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东地处湖南省南部衡邵盆地西南边缘,北抵邵东、衡阳,南连祁阳、冷水滩,东接衡南、常宁,西邻东安、邵阳。祁东方言属湘方言娄(底)邵(阳)片。
祁东方言的动态助词有[tau55]、[kua44]、[∫ι55]、[∫ι55lai]、[liau55]、[ko24]等,我们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分别表示为:倒、呱、起、起来、了、过等。其中“倒”“呱”“起”三个较为常用,动词与动态助词配合,表达动作或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情状结构,从而可表达持续、实现和先行等各类语法意义,本文称这类语法范畴为“体”。“体”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下位类型,本文用“式”指称。“倒”“呱”“起”主要表达祁东方言中的持续体、实现体、先行体、达及体等,另有“起来”表起始体,“了”表已然体,“过”表经历体等。本篇主要讨论“倒”“呱”“起”等动态助词的功能分布。
一、倒[tau55]
“倒”是祁东方言里较常用的一个助词,可表示持续体、达及体、先行体。
(一)持续体:表示事件在发展过程中某种动作、状态的持续。可细分为陈述式、虚拟式和伴随式三种格式:
1.陈述式:有的句子末尾用语气词“咯”或“在果(那)里”煞尾,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意味则更明显。如:
(1)己身体不好,一直吃倒药咯。(己:第三人称代词)
(2)我做倒事在果里,你莫吵我。(在果里:在这里。意义虚化,表处所的意义不明显。)
(3)我把己咯手捆倒咯。
也可不带语气词。如:
(4)饭在灶上煮倒。
(5)那只毛毛爱哭,要抱倒、摇倒、哄倒。(那只毛毛:那个婴儿)
(6)抓倒扶手。
2.虚拟式:多用在表达意愿、要求的祈使句中,可单独作谓语,或作为连谓(充当后一部分)和兼语短语的一部分,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是将要发生的,不是正在进行的。例如:
(7)跪倒!
(8)帮我看倒东西,我去曷下就来。(去曷 xe24:去)
(9)你跟我坐倒。
3.伴随式:在连谓短语中作前一部分,表示主要动词的动作行为的进行方式。“V1倒V2”的“V1”多为状态动词。例如:
(10)关倒门讲崽崽话。(关着门讲悄悄话)
(11)抱倒己哭一场。
(12)住倒看书。(住:躺)
另外,“V倒”可叠用为“V倒V倒”,表示某一动作正在持续发生时,伴随突然出现的另一情况,这突然出现的情况往往是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如:
(13)看倒看倒,乌云向果边压过来。(果边:这边)
(14)讲倒讲倒,晕倒在讲台上。
(15)哭倒哭倒,笑起来了。
(二)达及体:根据组合形式和意义分为及物式、达及处所式和达及时间式三类。
1.及物式:与持续体比较来看,不是表持续的状态,而只是动作行为达及某种情况。可分成三个小类:
A.一般行为动词带名词、代词作宾语,表达动作行为达到目标、目的。如:
(16)碰倒脑壳了。
(17)吓倒毛毛唻。
(18)找倒本书。
B.动词是感知动词,宾语一般是短语或小句,表示估摸或结果,表达感知到某一情况。如:
(19)我闷倒你会找我咯。(闷men44:想)
(20)我猜倒是己做咯。
(21)看倒己到学校去曷了。
(22)我听倒是你讲话。(我听到了说话的声音,估计是你)
C.动词是表示身体感受的动词,有的由形容词转化而来,表达感受和产生结果的意义。末尾常用语气词“唻”煞尾,表示警告、提醒,暗含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一结果的意味,宾语通常省略。如:
(23)饿倒唻。(该吃点东西,不然会饿着肚子)
(24)冷倒唻。
(25)胀倒唻。
(26)累倒唻。
2.达及处所式:“V倒”带方位短语、处所名词作宾语。宾语之后有“去曷 ”“来了”等趋向动词,表达动作行为延及某处并产生结果。如:
(27)寻倒屋里来了。
(28)坐倒凳上去曷 。
(29)抓倒派出所去曷 。
(30)打倒屋门口来了。
3.达及时间式:“V倒”带时间词语或短语作宾语,表达动作行为延至某一时间。如:
(31)昨夜己屋里咯灯亮倒天光。
(32)细个子玩倒天黑冒拢屋。(小孩玩到天黑都不回家。)
(33)等倒日头落岭妈妈还冒回来。(等到太阳下山了妈妈还没有回来。)
(34)一直看到戏演完己各才走。(己各:他们)
(三)先行体:表达运作行为先于某一情况进行的意义,多用于表达“待此动作行为先行之后再……”的愿望。“倒”与另一可表先行的语气助词“咖”连用,表达先行的意味更为明显。动词前常有副词“先”共现,后续的动作行为之前常有表示稍候意义的词“等下”“以后”与之照应。如:
