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专题教学的内容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传统思想,儒家伦理道德,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9—0040—02
  
  连续多年带高三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高考结束后去看高考试题,揣摩高考命题的思路与趋向,进而反思让高考引领自己的教学方向。当我看到2008年山东卷文综卷第27题时,不禁想起学生走出考场时的疑问,“高考为什么考了家庭伦理观念?是不是试题有点偏和难?”第27题提供了四段材料,其中两段是:
  27、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问题:(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我反复对照试题和答案,发现本题考查的并不是教材的具体内容,而是学生对所学专题知识的认知程度。请注意,答案特别提出“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酎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要正确回答这两问,一是要把握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是什么,二是要把握思想意识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学生之所以感觉试题有难度,好像没有学过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我们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个专题时,只注重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我们一般的习惯是,先梳理儒家思想的脉络: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政思想”,到西汉“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的新阶段,明清李贽、王夫之等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近代维新运动借助孔子思想的权威,袁世凯提倡儒学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打倒孔家店”,还有“文革”时的“批林批孔”,以及当今世界新儒学的发展。究竟其中的精髓是什么呢?学生掌握了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却无法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解决高考问题,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没有把握新课程专题的内涵,而是继续沿袭了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做法,完全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专题教学的特点,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大胆取舍。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是适应高考必须做出的调整。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个专题,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调整教学。
  首先应该对这一专题的主题线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根据主题线索选择教学内容。我仔细揣摩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第一问关于“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思想基础,准确的答案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我们在复习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注重的是它的“仁政”“民本”思想,以及联系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以和为贵”的思想。高考试题的设问角度为什么放在我们忽视了的“儒家伦理道德”上呢?儒家思想能够在封建社会占据主流地位,进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原因不在于我们教材反复强调的“仁政”与“民本思想”,它之所以成为主流政治思想,并不断得到强化,是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有利于加强统治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三纲五常”。在家庭就是“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在家就是讲“孝”;在外就是讲“忠”。这就是儒家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这是稳定社会的主流思想。回答“中国传统思想”不给分,很有道理,因为“狭隘的忠诚与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都是儒家伦理道德所提倡的。由此不难看出今年山东卷第27题前两问的命题意图,就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认知程度。
  根据这个主题线索,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这样的一组题目: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不断延续,地位不断巩固的原因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每一个阶段又有什么新的发展?什么内容得到强化?哪一方面走向了极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也就清晰的体现出来了。我们再根据这些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取舍。我认为,对程朱理学的“理”和“气”的关系问题完全可以不去纠缠,也无需再对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是唯物还是唯心去较真。因为,这些哲学问题不是主流意识,也不是儒家学说的特点。对儒家学说的“仁”的思想,“民本”意识,“大一统”意识,和谐意识,是学习本专题的延伸意义,即探究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学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共同发展的现代意义。
  其次,要实现专题之间的贯通和整合。这道高考试题要求回答伦理观念的经济基础,认识思想与经济的关系。新课程的必修课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领域来叙述人类发展史。这种模块设计打乱了历史的整体I生,人为地造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分裂,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三者之间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一定时期的政治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则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如果学习政治模块的专题就只讲政治问题,经济模块的专题就只讲经济问题,孤零零的一条线,孤零零的一个个点,那就好象是抽去血肉的“人”。我们不能被动地实施新课程,应结合高考的命题趋势与新课程的理念,对三个必修模块进行整体研究,对每个模块的体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研究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到既有渗透和兼顾,又能适当的取舍增补,使学生获得一个成体系的、联系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历史,得到历史思维的训练。