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材料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光材料是光学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透光材料是可以反射或者折射光线的材料的总称,包含了玻璃、透光蜂窝板、软膜天花、透光树脂板、透光石材、透光水泥等,透光树脂板又分为亚克力板、PC耐力板和一些高分子材料。透光石材有透光大理石、透光人造石等。
  广义上说是一切具有透明的特性的材料均可以称之为透光材料,不同透光率的透光材料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创造了许多的新型材料。例如亚克力板、PC板、透明复合材料等。典型的透光材料有耐热性透光玻璃、氧化物透明陶瓷、非氧化透明陶瓷、红外材料。
  在艺术设计中,人们开始尝试建筑材料的实验,其中透光水泥的问世让设计师脑洞大开。这种透光水泥来自于匈牙利建筑师阿隆·罗索尼奇在20年前发明了透明混凝土并通过展览迅速在业界传播。透明混凝土成分是由普通混凝土和玻璃纤维组成的,因此这种新型混凝土便可以透过光线,透明混凝土的灵感最早来自于布达佩斯的一件艺术品。
  这种材料避免了透光材料缺乏私密性的共性,结合了水泥的硬度和不透明性,又有玻璃的透光度的中和,从而使作品能够调节透光率从而达到使用者的预期目的。例如上海世博会上的意大利馆、美国的宜贝维尔郊区退伍军人纪念馆等
  因为它把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智慧工业产物--透光纤维相结合起来,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中又有私密性,这注定会给建筑与艺术行业以极大的冲击。或许可以称作是一次艺术革命。这也是我使用透光水泥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材料的原因。
  相对于应用广泛的玻璃钢的实在、坚固、耐磨特性,透光水泥的不可预期性增加了神秘的想象空间。
  透光水泥的透光率的计算方式是通过透光材料在整体材料的面积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来计算的。一般来说,透光水泥的透光率在10-25%之间,透光率超过上限的话,产品的强度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市场上通常所说的产品透光率95%或80%之类的数据是在说透光水泥中导光材料的光覆盖率,这种光的覆盖率在85%-95%之间所形成的一种透光效果,而不是指透光材料所占的比重。
  透光水泥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私密性,同时还不影响其作为建筑材料的硬度,甚至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适度的材料弯曲,在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性能的同时,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尺寸或者厚度以及弧度。同时,透光水泥在满足节能环保、低功耗等新材料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量产,这是新型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经过量产技术的成熟后,透光水泥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透光水泥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透光水泥的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与加强,在保证原有的特性中还加入了保温性能、防水耐火以及耐磨的特性。新功能的发现,可以不断提升透光水泥的应用范围,也即將助力透光水泥更完美的走进大众视野之中、更全面的服务于社会。同时透光水泥的特性愈加突出,其够强度、抗高温、耐寒耐久等性能也使得透光水泥产品对施工条件、时间等施工要求大大的降低,随着研发的成果不断地扩大,施工强度以及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施工也越发的简单化。
  设计领域以景观设计、公共空间展示最为普遍。例如首次的尝试是在2003年一个教堂竞赛作品——弗朗哥教堂,这个作品中把教堂设计成了一个“盒子”,它的墙体基本都是由透光水泥砖砌成的,从空中俯视下来,这个教堂已然与其周围的居民区融为一体了。同时,当光线穿过砖墙照射进室内的时候,会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身处室内的人们甚至可以从室内看到室外树木映射在墙体上的阴影。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水泥那种笨重粗犷以及冰冷的印象,从水泥砖穿过的光线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也多了一种通透的感觉,在透光水泥上人们不再感到冰冷。
  同时在2006年的塞拉博物馆的主入口大门,这是史上第一次把透光水泥应用于建筑物表面的案例。宜贝维尔郊区的退伍军人纪念馆也采用了砌筑透光水泥的工艺。
  时间来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意大利馆采用了大量的透光水泥砖,这可以使建筑内部有更多的光照射进来,节约了建筑内部的照明用电。意大利馆占地3600平米,高18米。共使用189吨透光水泥制成了3774块透光水泥预制板,覆盖面积达到了馆身表面面积的40%。这也是透光水泥第一次应用于工业。效果显而易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新型的透光水泥是在意大利的贝加莫实验室研发出来的,实验表明树脂的光导性能远远超过光导纤维,同时成本更加低廉,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工业应用。
  透光水泥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2015年。在二零一五年的四月份蓝宝股份推出了自己研发的透光水泥样本,二零一五年十月份在湖南常德城头山遗址公园里制作了景观亭以及标识牌,在这个项目中蓝宝公司使用了现场浇灌的技术。这个案例不仅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透光水泥应用案例,还是现浇透光水泥的最大案例。在这个项目中,景观亭部分采用了现场浇灌清水混凝土的技术制作,而标识标牌部分则采用了预制方式制作而成。
  这些作品在光影变化中不断调整和适应,达到观赏的效果。
  使用透光水泥作为主材料的优点是可以使作品更具观赏性以及实用度,可以充分利用到材料的透光率以及硬度。虽然在国内透光水泥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案例也不多,但是就透光水泥的特性以及应用前景,相信透光水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江西建材》2018年05期.
  [2]熊先青.《透光材料在酒店家具中的应用》.《家具》,2012年05期.
  [3]李明明,徐钊,郭晶,等.《透光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16年08期.