(35)你先吃倒咖,我等下来。
(36)把手头咯事先做倒咖,以后有变再讲。
(37)以后买新咯,旧衣先穿倒咖。
(38)你慢慢走倒,我等下就跟来。
表先行体的“倒”与表持续体的“倒”的区别:
1.表先行体“倒”所附动词的动作行为一定比句中别的动作行为先行发生,表持续体的“倒”所附动词的动作行为则不一定先行发生,其中的伴随式就是表同时发生。
2.表先行体的“倒”主要用于祈使句,表示要求、建议、愿望,而表持续的“倒”多用于陈述句,当然也可以用于祈使句。
二、呱[kua44]
“呱”多表实现体,语法意义是指示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或将来实现。从意义出发,祁东人口中的[kua44],这一动态助词似乎该记为“过”,为了尽可能表示准确的读音,特选用普通话中“呱”字读音来记祁东方言中的[kua44]这个动态助词。
可分为已然实现式和将来实现式两类。
(一)已然实现式: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最典型的形式是与可表完成的动态助词“了”结合起来,用复合的动态助词“呱了”表示。“呱了”附着在单音节动词后构成“V呱了”结构,在句中作谓语,后面不再带别的成分。“呱”表动作行为实现,“了”表动作行为实现已成事实。如:
(39)衣洗呱了。
(40)作业做呱了。
(41)人大了,心思变呱了。
(42)坐车走呱了。
(43)我错呱了。
受事做主语,“V呱了”做谓语的句子可变换为“V呱O了”,如“做呱衣了”“做呱作业了”“变呱心了”。
“V呱”后是时量宾语,动量宾语,数量宾语时多是已然实现式。
1.时量宾语表动作延续的时间。如:
(44)我等呱三个钟头。
(45)我昨日想呱一天。
(46)在长沙住呱一个多月。
2.动量表动作完成的次数。如:
(47)果本书我看呱两到。
(48)己一天上呱三次街。
(49)那条路你走呱两回了还不认得路?
(50)己得我打呱两下。(得:被、让)
3.数量宾语。如:
(51)我买呱两张票。
(52)吃呱三碗饭。
(53)得医生打呱一针,烧还冒退。
(二)将来实现式:多用在表达意愿、要求的祈使句中或表达的是命令、建议、请求等虚拟语气时。如:
(54)揽豆子剥呱。(揽lan44:把)
(55)丢呱己。(己:它)
(56)做呱作业才准去曷 完。
(57)你莫砍呱那蔸树!
(58)我各杀呱那只黄鸡婆吧。(我各:我们)
“V呱”可叠用为“V呱V呱”,多用在处置句中,表示在较短时间里动作行为的实现。既可表现已然实现式又可表现将来实现式。两者的区别特征较明显。
1.当动词前加表示“全”“都”的范围副词“合γa33”时常表现已然实现式。如:
(59)揽钱合取呱取呱。(合γa33:全、都)
(60)己把菜合吃呱吃呱,冒剩一点。
(61)揽东西合打呱打呱。
2.当“V呱V呱”的“V”在较短时间里的实现是另一情况出现的假设条件时,多是将来实现式。如:
(62)揽果床被洗呱洗呱,今夜盖。
(63)揽草皮刨呱刨呱,好散籽。
三、起[∫ι55]
“起”主要表持续体、实现体。
(一)持续体。如:
(64)嘴巴嘟起。(噘着嘴巴)
(65)塘里放起鱼。
(66)床上摆起花枕头。
(67)脚是那样翘起。
(68)厚起咯脸皮。
(69)人出去曷 了,屋里灯亮起在那里。
“V起”表示持续体时,多用于状态动词或静态动词。
“V起”和“V倒”都可表示持续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区别是:
1.意义上,“起”表达状态,“倒”多表达动态。“起”表达动态时表示的是起始体,如:“下起雨来。”“穿起衣!”。
2.结果宾语前的动词,一般用“起”,对象宾语前,动词后面用“倒”多一些。
3.词语搭配上,一些表达状态的或由形容词转化来的动词一般与“起”搭配,一些瞬间动词或表达及意义的动词如“看”“听”“吃”“伤”“闪”“找”等多不与“起”搭配。
(二)实现体:
“起”表实现体相当于普通话补语“好”的意思。如:
(70)快点把锁安起。(安起:安好)
(71)干衣服收起了。(收起:收好)
(72)修起单车。(修起:修好)
另外,祁东方言中的动态助词“起来”表起始体,“了”表实现体,“过”表经历体与普通话差别不大,本文不再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李永明 鲍厚星.湖南省志方言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维琦.祁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涂光禄.贵阳方言的助词“倒”[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3).
