应善问、巧问、活问。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备课、备学生,切实钻研教科书,分析學情,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设计问题,营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建宁小学
其他文献
一、“高中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中,“思维”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与“感性认识”相对的,指理性认识,即思想;也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思维能力”就是指这种思维的本能或能力,尤指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能力。  “经济学思维能力”就是指在经济学知识认识学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语音语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十分重要,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英语走进生
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环节存在教师提问方式单一、没有新颖的创新设计、提问过程过于直白、没有充分发掘所提问题中的深层含义,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能有效带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兴趣及思考等问题。怎样避免此类问题,这就要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设计问题的能力、控制问题的难度系数 、增强问题的发展延续性 、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 、凸
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中高素质公民与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对小学生而言,上口语交际课是提高其自身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语文课程中重要构成之一的口语交际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所以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倚重教材,忽视学生实际情况  目前在小学语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谁的本领大》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的本领》的第3课。本课是学习了《灯泡亮了》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之后的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组成,能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了解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本课的任务是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探究常见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用学到的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要落实此目标,识字就要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科书中的要求识字;二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简单阐述如何提高低年级字词教学的效率。  一、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中指导识字词  (1)情景创设引发兴趣,在体验中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目的 研究伴有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HS)的高血压患者术后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OSAHS患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了电脑等技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相整合,用直观形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彩云追月》是由王付林根据任光作曲的管弦乐《彩云追月》填词而成,乐意宁静,歌词深情,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而言,能够有艺术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
长久以来,广大的美术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不爱发言,不敢发言,发言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一个问题下去,课堂中面临着“可怕的沉默”。或者,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