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教育和管理问题极为重要,不容忽视。深入调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關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 现状 对策
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了宗教问题、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关系全局发展和民族团结。当前,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外来宗教势力和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和“互联网+传教”等现象不断增加,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2015、2016级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相关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校生由本专科生构成,三个年级的本科生比例分别为23.3%、45.4%、53.0%。
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三个年级的男生比例分别为60.9%、63.6%、64.0%。
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一线,农村生源比例偏高,三个年级的农村生源比例为69.7%、68.0%、59.3%。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比例不低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中,14级有15.8%的大学生在“你有宗教信仰吗”这一问题上回答了“有”,15级为14.1%,16级为9.1%。从数据上反映出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比例不低,需高度重视;但比例有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高校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效果。
2.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广泛性。调查发现,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广泛性,其中信仰佛教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4.8%;基督教次之,为24.2%;接下来是13.6%的道教,7.3%的天主教和0.1%的伊斯兰教。
3.大学生对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有限但不断好转。通过调查,大学生表示清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规定”的比例,从14级的29.6%到15级的36%再到16级的46.7%,皆未过半。同时,14级中2.2%、15级中1.7%和16级中1.1%的学生不清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规定”,说明大学生对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有限。
4.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家人、朋友的介绍”和“阅读相关宗教书籍”,特别是在信教学生中,“通过网络”的比例从14级的42.3%到15级的45.2%再到16级的47.3%,逐年上升。其次,14级有34.3%、15级有37.2%、16级有41.6%的信教学生是“通过家人、朋友的介绍”了解宗教;再次,“通过阅读相关宗教书籍”“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等途径也有一定比例。
5.大学生接受宗教信仰的主因是“家人、朋友的介绍”。调查得知,大学生接受宗教信仰的因素多元化,其中“家人、朋友的介绍”是主因,在14、15、16级的信教学生中比例分别为:38.4%、47.6%、47.9%。同时,在困境中接触宗教进而通过宗教寻求精神慰藉的大学生比例也不低,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经济困难、感情受挫”等因素;此外“出于好奇和其它原因”也占一定比例,
6.信教大学生信教程度不深。三个年级中各有32.7%、33.3%、37.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学习宗教知识”为其信教目的,而选择“表达信仰”的比例也各占31.1%、29.8%、27.9%,同时,“服从权威、求神的保佑”也占一定比例,还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获得回报”。调查中还发现,14级当中有66.9%的信教大学生在“你曾参加集体宗教活动的场所”问题上回答为“正式宗教场所”,15级为69.3%,16级为71.5%,还有近2成的同学曾参加“家庭聚会、教友聚会”,更有部分信教大学生表示曾在校内场所参加过宗教活动,虽比例不大但涉嫌违法,值得重视。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信教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虽有外在条件的影响,但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缺乏科学信仰、理想信念不坚定。所以,从治本角度,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宗教、了解宗教的本质;同时,帮助大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根植于其内心,用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将自身统一到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一个三观正、爱科学的当代大学生。
2.完善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我国现处于深化改革发展时期,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处于发展时期,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同时,我国宗教事业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和合法的宗教活动范畴内,也处于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受到了外来宗教势力与宗教观念的影响,存在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的现象,违背了“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所以,一方面,国家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我国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我国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严禁宗教活动在象牙塔内开展,联合公安部门、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坚决制止校园内的各种宗教活动,打击非法传教,保卫校园科学净土。
3.加大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宗教观宣传教育力度。一直以来,国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宗教观宣传教育,但现实中宣传教育力度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相互衔接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在面临学业、就业、家庭、交友等压力时,因缺乏社会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容易迷失自我、心理奔溃,也因此而更容易被宗教渗透,走向宗教。所以,要继续优化完善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宗教法制教育和科学宗教观教育”内容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在校园内加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并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搬”到现实校园生活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还要进一步做细、做好大学生帮困助学、情绪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实际困难,规避宗教“趁虚而入”。
4.占领网络高地,直面网络传教。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网络已成为其学习生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虚拟生活已成常态。宗教也顺势而下,通过网络不断扩大其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发展信徒。尤其伴随近年来网络“微时代”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使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更为直接迅捷、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冲击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传教提供了便利。网络传教通过传统网络和“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阅读、微传播”等新媒体,披上“伪科学”和“网络爱心捐赠”等外衣,吸引大学生,通过网络信教的大学生大有人在。所以,高校要敢于面对难题、勇于接受挑战、善于解决问题,及时、迅速运用网络、新媒体,在微时代大格局下,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政,网络高地,吸引大学生,让科学入脑入心,构筑抵制网络传教“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宗教.2016(05).
[2]岳宗德.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基于河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5).