(彭 婷,湖南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祁东方言的动态助词有[tau55]、[kua44]、[∫ι55]、[∫ι55lai]、[liau55]、[ko24]等,我们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分别表示为:倒、呱、起、起来、了、过等。其中“倒”“呱”“起”三个较为常用,动词与动态助词配合,表达动作或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情状结构,从而可表达持续、实现和先行等各类语法意义,本文称这类语法范畴为“体”。“体”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下位类型,本文用“式”指称。“倒”“呱”“起”主要表达祁东方言中的持续体、实现体、先行体、达及体等,另有“起来”表起始体,“了”表已然体,“过”表经历体等。本篇主要讨论“倒”“呱”“起”等动态助词的功能分布。
一、倒[tau55]
“倒”是祁东方言里较常用的一个助词,可表示持续体、达及体、先行体。
(一)持续体:表示事件在发展过程中某种动作、状态的持续。可细分为陈述式、虚拟式和伴随式三种格式:
1.陈述式:有的句子末尾用语气词“咯”或“在果(那)里”煞尾,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意味则更明显。如:
(1)己身体不好,一直吃倒药咯。(己:第三人称代词)
(2)我做倒事在果里,你莫吵我。(在果里:在这里。意义虚化,表处所的意义不明显。)
(3)我把己咯手捆倒咯。
也可不带语气词。如:
(4)饭在灶上煮倒。
(5)那只毛毛爱哭,要抱倒、摇倒、哄倒。(那只毛毛:那个婴儿)
(6)抓倒扶手。
2.虚拟式:多用在表达意愿、要求的祈使句中,可单独作谓语,或作为连谓(充当后一部分)和兼语短语的一部分,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是将要发生的,不是正在进行的。例如:
(7)跪倒!
(8)帮我看倒东西,我去曷下就来。(去曷 xe24:去)
(9)你跟我坐倒。
3.伴随式:在连谓短语中作前一部分,表示主要动词的动作行为的进行方式。“V1倒V2”的“V1”多为状态动词。例如:
(10)关倒门讲崽崽话。(关着门讲悄悄话)
(11)抱倒己哭一场。
(12)住倒看书。(住:躺)
另外,“V倒”可叠用为“V倒V倒”,表示某一动作正在持续发生时,伴随突然出现的另一情况,这突然出现的情况往往是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如:
(13)看倒看倒,乌云向果边压过来。(果边:这边)
(14)讲倒讲倒,晕倒在讲台上。
(15)哭倒哭倒,笑起来了。
(二)达及体:根据组合形式和意义分为及物式、达及处所式和达及时间式三类。
1.及物式:与持续体比较来看,不是表持续的状态,而只是动作行为达及某种情况。可分成三个小类:
A.一般行为动词带名词、代词作宾语,表达动作行为达到目标、目的。如:
(16)碰倒脑壳了。
(17)吓倒毛毛唻。
(18)找倒本书。
B.动词是感知动词,宾语一般是短语或小句,表示估摸或结果,表达感知到某一情况。如:
(19)我闷倒你会找我咯。(闷men44:想)
(20)我猜倒是己做咯。
(21)看倒己到学校去曷了。
(22)我听倒是你讲话。(我听到了说话的声音,估计是你)
C.动词是表示身体感受的动词,有的由形容词转化而来,表达感受和产生结果的意义。末尾常用语气词“唻”煞尾,表示警告、提醒,暗含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一结果的意味,宾语通常省略。如:
(23)饿倒唻。(该吃点东西,不然会饿着肚子)
(24)冷倒唻。
(25)胀倒唻。
(26)累倒唻。
2.达及处所式:“V倒”带方位短语、处所名词作宾语。宾语之后有“去曷 ”“来了”等趋向动词,表达动作行为延及某处并产生结果。如:
(27)寻倒屋里来了。
(28)坐倒凳上去曷 。
(29)抓倒派出所去曷 。
(30)打倒屋门口来了。
3.达及时间式:“V倒”带时间词语或短语作宾语,表达动作行为延至某一时间。如:
(31)昨夜己屋里咯灯亮倒天光。
(32)细个子玩倒天黑冒拢屋。(小孩玩到天黑都不回家。)
(33)等倒日头落岭妈妈还冒回来。(等到太阳下山了妈妈还没有回来。)
(34)一直看到戏演完己各才走。(己各:他们)
(三)先行体:表达运作行为先于某一情况进行的意义,多用于表达“待此动作行为先行之后再……”的愿望。“倒”与另一可表先行的语气助词“咖”连用,表达先行的意味更为明显。动词前常有副词“先”共现,后续的动作行为之前常有表示稍候意义的词“等下”“以后”与之照应。如:
(35)你先吃倒咖,我等下来。
