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人去觅食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三餐,难免有吃厌的时候,尤其是午餐。因为午休时间有限,写字楼附近可吃的餐馆也就那么一些,吃来吃去就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
  一日,看汪曾祺的《老味道》,会吃的老人家竟吃出一本美食书,端得厉害。其中聊到昆明的吃食,西南联大当年驻扎在昆明,汽锅鸡是昆明的代表作。汪曾祺推崇汽锅鸡到什么程度呢?认为它是中国吃鸡大法中的第一名,理由是汽锅鸡最存鸡之本味。我没有吃过汽锅鸡,看他那么猛烈地推荐,不免口齿生津想去尝上一尝,于是去网上找,竟然找到一家刚开张的云南馆子,就在写字楼不远处,里面有卖汽锅鸡。高高兴兴晃过去,点了碗云南鲜花稻粉和一锅汽锅鸡,抿一口鸡汤,果然好喝,有鸡的味道。虽说也知如今的鸡味肯定是不及从前的,但它毕竟就是汽锅鸡啊,这样吃着,仿佛觉得距离汪老的气息近了一些,当下自是欣慰。
  说起来,人有时候会莫名陷入情绪低潮,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这时,最需学会的应该是自我调节。譬如我胃口不好不知道吃什么好时,就想着不如今天跟着偶像去觅食?这样一想,浑身情绪像是电脑给重启过了,倏忽就变得劲儿劲儿的了。
  有一回,读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在《豆腐》一文里,他提到他爱吃一款“锅塌豆腐”。什么是锅塌豆腐?就是将豆腐切成长方块,裹以鸡蛋汁,再裹上一层芡粉,入油锅炸,炸到两面焦,取出,再下锅,浇上预先备好的调味汁,比如酱油料酒等,略烹片刻,即可供食。这款豆腐的妙处在于虽然仍是豆腐,可是已别有风味。我见食谱步骤并不繁琐,正愁着周末不知给家人准备什么菜,于是现学现做,依葫芦画瓢。虽然最终豆腐被我切得炸得不怎么体面,可最终端上来一盘“梁实秋豆腐”,瞬间自我感觉好极了,连饭都多吃了几口。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少年时不以为然,如今却深有体会,也不知是不是跟年龄大了有关系。我读书,经常关注的就是书中提到的美食,比如《平如美棠》里的碱水粽子。平如写他老家江西南城,端午节会吃一种碱水粽子,拿稻草烧成灰,置入糯米里,打紧煮烂,个个模样粗壮,颜色淡黄,佐以红糖,妙不可言。看得我馋虫大冒,于是网购数枚江西碱水粽,依老先生的方法,以红糖蘸食,顿觉端午有些不一般了。于是想,食物与人的关系,是否恰同车子的两个轮子,是必须在一起的。失去了人,食物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而美食之所以让人牵肠挂肚,大抵是因为它承载了许多美好记忆,情感的温度增添了美食本身的趣味。
  近些日子,读了一本《民国太太的厨房》,看到王世襄爱吃肯德基巧克力圣代……不禁笑了。食物果然没有高下之分,爱不爱它全凭个人感觉,再低廉的食物,一旦对上你的胃口,你将感情注入进去,它就变成你的山珍海味。而对待食物最好的态度应该是吃得开心。吃得开心,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就健康了。
  这样一想,就觉得改天还得继续去画名人美食地图,去朝拜梁实秋喜欢的北京豆汁儿、王世襄的海米焖大葱……要是做不出菜来,那我就做一盘唐鲁孙牌鸡蛋炒饭吧。
  摘自《廣州日报》
其他文献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提起《语文报》,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可能顺手就从书桌里拿出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学生校园文学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邱华栋、段华、洪烛、毛梦溪、江小鱼、雷霆、安武林等《语文报》重点中学生作者,因写作特长未参加高考直接保送上了武大、北大、南开、吉大等中国名牌大学,一时传为佳话。许多文学大家提起《语文报》,仍一往情深。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了“校园文学伯乐”任彦钧老师担任客座主编。任彦钧老师是语文
