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人无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蕴涵古今,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
  一、自然导入,营造氛围,在情境创设中实施课程育德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育德的基础。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育德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必须做到动之以情。在实施课程育德的过程中,和谐育人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通过播放云南民歌《大理三月好风光》,同时配有云南民族特色的画面,加之深情的讲述,既吸引了学生,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云南的民俗风情,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距离拉近了,营造了语文育德的良好氛围。
  二、设计教学,别具匠心,在备课设定中实施课程育德
  精心备课,找准德育渗透的着力点,长期坚持。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等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反感。要想让德育教育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不流于形式,广大教师就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个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按常规,是一个一个场面作赏析,我抓住三个场面的人物,通过品味、赏析细节、词句,彰显各类人物的生命形态,深深地感染学生。在备课中大胆处理教材,体现育德的重心。
  三、主体突出,相机引导,在文本解读中实施课程育德
  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辉”。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缺一不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设定的问题,在文本解读中实施课程育德,不仅可以开阔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且有利于发现思想上的偏差,便于教师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在文本解读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德育生长点,相机引导。
  语文教学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本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语文课堂本就是一个充满感情、注重情感教育的地方。当我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少了爱心,太过自我时,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
  《云南的歌会》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自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字词、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拨指导。在引导学生从年轻女人的穿着打扮中感受人物的生命形态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有无色彩描写的效果的不同,借助对比朗读,让学生形象感悟云南年轻妇女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引导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另外,我抓住契机,适时进行多元化评价,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当学生从年轻女人轻轻打一个吆喝中悟到她们的淳朴时,我说:“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我看到了你心中的阳光。”这些赏识不着痕迹,令人心旷神怡。当学生对第一次朗读不够满意时,我又耐心引导他们再读一遍,这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期待。通过以上种种形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
  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师生用情感拥抱语言,扑入语文的怀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四、潜移默化,育人无痕,在大语文观下实施课程育德
  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语文教师就应当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在大语文观下育德,让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
  这堂课,我联系了学生周边的生活,比如:展示具有綦江特色的农民版画和永城吹打,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也有这样富有激情、快乐的生命情态,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启迪学生该如何对待生活。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生活态度有了变化。再加上我引用于丹老师的茶叶人生作结,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欣赏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语文课的教育是无痕的。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堂课,不仅仅是一声赞叹,一番感慨,一片喝彩,更多的是一次深思,一股进取,一生历练。这才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小班化视角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模块式开发构想,对小班化教学、模块式课程的背景、意义进行了介绍,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模块式开发的深层意义,突出描绘了英语语言学习过程的育人目的性,构建了简便易行的课程实践框架。  关键词: 小班化 模块式 英语课程开发 义务教育阶段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迅速提升,人们对英语学习已不再停留于应付考试的初级现实需求。特别是近两年各地
一、教材简介  《我们的奇思妙想》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口语话题,旨在通过实践加想象启迪学生想象,发散思维,放飞梦想。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主动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在交流中提出意见,展开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预习自学能力    一、预习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重视,要想培养出新时期国家需要的人才,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经验和情感,显得非常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以情激情”谈谈认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以情激情 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知识教育、感情教育的统一,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感情教育的历史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的躯壳,必定是
摘 要: 《服装CAD》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服装CAD》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均有较大的发展与提升,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局限性,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 服装CAD 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服装外贸加工业在国内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由于加工业务的需要,服装CAD也在中国服装企业迅速普及起来。由于服装CAD对
摘 要: PBL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教育领域内的改革,巴罗斯教授制定的“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PBL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和反思教学,它们在不同方面为PBL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实用主义 反思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医学院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1966年医学
摘 要: 秣陵成人学校在街道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草莓栽培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秣陵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一是高度重视,做到层层落实;二是统筹协调,做到分工明确;三是科学规划,做到安排合理;四是加强管理,做到奖罚分明。  关键词: 草莓栽培 技术培训 农民增收  一、培训背景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和生产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
摘 要: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情感因素等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同英语教学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英语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针对如何上好美术课,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结合实际 教学要点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每一
摘要: 历史材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资源,利用历史材料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意识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其次用实际教学案例展示了材料教学的多重影响,最后提出了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历史真相,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学好历史。  关键词: 历史材料 历史教学 学科思维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