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层中小型田径运动会当中,绝大部分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一般都不会采取电子计时系统,主要还是依靠人工,也就是要专人来负责终点名次的裁判。我们知道,人为的因素不确定的方面很多,终点裁判的业务水平、经验、认真专注程度等等都会成为裁判水平高低、裁判实效性好坏的因素。因此要基层田径运动会举办成功,终点裁判工作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其工作顺利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会能否正常进行。笔者也是在不断的向老教师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积累了点滴关于终点裁判工作的经验。在此与同行及热爱田径裁判工作的有志者交流探讨。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以求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人工负责终点的情况下,裁判短跑项目时(主要指不分道项目),终点裁判工作主要是这样分工的。
按名次分工,每个终点裁判主看一个名次,同时还兼看一个相邻近的名次。参下图:在终点裁判长的领导下
总体是这样:以8条跑道为例,把1— 4道划分为A区,把 5— 8道划分为B区。如下图示,首先分别判断出A区和B区各自的名次,其次判断出A区1、2、3、4道后紧随着B区的人。然后把B区各道名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完成8个道的总名次。其原理是主要是把8条跑道划分名次分成了两大块,然后再进行组合,以达到减小难度,增加准确性的目的。
具体方法:终点主裁判首先负责总体的名次。一名裁判负责A区,也就是把1、2、3、4道的名次判断出来;第二名负责B区,即把5、6、7、8道的名次判断出来。下面的还需4名裁判,他们要分别判断出1、2、3、4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注意一定要是紧跟着的B区的人。然后由终点主裁判进行汇总,即把B区的各道插入到A区各道当中。这样就形成了全部8个道次的总名次。如图示:
详解:以8条跑道为例,假设按下图的名次冲过终点,名次为4、5、3、6、2、1、7、8。下面依据跟随插入法来详解。首先一名裁判员判断出A区名次。根据实际应为4、3、2、1;B区判断为5、6、7、8。实际工作中,AB区是非常重要的,是绝不能错的。所有的判断依据是在以AB区名次正确基础上进行的。这两名裁判应反应灵敏、眼光准确、有良好视野及大局观好。下面看1道,也就是1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根据冲过终点的名次应为7道。负责看1道后面紧随B区的人可以直接喊7。裁判长就知道1道后B区的人是7道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最后的3个名次为1、7、8道。接下来以此类推。2道后紧跟着B区的人,从实际冲剌来看,2道后没有紧随着B区的人。因为紧跟2道的人是1道。B区中没有紧跟2道的人。所以负责2道的裁判可以向主裁判报告说0,裁判长就知道2道和1道是紧跟的。那么最后的4个名次就为2、1、7、8道。再问3道,应为6,也就是3道与6道紧随。那最后6个名次就为3、6、2、1、7、8道。最后问4道应为5。即5道在4道和3道之间。这样总名次就出来了,依次为4、5、3、6、2、1、7、8道。就把B区的四个名次依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形成了8条跑道的总名次。
在实际裁判工作中,AB区的裁判要把自己负责分区的四个名次看出来。其实这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虽然道次并不多,但要一次性盯出4个名次来,也要掌握正确方法。除此之外,可介绍一点小经验,如果冲剌的速度非常快,难已马上做出选择,那么你应把冲剌曲线保留在头脑当中,过后再马上回忆,做出裁判。我们有过这方面经验的都知道,根据不同的冲剌曲线就可以知道各道名次。相比来说,负责1、2、3、4道后紧跟B区的裁判是难度可能更大些。需要裁判员准确的眼光和良好的预判。(注:现在有的学校由于场地限制,直道不够8条,那么应用跟随插入法时,A区可为1、2、3道,B区就为4、5、6道。)
跟随插入法也不是完美的,如果在1、2、3、4道后紧跟着B区的人看的不对,就会影响最后名次的确定。 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察看A区各道后紧随着B区的人的方法。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以1道为例来说,运动员起跑过60米后,就要密切注意1道所处的位置。在冲剌前10米要盯住1道与哪道最靠近。最后冲剌前的5米要基本判断出1道后面紧跟的是A区还是B区的运动员,如是B区的一定要知道是B区的哪一个道的,预先的判断一定要有。视线锁定1道,把在1道之前的运动员让过去,注意的重点是1道之后的道次。判断是哪道离1道最近,是B区的还要防止冲剌时运动员的全力加速或者意外造成的名次变化。其它几个分道也是同样的方法。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求裁判员认真负责,全神贯注,不能走神。因为终点冲刺是一瞬间的事,一个不小心,就会看丢名次,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比赛像60米、100米、200米的决赛, 如果不能准确及时把名次判断出来,就会极大的延误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也会由此产生矛盾,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实际裁判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做为终点裁判长更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在自己提高注意力的同时,时刻提配裁判员保持注意力。否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为终点冲刺的情况不可复制。