  [4]凌启渝.《透光水泥》.《新民晚报》.
  西安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传统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筑识图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利用三维互动可视化效果,通过三维模型和二维施工图的对比,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混合式学习;建筑识图]  1传统的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1.1新生专业知识欠缺,制约学习效果  新生学习建筑识图课程
[摘 要:党建是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既是党主要的工作概念,对党日常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又是对党的日常事务处理的概念,为日常事务的处理提供解决方案。党建是指执政党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性质而在建党之后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完善活动,不仅包括党的事务和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党史党建;构建策略探析]  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我们党的立党基础与执政理念,在
[摘 要: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科学的运用BIM信息化技术。通过在BIM信息化技术课堂中应用BIM信息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奠定基础。在实践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的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创新BIM信息化技术应用形式,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教学;应用]  BIM信
[摘 要:在国家加大对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能更好地培养数控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在进行数控编程实训课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数控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数控车床编程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
《庄子》的故事机智诙谐,很受人们喜爱。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收录了两则“庄子故事”,《惠子相梁》便是其中的一篇短文,讲述惠子做梁国宰相,庄子前往,被惠子误认为是来取代相位的,于是庄子给惠子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文章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笔者在教学时,学生对文中两个“吓”字的音、义有争议。我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说法不一,持而问同事,也未能有统一的意见。  “吓”字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处:于
[摘 要: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导言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时期习近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执行团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通过相互协作,联合组建,项目单位共同努力,加强党建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保证。我们可以为工程项目,企业发展和进度更新提供有力的保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和团盟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至爱亲情”主题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古文,后面紧跟着的是一篇外文,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于此间安排《人琴俱亡》,想来应该是教材编者想以此文作为反映古代“亲情”的典范文章,来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浓浓的手足之情,从而来体现单元主题“亲情”。  但编者并未提供关于此文及文中人物的相关背景,致使教师与学生在理解上有许多困惑、不解之处,师生交流中甚至会出现牵强附会的说法
[摘 要:在新世纪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电子商务趁势兴起。针对旅游酒店的管理而言,如果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引入电子商务,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对接途径和更高的经济收益。本文从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阻碍为切入点,简明扼要地讨论了电子商务在旅游酒店管理中应用的一些有效果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管理;应用分析;阻碍;措施]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少教多学”。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服务于教育的一系列的技术、方法、系统的总称。我国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差强人意,城乡、区域、校际、阶层之间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失衡现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的理想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乡村教育是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惠及全社会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一