比如,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个专题,就应该结合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新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及若干选修模块,都是以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等专题形式设计编排的,各版本教材也是如此编写。这给我们教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对教学内容不加取舍,势必还会出现今年考生的感觉;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又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中学教师哪里有时间和条件进行研究啊。如果被动地围着教材转,惟教材教学,这不仅违背了课改精神,也赶不上高考改革的步伐。目前的办法,一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更多地注意灵活变通,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并在实践中参与和推动新课改;二是教师要关心有关的研究,多读书,关注专业期刊的文章,因为期刊的反映还是比较及时的。当然,我们更希望课程标准早一点儿修订,使教科书早一点儿更新,使教学顺畅、自然地展开。
  
  [责任编辑:陶亚敏]
其他文献
企业组织的云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不是好像凭空消失了?本文介绍如何避免这部分支出白白浪费。  据研究公司科纳仕(Canalys)声称,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企业花在云服务上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346亿美元,比当年第一季度增长约11%,比2019年同期更是猛增30%。  尚不清楚这些支出中究竟有多少是因规划不善、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和内部冲突等其他原因而浪费掉的。Jimmy Pham是商业咨询公司博思艾
摘 要 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历史文本总体勾勒出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西藏图景。其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情结。《纽约时报》给美国民众提供了西藏的最初印象,即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效应,《纽约时报》构建的西藏形象对西方关于西藏的认知和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西藏,《纽约时报》, 美国,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
摘 要小岗村率先“包干到户”(后称“大包干”)开启了中国改革大幕,这种形式后来被规范称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官称”都有一个“包”字,“包”是其灵动的魂,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承包者感受直接,发包者操作简便,好驾驭,见效快。后来的城市改革,一开始也大都借鉴“包”的形式。小岗“大包干”,是小岗农民被贫困逼出来的自我救赎之路。从基层到高层各级干部对小岗“大包干”性质和前途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
摘 要 唐前期地方监狱体制一般实行州县两级制,府兵制下军士受州县狱的管辖,在京府县狱与京司机构有严格的权责划分。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以及禁军司法权的膨胀,使得州县狱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唐后期军府中马步司置狱是从唐前期镇军体制下的虞候司发展而来。由于盐税收入成为唐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度支、盐铁等使置狱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监狱的设置是唐代地方监狱体制的重大变化,并被继承下来,成为宋代地方监狱体制的基础。 
[摘要]“三恪二王后”是中国古代册封前朝后裔的礼制传统。清朝为了增强统治的合法性,册封明朝宗室为延恩侯。但清朝的延恩侯身份可疑,地位低下,与清廷宣称对明朝宗室高规格的礼遇,相距甚远,从而体现了清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  [关键词]三恪二王后,清朝,礼制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2-0032-04  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不仅存在频繁的流血事件,
摘 要 厅堂是反映铁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宇宙观与部落酋长权力运作机制的标志性事物之一。作为当时北欧日耳曼部落的精神与权力中心,厅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外部选址到内部结构设置,厅堂均体现着铁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对于宇宙秩序的认知以及与之对应的社会秩序。本文将相关考古发现与历史文本相结合,对厅堂在部落生活中所具备的功用进行多维度分析论述,以此分析斯堪的纳维亚铁器时代日耳曼部落酋长权力的神圣起源与运
摘 要一战期间,为了应对劳资关系问题,美国威尔逊政府成立了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有劳资双方代表和第三方代表,目的是保证战时战争支柱企业的生产,避免劳工罢工或企业停工,维持劳资和谐。该委员会认可劳工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工的基本生活工资和同工同酬原则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既遏制了劳工的罢工率,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又促进了工会会员的增长,提升了女工和有色人种劳工的地位。该委员会的政策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
[摘 要]犹太人是现代科学的推崇者与实践者,可以说追求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贯穿于犹太人复国以及以色列民族国家建构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本文追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的科学理念;聚焦于伊休夫时期巴勒斯坦科学研究工作的布局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分析了特殊的民族遭际给科技事业所赋予的特殊政治使命;强调伊休夫科技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保障了移民垦殖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与智力基
一种被称为Zippads的新数据压缩格式可创建速度更快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大幅降低计算成本。  今天的内存压缩存技术虽然省钱,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原理是在更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数据。问题在于计算机是在预置好的内存块中存储和运行的,而许多现代程序是在不定数量的内存块中运行的。  这种方式实际上效率非常低。正在从事Zippads革命性新压缩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解释道,这是因为被压缩的程序用的是对象,而不是
如今一切似乎都在向云转移,那么存储方面又如何? 是时候该抛弃那些成本高昂的数据中心存储设备,并将上面的所有数据迁移到云端了吗?  答案远比想象的来得复杂。  虽然云存储与本地数据存储相比有许多优势:只需摁一下按钮即可扩展(增加或减少资源)、可从任何地方的任何设备访问以及按使用付费的定价模式,但也有几个潜在的缺点。  企业考虑要不要把信息交给公共云服务提供商保管時,免不了会出现安全和隐私问题;一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