以上,是我在一线教学中积累点滴经验,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足。恳望能得到其它老师和同行专家的指正,也望能抛砖引玉,可以见到更多更好的适合基层田径运动会短跑或者相关的径赛终点裁判方面的好方法,好策略的出现。
在传统的人工负责终点的情况下,裁判短跑项目时(主要指不分道项目),终点裁判工作主要是这样分工的。
按名次分工,每个终点裁判主看一个名次,同时还兼看一个相邻近的名次。参下图:在终点裁判长的领导下
总体是这样:以8条跑道为例,把1— 4道划分为A区,把 5— 8道划分为B区。如下图示,首先分别判断出A区和B区各自的名次,其次判断出A区1、2、3、4道后紧随着B区的人。然后把B区各道名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完成8个道的总名次。其原理是主要是把8条跑道划分名次分成了两大块,然后再进行组合,以达到减小难度,增加准确性的目的。
具体方法:终点主裁判首先负责总体的名次。一名裁判负责A区,也就是把1、2、3、4道的名次判断出来;第二名负责B区,即把5、6、7、8道的名次判断出来。下面的还需4名裁判,他们要分别判断出1、2、3、4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注意一定要是紧跟着的B区的人。然后由终点主裁判进行汇总,即把B区的各道插入到A区各道当中。这样就形成了全部8个道次的总名次。如图示:
详解:以8条跑道为例,假设按下图的名次冲过终点,名次为4、5、3、6、2、1、7、8。下面依据跟随插入法来详解。首先一名裁判员判断出A区名次。根据实际应为4、3、2、1;B区判断为5、6、7、8。实际工作中,AB区是非常重要的,是绝不能错的。所有的判断依据是在以AB区名次正确基础上进行的。这两名裁判应反应灵敏、眼光准确、有良好视野及大局观好。下面看1道,也就是1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根据冲过终点的名次应为7道。负责看1道后面紧随B区的人可以直接喊7。裁判长就知道1道后B区的人是7道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最后的3个名次为1、7、8道。接下来以此类推。2道后紧跟着B区的人,从实际冲剌来看,2道后没有紧随着B区的人。因为紧跟2道的人是1道。B区中没有紧跟2道的人。所以负责2道的裁判可以向主裁判报告说0,裁判长就知道2道和1道是紧跟的。那么最后的4个名次就为2、1、7、8道。再问3道,应为6,也就是3道与6道紧随。那最后6个名次就为3、6、2、1、7、8道。最后问4道应为5。即5道在4道和3道之间。这样总名次就出来了,依次为4、5、3、6、2、1、7、8道。就把B区的四个名次依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形成了8条跑道的总名次。
在实际裁判工作中,AB区的裁判要把自己负责分区的四个名次看出来。其实这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虽然道次并不多,但要一次性盯出4个名次来,也要掌握正确方法。除此之外,可介绍一点小经验,如果冲剌的速度非常快,难已马上做出选择,那么你应把冲剌曲线保留在头脑当中,过后再马上回忆,做出裁判。我们有过这方面经验的都知道,根据不同的冲剌曲线就可以知道各道名次。相比来说,负责1、2、3、4道后紧跟B区的裁判是难度可能更大些。需要裁判员准确的眼光和良好的预判。(注:现在有的学校由于场地限制,直道不够8条,那么应用跟随插入法时,A区可为1、2、3道,B区就为4、5、6道。)
跟随插入法也不是完美的,如果在1、2、3、4道后紧跟着B区的人看的不对,就会影响最后名次的确定。 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察看A区各道后紧随着B区的人的方法。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以1道为例来说,运动员起跑过60米后,就要密切注意1道所处的位置。在冲剌前10米要盯住1道与哪道最靠近。最后冲剌前的5米要基本判断出1道后面紧跟的是A区还是B区的运动员,如是B区的一定要知道是B区的哪一个道的,预先的判断一定要有。视线锁定1道,把在1道之前的运动员让过去,注意的重点是1道之后的道次。判断是哪道离1道最近,是B区的还要防止冲剌时运动员的全力加速或者意外造成的名次变化。其它几个分道也是同样的方法。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求裁判员认真负责,全神贯注,不能走神。因为终点冲刺是一瞬间的事,一个不小心,就会看丢名次,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比赛像60米、100米、200米的决赛, 如果不能准确及时把名次判断出来,就会极大的延误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也会由此产生矛盾,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实际裁判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做为终点裁判长更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在自己提高注意力的同时,时刻提配裁判员保持注意力。否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为终点冲刺的情况不可复制。
以上,是我在一线教学中积累点滴经验,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足。恳望能得到其它老师和同行专家的指正,也望能抛砖引玉,可以见到更多更好的适合基层田径运动会短跑或者相关的径赛终点裁判方面的好方法,好策略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