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游戏
  师: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捕鱼达人”的游戏。在大屏幕中会播放一些内容,里面包含着的信息像河里游着的鱼儿一样,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它们。观看时间有限,集中注意力哟!
  (第一次播放丰子恺《父与子》的图片,第二次播放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环境保护部拍摄的环保公益广告视频《爬烟囱的》。学生限时观看后,即时交流。)
  师:在信息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要多练练哟。
  二、屏幕阅读
  师:快速默读课文,(课文内容
  按一定速度在屏幕中由下而上呈现,时长3分钟。)看后交流你获取的信息,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
  师:请在头脑中快速回想。(稍停顿几秒)阅读重在分享,来,让我们第一次分享。
  生:课文写了学生们为了“试胆量”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生:课文写了校长为了孩子们成长,大胆安排“试胆量”游戏。这真是个好校长。
  生:《试胆量》一文选自《窗边
  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作家黑柳
  彻子。
  师:《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很受大家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大概有三分之一学生举手)
  生:通过“试胆量”游戏,学生们明白世界上没有鬼。所谓的“鬼”只是自己心里有鬼。
  (生交流时,师不一一点评,只是不断点头赞许。)
  师:有限的时间,大家就能关注到文章出处,读明白事情,读出人物,甚至还能读懂主题,这都是我们要养成的阅读习惯。
  师:大家的表现真不简单。不过,我还想再考考大家——(出示)
  1.判断题:
  经过这次“试胆量”游戏,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敢在晚上的时候去九品佛寺庙里了。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全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对比看图,理解题意  1.出示图片,找相同点。  相信大家读过很多历史故事,请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出示图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这两个故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
崔峦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有一个天然的问题,就是重读轻写。这是不对的。”于是,读写结合成了小学语文教师重点探讨和实践的内容。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是对读写关系的正名,也为我们寻找读写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这里所谓的“段式”就是段落的写作构思模式,是段落的结构
以“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双线主题统领语文教材内容体系,以语文要素贯穿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过程,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将语文要素看作一个单元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重点、目标或学习的核心任务,以此为抓手,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新的学习需求,站在教材双线主题融合的全局语境视域下,构建单元主题读写活动。这一单元活动,既要立足于教材编排的单元,又要不惟这个单元,要从语文要素的读写关联、认知建构、
2019年秋季,统编本教材全面实施,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体系,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无论是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还是阅读内容的推荐、方法的指导等,均应坚守儿童立场。然而,现实情况是否如此?近日,笔者就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2006年开始,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论,其中大部分是对小学语文界名师课例的点评,它们发表在有关小学语文类的各种刊物上,使我有幸与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相互了解与交流。但是,回头想想,我最初开始这样写作的时候,对评课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理性的认知。说来惭愧,一路写下来,文字背后更多的是自己对语文、对教育、对文本、对课堂的“直觉”与“体悟”,写作的过程很接近弗朗士所说的“灵魂在杰作中的
记得2008年的初夏,陈琴老师应邀来到我校做“经典素读教育”的经验传播,展示了“素读”教学法这种奇特的教学方法。当时的我对于何为“经典素读教学”既陌生又好奇,对陈琴老师展示了她的学生诵读经典时的录像——孩子们摇头晃脑、或吟或唱、怡情娱乐的场景,我始终觉得不可理解。对于陈琴老师说的,孩子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可以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万千言”,我觉得那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那一次,我从心底拒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沟、产”等18个二会字,会写“份、坡”等10个四会字,能读准多音字“种、好、干、分”。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4. 学习仿写句子,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 视频激趣,初识葡萄沟  1. 小朋友们,美丽中国地大物博,
连着三年带毕业班,虽然兢兢业业地教学,与学生关系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什么遗憾。翻看前两届学生的照片,猛然发现,竟有几个叫不出名字,更别说是这个学生的曾经了。我心中隐隐地觉着,这也许就是我一直空落落的原因。  今年三月的时候,班里的学生又开始传递“毕业赠言”了,不过总是悄悄的,深怕老师们“没收”,敢开口请老师留言的成了学生中的“勇士”。学生对老师这份又亲又怕的情感,让我有了一股冲动:从此刻起我要清楚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第四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其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全文用优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生动细致而又诗情画意,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含蓄地借景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赏“潭”——学写法  《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中的佳作,作者观察小石潭细致入微,条
教学目标: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文语境和生活经验猜读“助、抽、使”等13个生字;观察结构,正确书写“车、得、秧”等8个生字。  2.借助学习单和课后提示,通过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  3.通过对比朗读,联系生活经验,明白“做好事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识记生字,感知内容  1.出示李峤的谜语诗《风》,猜谜引出“风”。  2.引出课题:风妈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