江南梅熟的七月,夜雨潇潇不歇  北国的人看了一场  生命里最盛大的雨季  他们不知  这场雨其实是穿越千年而来  点点滴滴,从古下到今  它落在蒋捷寥落的一生里  它落在晏几道相思的琴弦上  它打湿东坡的竹杖芒鞋  它浸润放翁的楼头杏花  它勾起容若的一往情深  它淹没李煜的流水长恨  它漫过白娘子的金山寺  也涨过李商隐的巴山秋池  它在綿绵不绝的长夜里  泅出心上的一点氤氲  原来这几千年不停
当我们读不懂“雨雪霏霏”,当我们读懂了它却不明所以,无法说出它的美,这便是没有把握门道。顾随先生所做的,正是通过寻常所知的文本,打破阅读中不知其所以然的障碍,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中国经典的原境界。他幽默明白的比喻,敏锐精辟的见解,恰如这炎炎夏日的一场飞雪,直令人灵台清明,豁然开朗。  ◇柳絮因风还是盐撒空中?  中学时代和下雪有关的课文,有两篇最有意思,讲的都是东晋人的故事。一是王徽之雪夜访戴,从今天
每次出门前收拾行李,总会犹豫带不带书,带几本書。由于至今没有学会很流畅地在多媒体上进行阅读,有可能的前提下,纸质书籍总是我的不二选择。    纸质书籍的弊端显而易见,太重、占地,在我毫无负重能力的情况下,在旅途中带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尚记得大学报到那天,行李中除了衣服和日用品,其余是二十几本旧书,引得同舍女生尽骇然,留下“此人必定饱读诗书”的错觉。其实那几乎是我的全部身家,守财奴似的搬到学校,无
在这個信息化的时代,《文苑》编辑部一直还保留着最原始也是最温暖的与读者互动的方式——写信。先来给大家看看我们收到的各种美丽的信件~  有一天,编辑部收到一封很特别的来信,小编看过以后沉默了很久,心中似有一泓泉水慢慢渗出,清冽、甘甜。原来,是你长久而执着的陪伴,让我们走得更远。这封信的主人与《文苑·经典美文》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听小编慢慢道来~  @李康:很难想象,我爱了一本杂志十二年,说出来都觉得
通观以家国天下著称的杜诗,咏物是一个独特的门类,如写马、雁、鸥、猿、鸡、黄鱼、燕子、促织等等。其中尤以马为多,如《房兵曹胡马》、《瘦马行》、《病马》、《天育骠骑图》等,文字之下,深有寄托。《房兵曹胡马》是其早期诗作中十分精彩的一首五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無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首联叙述马的品种——来自胡地的大宛汗血宝马。所谓
在《西游记》的一开篇,作者吴承恩便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其实,吴承恩所给我们展现的这个世界并非他自己的凭空捏造,以四大部洲划分天下,正是印度佛教中对于宇宙世界的一种想象。关于这种四大部洲的想象,在佛教的很多经典当中都有记载。在《长阿含经》中对于四大部洲的认识主要是这样的:世界的中
荠菜,又名护生草,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因它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是春的使者,遂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最早吟咏荠菜的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诗经·谷风》里就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看来,我们的祖宗早就有吃荠菜的习惯了。  晋代夏侯谌的《荠赋》称得上是咏荠诗的上乘之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
黄孝纪 秦羽墨的《燕子的选择》是一篇成长散文,表现的是一种情感柔软和心灵疼痛,跨越了作者的少年和青年。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乡村少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用别具一格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燕子这种动物的特殊生活习性,用侧击法将一个乡村农家的日常生活巧妙地刻画出来。表面写动物的选择,其实在写时代变迁中人的选择和内心的失落。  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翻地,一派热闹景象。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