※基金项目: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Y201534451).
關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 现状 对策
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了宗教问题、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关系全局发展和民族团结。当前,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外来宗教势力和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和“互联网+传教”等现象不断增加,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2015、2016级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相关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校生由本专科生构成,三个年级的本科生比例分别为23.3%、45.4%、53.0%。
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三个年级的男生比例分别为60.9%、63.6%、64.0%。
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一线,农村生源比例偏高,三个年级的农村生源比例为69.7%、68.0%、59.3%。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比例不低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中,14级有15.8%的大学生在“你有宗教信仰吗”这一问题上回答了“有”,15级为14.1%,16级为9.1%。从数据上反映出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比例不低,需高度重视;但比例有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高校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效果。
2.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广泛性。调查发现,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广泛性,其中信仰佛教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4.8%;基督教次之,为24.2%;接下来是13.6%的道教,7.3%的天主教和0.1%的伊斯兰教。
3.大学生对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有限但不断好转。通过调查,大学生表示清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规定”的比例,从14级的29.6%到15级的36%再到16级的46.7%,皆未过半。同时,14级中2.2%、15级中1.7%和16级中1.1%的学生不清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规定”,说明大学生对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有限。
4.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家人、朋友的介绍”和“阅读相关宗教书籍”,特别是在信教学生中,“通过网络”的比例从14级的42.3%到15级的45.2%再到16级的47.3%,逐年上升。其次,14级有34.3%、15级有37.2%、16级有41.6%的信教学生是“通过家人、朋友的介绍”了解宗教;再次,“通过阅读相关宗教书籍”“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等途径也有一定比例。
5.大学生接受宗教信仰的主因是“家人、朋友的介绍”。调查得知,大学生接受宗教信仰的因素多元化,其中“家人、朋友的介绍”是主因,在14、15、16级的信教学生中比例分别为:38.4%、47.6%、47.9%。同时,在困境中接触宗教进而通过宗教寻求精神慰藉的大学生比例也不低,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经济困难、感情受挫”等因素;此外“出于好奇和其它原因”也占一定比例,
6.信教大学生信教程度不深。三个年级中各有32.7%、33.3%、37.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学习宗教知识”为其信教目的,而选择“表达信仰”的比例也各占31.1%、29.8%、27.9%,同时,“服从权威、求神的保佑”也占一定比例,还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获得回报”。调查中还发现,14级当中有66.9%的信教大学生在“你曾参加集体宗教活动的场所”问题上回答为“正式宗教场所”,15级为69.3%,16级为71.5%,还有近2成的同学曾参加“家庭聚会、教友聚会”,更有部分信教大学生表示曾在校内场所参加过宗教活动,虽比例不大但涉嫌违法,值得重视。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信教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虽有外在条件的影响,但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缺乏科学信仰、理想信念不坚定。所以,从治本角度,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宗教、了解宗教的本质;同时,帮助大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根植于其内心,用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将自身统一到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一个三观正、爱科学的当代大学生。
2.完善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我国现处于深化改革发展时期,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处于发展时期,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同时,我国宗教事业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和合法的宗教活动范畴内,也处于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受到了外来宗教势力与宗教观念的影响,存在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的现象,违背了“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所以,一方面,国家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我国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我国宗教信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严禁宗教活动在象牙塔内开展,联合公安部门、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坚决制止校园内的各种宗教活动,打击非法传教,保卫校园科学净土。
3.加大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宗教观宣传教育力度。一直以来,国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宗教观宣传教育,但现实中宣传教育力度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相互衔接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在面临学业、就业、家庭、交友等压力时,因缺乏社会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容易迷失自我、心理奔溃,也因此而更容易被宗教渗透,走向宗教。所以,要继续优化完善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宗教法制教育和科学宗教观教育”内容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在校园内加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并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搬”到现实校园生活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还要进一步做细、做好大学生帮困助学、情绪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实际困难,规避宗教“趁虚而入”。
4.占领网络高地,直面网络传教。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网络已成为其学习生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虚拟生活已成常态。宗教也顺势而下,通过网络不断扩大其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发展信徒。尤其伴随近年来网络“微时代”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使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更为直接迅捷、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冲击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传教提供了便利。网络传教通过传统网络和“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阅读、微传播”等新媒体,披上“伪科学”和“网络爱心捐赠”等外衣,吸引大学生,通过网络信教的大学生大有人在。所以,高校要敢于面对难题、勇于接受挑战、善于解决问题,及时、迅速运用网络、新媒体,在微时代大格局下,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政,网络高地,吸引大学生,让科学入脑入心,构筑抵制网络传教“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宗教.2016(05).
[2]岳宗德.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基于河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5).
※基金项目: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Y20153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