(36)把手头咯事先做倒咖,以后有变再讲。
(37)以后买新咯,旧衣先穿倒咖。
(38)你慢慢走倒,我等下就跟来。
表先行体的“倒”与表持续体的“倒”的区别:
1.表先行体“倒”所附动词的动作行为一定比句中别的动作行为先行发生,表持续体的“倒”所附动词的动作行为则不一定先行发生,其中的伴随式就是表同时发生。
2.表先行体的“倒”主要用于祈使句,表示要求、建议、愿望,而表持续的“倒”多用于陈述句,当然也可以用于祈使句。
二、呱[kua44]
“呱”多表实现体,语法意义是指示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或将来实现。从意义出发,祁东人口中的[kua44],这一动态助词似乎该记为“过”,为了尽可能表示准确的读音,特选用普通话中“呱”字读音来记祁东方言中的[kua44]这个动态助词。
可分为已然实现式和将来实现式两类。
(一)已然实现式: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最典型的形式是与可表完成的动态助词“了”结合起来,用复合的动态助词“呱了”表示。“呱了”附着在单音节动词后构成“V呱了”结构,在句中作谓语,后面不再带别的成分。“呱”表动作行为实现,“了”表动作行为实现已成事实。如:
(39)衣洗呱了。
(40)作业做呱了。
(41)人大了,心思变呱了。
(42)坐车走呱了。
(43)我错呱了。
受事做主语,“V呱了”做谓语的句子可变换为“V呱O了”,如“做呱衣了”“做呱作业了”“变呱心了”。
“V呱”后是时量宾语,动量宾语,数量宾语时多是已然实现式。
1.时量宾语表动作延续的时间。如:
(44)我等呱三个钟头。
(45)我昨日想呱一天。
(46)在长沙住呱一个多月。
2.动量表动作完成的次数。如:
(47)果本书我看呱两到。
(48)己一天上呱三次街。
(49)那条路你走呱两回了还不认得路?
(50)己得我打呱两下。(得:被、让)
3.数量宾语。如:
(51)我买呱两张票。
(52)吃呱三碗饭。
(53)得医生打呱一针,烧还冒退。
(二)将来实现式:多用在表达意愿、要求的祈使句中或表达的是命令、建议、请求等虚拟语气时。如:
(54)揽豆子剥呱。(揽lan44:把)
(55)丢呱己。(己:它)
(56)做呱作业才准去曷 完。
(57)你莫砍呱那蔸树!
(58)我各杀呱那只黄鸡婆吧。(我各:我们)
“V呱”可叠用为“V呱V呱”,多用在处置句中,表示在较短时间里动作行为的实现。既可表现已然实现式又可表现将来实现式。两者的区别特征较明显。
1.当动词前加表示“全”“都”的范围副词“合γa33”时常表现已然实现式。如:
(59)揽钱合取呱取呱。(合γa33:全、都)
(60)己把菜合吃呱吃呱,冒剩一点。
(61)揽东西合打呱打呱。
2.当“V呱V呱”的“V”在较短时间里的实现是另一情况出现的假设条件时,多是将来实现式。如:
(62)揽果床被洗呱洗呱,今夜盖。
(63)揽草皮刨呱刨呱,好散籽。
三、起[∫ι55]
“起”主要表持续体、实现体。
(一)持续体。如:
(64)嘴巴嘟起。(噘着嘴巴)
(65)塘里放起鱼。
(66)床上摆起花枕头。
(67)脚是那样翘起。
(68)厚起咯脸皮。
(69)人出去曷 了,屋里灯亮起在那里。
“V起”表示持续体时,多用于状态动词或静态动词。
“V起”和“V倒”都可表示持续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区别是:
1.意义上,“起”表达状态,“倒”多表达动态。“起”表达动态时表示的是起始体,如:“下起雨来。”“穿起衣!”。
2.结果宾语前的动词,一般用“起”,对象宾语前,动词后面用“倒”多一些。
3.词语搭配上,一些表达状态的或由形容词转化来的动词一般与“起”搭配,一些瞬间动词或表达及意义的动词如“看”“听”“吃”“伤”“闪”“找”等多不与“起”搭配。
(二)实现体:
“起”表实现体相当于普通话补语“好”的意思。如:
(70)快点把锁安起。(安起:安好)
(71)干衣服收起了。(收起:收好)
(72)修起单车。(修起:修好)
另外,祁东方言中的动态助词“起来”表起始体,“了”表实现体,“过”表经历体与普通话差别不大,本文不再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李永明 鲍厚星.湖南省志方言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维琦.祁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涂光禄.贵阳方言的助词“倒”[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3).
(彭 婷,湖南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